为知识产权定制“法治铠甲

作者: 陈敏

很多人觉得知识产权离自己很遥远,实则不然,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一本书、一首歌曲、一部电影,都蕴含着知识产权。

《重庆市知识产权保护和促进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草案)》)作为今年的立法审议项目之一,即将提请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为解决我市知识产权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市人大常委会连日来召开多场座谈会,广泛听取市级相关部门、部分市人大代表、专家、企业及相关行业协会等的意见建议,旨在通过立法,让“真创新”得到“强保护”、“高质量”获得“严保护”

呵护“创新火种”

今年2月,长寿区公安局依据行政部门的移交线索,在市版权局的协助下,成功破获一起盗版影视作品案。该案抓获犯罪嫌疑人5名,查获1530T电子数据,涉及5.2万余部(91.2万余集)盗版影视作品。经查,该案累计销售盗版影视作品350万余单,涉案金额达530余万元。

此案的侦破,切实保护了相关企业及版权出版方的合法权益,净化了院线电影市场环境,为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也是重庆警方近期通报的五起知识产权犯罪典型案例之一。

知识产权制度既保护创造性成果,又兼顾社会公众利益。为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2024年全市公安机关深人开展“昆仑”专项行动,共侦破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刑事案件335起,移送审查起诉709人;全市审判机关新收各类知识产权案件1.6万件,审结1.56万件;全市检察机关共受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429件,批准逮捕42件75人;全市司法行政机关引导律师积极参与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服务,全年代理知识产权案件1276件,开展非诉讼业务2513件。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数据显示,2024年重庆市全年授权专利5.48万件,其中发明专利1.43万件、实用新型3.45万件、外观设计6000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22.94件,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8.65件。这些数据充分表明全市创新创造活力持续进发,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有力支撑。因此,制定《重庆市知识产权保护和促进条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和促进制度机制、激发创新活力十分必要。

事实上,相关立法工作自2021年便已启动。《条例(草案)》在起草过程中,立足重庆知识产权工作实际,坚持问题导向,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市知识产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草案文本起草紧扣重庆知识产权工作实际,服务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适用范围覆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全链条。未来,《重庆市知识产权保护和促进条例》将与《重庆市专利促进与保护条例》以及下一步要推进的《重庆市地理标志条例》,共同构建起重庆市知识产权领域地方性法规体系。

激活“变现密码'

知识产权既是个人的创新成果,也是企业的竞争优势。重庆一家声音内容综合性服务企业通过要素交易获取网络文学版权,开发出一系列IP声音产品、文创产品以及网剧、游戏产品,年营收达8亿元,成为该领域的全国头部企业。针对该企业声音内容创作周期短、“边创作边播出"的特点,重庆市版权局为其开通版权申报绿色通道,缩短版权登记周期,助力优质作品快速进人市场。

市内一位潮流艺术家创作的雕塑装置艺术作品,经版权交易后开发成79元一个的盲盒手办,将价值数万至数十万元的大型作品转化为大众消费品,深受消费市场喜爱。类似的成功案例在重庆还有很多。重庆市通过为企业优化版权服务、拓宽渠道资源、搭建展会平台等方式,大力推动以版权为纽带的价值转化,让艺术走进大众生活。同时,打通版权创造、保护、运用各环节,不断激发市场主体原创动能,推动版权成果转化。例如,2024年9月,全国某头部微短剧创作机构制作的一部爆款文旅微短剧,上线48小时内全网曝光量超8亿。企业随后开展多渠道版权运营,并探索出海发行,在海外短剧平台播出,目前累计曝光量已超20亿。

为知识产权定制“法治铠甲0

知识产权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要素,其保护水平直接影响国家和地区的创新能力与经济竞争力。因此,在立法过程中,需聚焦解决知识产权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以法治力量呵护创新。《条例(草案)》针对知识产权行政保护执法力量和手段薄弱、行政保护与司法保护衔接不畅、技术事实查明困难等突出问题作出回应。同时,针对电子商务平台、展会、大型文化体育活动以及专业市场等重点领域,完善了相应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并进一步拓宽和强化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以及人才保障支撑措施。

商业秘密作为重要的知识产权,是企业宝贵的创新成果,决定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条例(草案)》征求意见时,市机电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科技发展部部长高艳特别关注商业秘密保护问题。她建议,在立法中应增加企业隐私保护内容,避免商业秘密泄露,涉及企业商业秘密的数据需进行匿名化处理,未经权利人同意不得公开。

护航“渝企出海'

前不久,重庆西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申请的“等离子手术电极刀头"实用新型专利,经重庆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快速预审后,仅用6个工作日便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成为重庆市首件通过快速预审通道获得授权的专利。专利授权时间的大幅缩短,有助于企业快速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

此外,赛力斯汽车有限公司申请的“车辆事故远程识别方法、装置、车辆、设备及存储介质"发明专利,从提交申请到获得授权仅用34个工作日,较普通发明专利平均16个月的审查周期缩短了90% 。这两个案例均刷新了重庆专利授权的“新速度”。

“渝企出海”是重庆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进内陆开放国际合作引领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为助力企业“出海”,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重庆分中心应运而生。作为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设立的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机构,该分中心已为中冶赛迪、金山科技、阿维塔、赛力斯、长安汽车等企业提供海外知识产权风险预警、纠纷应对咨询与指导等公益服务。自2023年6月运行以来,重庆分中心已发现16件海外知识产权风险,组织指导8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案件,完成近900人次的海外知识产权宣传培训,有效提升了各类主体海外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能力。

这些宝贵经验亟待通过立法予以固化。在立法工作中,人大代表和部分企业高度关注海外知识产权风险预警处理、“渝企出海"等内容,并建议在立法时制定相应措施。有企业提议,应完善涉外知识产权专家库和海外风险信息库,鼓励建立海外知识产权维权联盟,提升海外知识产权风险防范和纠纷应对能力,切实解决“渝企出海”面临的知识产权问题。

未来,随着《重庆市知识产权保护和促进条例》的出台与实施,重庆将以更加坚实的法治屏障,全方位守护创新创造的每一份智慧结晶。

编辑程果美编伯艳18450463@qq.com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gmdk20250513.pd原版全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