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赋能 激活科技创新动力源

作者: 陈敏

重庆的制造业有自身的结构特点、有相应的优势,希望重庆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扬优势、补短板,抓当前谋未来,坚定不移、久久为功,奋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时的重要讲话

在2025年全国人代会上,一只“桌面机器狗"成为众人瞩自的焦点。这款名为“哮天"的机器狗,由两江新区明月湖国际智能产业科创基地孵化企业恒之未来(重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它能够理解并响应人类指令,一跃成为新晋“顶流”。

作为西部科技创新高地,重庆这座制造重镇,正以科技创新为强劲驱动力,积极布局机器人产业,梯度培育一批机器人“种子企业”。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为切实推动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在重庆一贯到底,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在现代化新重庆建设“天场景"中找准人大履职切入点和发力点,聚焦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重大任务落地落实,不断强化立法引领、加强监督推动、发挥代表作用,助力科技创新和产业高质量发展跑出新速度。

跟踪监督

助力企业科技创新提速

近日,市人天教科文卫委组成调研组,走进博拉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博拉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曹靖分享了企业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成果与布局。作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博拉网络在新能源汽车数字化服务和短视频+AI两大业务板块发展势头强劲。2024年,其旗下博拉智算打造的“好易智算”平台上线,通过整合各地政府建设的算力资源以及各类AI应用软件开发企业,以算力交易中间平台模式,为中小企业提供AI应用、算力服务及综合服务。

凭借科技创新,博拉智算在短短一年内就获得了重庆市种子基金、两江新区明月湖种子基金的投资。在政府资金支持与自身数字技术研发优势的双重助力下,博拉网络在智算领域的发展按下“加速键”,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数字化运营、企业部署等场景。

这次调研,也是一次跟踪监督,主要是了解市政府对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的研究处理情况。

2024年9月,市六届人天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听取了市政府关于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工作情况的报告。

市人大常委会围绕“政府统筹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企业创新意识不强”“企业以融资增加研发投入难度较大”“创新链有待完善”“高水平创新人才引育不足”“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率有待提高"等方面提出审议意见。

对于审议意见列出的问题清单,市政府照单全收。有关部门表示,将围绕构建“416"科技创新布局和"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深化落实各项整改措施,进一步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注人新动能。

202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时指出,重庆制造业基础较好,科教人才资源丰富,要着力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重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立足自身产业基础,着力打造以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为龙头的“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加快推进建设万亿规模的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当前,科技创新已成为重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攻方向,特别是通过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一大批具有“硬核"科技的“重庆造”产品问世。

建言献策

推动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在十四届全国人天三次会议上,科技创新是热词之一。重庆代表团提交全团建议,叶请国家层面支持成渝地区加快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建设成渝地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国家战略任务,是党中央赋予川渝两地的光荣使命和重天责任。近年来,川渝两省市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中央和国家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和有力指导下,一体推动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代表们建议科技部会同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国家移民局等中央和国家有关部委,支持成渝地区在开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享受减计收入税收优惠、高技术人才移民、新建概念验证等平台用地纳人科研用地等先行先试政策试点。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在十四届全国人天三次会议闭幕后不久,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围绕“科技创新”这一关键词密集展开相关工作。

作为我市科技领域的基础性、综合性法规,《重庆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规定了科技创新的基本理念、工作原则和重要制度,构建起了推动我市科技创新的“四梁八柱”。自2025年3月以来,市人大常委会组成执法检查组赴部分区县,重点围绕政府及有关部门职责落实情况、科技创新支撑引领情况、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有关情况、科技创新承载区建设情况、科技人才引育与激励情况、财政性资金使用和项目管理情况等方面开展检查,并召开片区会和企业座谈会,听取意见建议。

同时,作为川渝首个科技创新领域立法协同项目,《重庆市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条例(草案)》的起草工作正有序推进,并结合《重庆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执法检查,广泛征求意见。该条例草案文本紧扣“国家所需、重庆所能”,促进和保障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并对《重庆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在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方面的规定进行细化和错位衔接。

专题询问

为先进制造业发展赋能

新质生产力是新的先进生产力,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一环。新质生产力离不开科技创新。

全国两会刚落下帷幕,重庆市就迅速召开深入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会议强调,在做实“两大定位”发挥“三个作用”中找准制造业发展方位,坚持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为主攻方向,突出“四侧”协同,推动“四链”融合,构建“产业大脑 + 未来工厂"新模式,久久为功做大做强"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加快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推动制造强市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提供有力支撑。

制造业是重庆的立市之本、强市之基。

2024年9月,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专题询问重庆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情况。这是本届市人大常委会首次开展专题询问。

专题询问现场,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围绕加强先进制造业龙头企业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优化营商环境等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的难点热点问题,向市经济信息委、市科技局、市司法局、市人力社保局、市政府口岸物流办、市发展改革委、市教委等单位负责人发问。询问人直指问题,被询问者不回避、坦诚作答,现场氛围热烈、真诚、务实。

实际上,市六届人天一次会议以来,市人天常委会围绕促进全市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持续用力。

工业设计是创新链的起点、价值链的源头,是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的关键力量。

重庆是国家工业设计示范城市,近年来,重庆着眼于进一步擦亮“设计之都"的名片,始终坚持把工业设计作为提升制造业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人才链的起点和原动力,为建设国家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赋能添彩。

2024年10月31日,《重庆市工业设计促进条例》正式施行,这是全国首部关于工业设计的地方性法规,是重庆市人天常委会开展创制性立法的一次有益探索。该条例遵循“少而精”“小快灵"立法思路,从立项、起草、征求意见到市人大常委会两审后提交表决,用时不到一年。

条例立足重庆实际、坚持问题导向、积极探索创新,以“工业设计”小切口开展地方立法,通过一系列制度设计,提升工业设计赋能全市产业发展的能力,助推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并发挥地方立法的探索性功能,凸显重庆辨识度。同时,也推动工业设计成为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两业融合"的重要联通基础,提升重点产业的创新设计能力,为做天做强先进制造业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

编辑程果美编伯艳1845046ε@qq.com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gmdk20250512.pd原版全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