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调研报告带来的医疗变革
作者: 张士横 高立军近日,在手术室内,一台手术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这台手术的麻醉师是麻醉科主任汪涛,旁边的助手则是他自己培养的“本土徒弟”。而就在两年前,这家卫生院还没有属于自己的手术室。
“一份调研报告,彻底改变了我的职业轨迹,也改变了这里的医疗生态。”汪涛望着窗外的层峦叠嶂感慨地说。他口中的调研报告,源自于2022年开展的关于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的调研。这份8000多字的调研报告,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大山深处医疗体系“碎片化”"空心化”“割裂化”的症结,也推动“县聘乡用”“乡聘村用"等一系列制度创新在大巴山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县域医疗体系存在运行困境
城口地处秦巴山区腹地,境内山峦起伏,交通不便。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得医疗资源分布极不均衡。县内的优质医疗资源天多集中在县城,乡镇和农村地区的医疗机构数量少,部分医疗机构设备陈旧、人才匮乏。遇到稍微复杂点的手术,患者需要辗转几十公里前往县城的医院,路途的颠簸和时间的耽搁,极易造成病情延误。
2022年初,将医疗卫生改革内容纳入监督议题,并组建了由人大代表、医疗专家、基层干部组成的调研组,深人城口县25个乡镇(街道)、234个村社开展实地走访。
在东安镇卫生院,调研组成员小罗一边查着医疗设备,一边认真记录着发现的问题。“医疗设备缺乏,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规范管理不到位,慢病台账还通过手写完成, 42% 的村医仅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
简陋的诊疗环境、不完善的医疗记录…每到一处,调研组都能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数据和问题如同镜子,清晰地反映出整个县域医疗体系“上热中温下冷”的运行困境。
经过三个月的深入调研,城口县人天常委会整理出了一份8000字的调研报告,生动地揭示了县域医疗体系中亟待解决的几大关键问题。
调研报告指出,县内153家医疗机构各自为政、资源分散。由于缺乏有效的整合和统筹,各医疗机构之间信息不共享,设备重复购置,医疗资源未充分利用,导致全县就诊率长期处于全市平均水平之下。
与此同时,基层医疗机构的执业医师中,本科学历以上的比例仅为 28% ;人才流失率高达 21% ,人才空心化问题严峻。年轻、有能力的医生不愿意留在基层,而留下来的医生又面临着知识更新慢、培训机会少等问题,医疗服务水平难以提升。
此外,城口县乡村三级诊疗体系存在脱节现象,基层医疗机构只能应对12种常见病,慢性病患者的随访率不到 50% 。
“这份报告不是简单的文字堆砌,而是带着泥土味的问题清单。”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滕远东在专题研讨会上强调,要用制度创新回应百姓关切。
“县聘乡用、乡聘村用”激活人才动能
调研显示,医疗人才“倒挂”是导致基层能力薄弱的核心障碍。县级医院人才相对充足,而乡镇和村一级的医疗机构却人才匮乏。
为破解这一难题,城口县人天常委会积极助推“县聘乡用”机制改革,组建统一“编制池”。全县 90% 的空编统一调配至县域医共体总医院,并设立专项晋升通道与差异化绩效制度。
“县聘乡用"的核心在于“人才下沉、机制跟进、待遇保障”。
按照改革设计,县级医院选派经验丰富的骨干医生,以“带编带薪”方式下派至社区医院、乡镇卫生院,工作周期不低于1年,期间纳入县级考核与职称晋升体系,享受基层专项补贴与差异化绩效奖励。
如今在城口县,已有18位像汪涛这样的专家下沉基层开展工作。他们的到来,为基层医疗机构带来了新的活力和技术。“专科医生定期来坐诊,已教出12名‘本王徒弟’,过去不敢做、不会做的手术,现在我们都可以独立完成。"一位医生说。
数据显示,2024年,城口县基层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 76% ,较2021年提升 45% 。“县聘乡用”人员占新招聘执业医师总人数的 85% ,人才流失率降至 6% 。
同时,“乡聘村用"改革也在推进。
调研报告指出,城口县辖区范围内,部分村医年龄偏大、专业水平有限,一些村卫生室只能量量血压、发发感冒药。
为改变这一局面,城口县探索“乡聘村用"机制:由乡镇卫生院面向辖区统一招聘村医,让村医变为"正式工”村医瞿义杰是城口县高燕镇五峰村、河岸村、坪原村联合村卫生室执业村医,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过去,他看病“靠经验、靠老方子”,在面对一些复杂的病情时,常感到力不从心。如今在“乡聘村用”机制下,他多次参加专题培训,学习了新的医疗知识和技术,从业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乡聘村用”机制还给村医吃了“定心丸”。县人大代表、高燕镇卫生院院长冉跃介绍,“乡聘村用"的村医享受招聘工资、绩效工资以及工会福利,单位缴纳五险,年人均收人约6万余元。
“村里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都建了健康档案,我还能用电子设备连线镇卫生院查阅药物对照。”瞿义杰自豪地介绍,现在他有了固定收人,养老有了保障,彻底解决了后顾之忧。
改革成效看得见、摸得着
随着改革推进,全县医疗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成效看得见、摸得着。城口县基层就诊率从2021年的56% 提升至2024年的 77.5% ,提高21.5个百分点;基层药品和耗材收入占比下降15个百分点;全县三级诊疗体系日趋完善,基层首诊病种数量提升至48种,慢病随访率提升至 87% 。
为切实推动改革任务落实,还成立了专项督查组,开展专题调研、听取审议、视察、询问等监督活动6次,推动问题整改16项,开展满意度测评3次,通过“调研一审议一交办一督查一评估"五步闭环,创新监督机制,利用“人天代表全渝通”、人天代表“家站点"等平台开展监督,做到“抓铁有痕”。
在制度建设方面,推动制定出台《城口县紧密型医供体建设三年攻坚计划(2024-2026)》《关于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城口县支持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人才措施》等政策文件,设立每年2000万元专项基金用于人才培养和信息化建设,真正以制度固化改革成果。
“一份8000字的报告,化作18项改革措施,在大山深处写下‘以人民为中心的生动篇章。”滕远东表示,城口县的医疗改革,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相信在未来,城口县的医疗事业发展得会越来越好。
编辑张英美编伯艳1210630540@qq.com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gmdk20250515.pd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