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发展新空间 共筑开放新高地
作者: 黄振胜关键词: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
龙年正月初一上午,装载了94标箱电子设备、摩托车零配件、汽油机等货物的班列,从重庆团结村中心站缓缓驶出,带着新春的希望驶向广西钦州,再换船出海去往泰国、马来西亚等地。
据了解,正月初一到初八期间,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重庆-钦州)、中老班列(重庆-万象)和中越班列(重庆-河内)共到发50余列,共计2600多个标箱。
西部陆海新通道春节“不打烊”,跑出了新年“加速度”。这正是重庆有力推进通道建设增势强劲的缩影。
2023年,重庆制定实施西部陆海新通道五年行动方案,一体打造大通道、大枢纽、大口岸、大物流、大平台推动以通道拉动经贸,以经贸凝聚产业,加快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系。过去一年,重庆经通道运输货物、货值分别同比增长21%和11%,共计运输货物60万标箱,货值超1000亿元;与中欧班列、长江黄金水道累计联运18.8万标箱。西部陆海新通道通达全球120个国家和地区的490个港口,中欧班列(成渝)覆盖欧亚110个城市。重庆作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结点的作用更加凸显,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企业沿着西部陆海新通道来到重庆布局,成为重庆开放的注脚,增添发展的动能。
2024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高水平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坚持改革先行、需求牵引、政策支撑,持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释放“通道+经贸+产业”联动效应。
作为这条国际物流大通道的运营组织中心,重庆如何谱写新时代内陆开放高地建设新篇章?今年市人代会期间,代表们纷纷建言献策,渝北代表团提出全团建议,呼吁加大重庆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支持力度,建好建优西部陆海新通道“空中走廊”,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节点。
该全团建议提到,高质量建好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不仅能够推动重庆构建区域优势突出、运行特色鲜明、网络均衡发展的高质量现代口岸物流体系,也有助于重庆全面融入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古路站在铁路东环线的规划中,是辐射空港片区多式联运的物流集散点,规划运力约1000万吨,站场面积约2000亩,与团结村枢纽站(21.5万平方米)规模基本相同,且古路站距离江北国际机场不到4公里,距离果园港约40公里,基础条件良好、区位优势明显。”渝北代表团建议,赋予铁路东环线古路站编组及保税功能。
该全团建议还提出,要加大关联产业发展扶持力度,建议相关部门出台专项扶持政策,对在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规划区内落户的物流、航空运输、航空制造及服务类优质企业,给予相应的财税、土地、人才引进等方面的重点支持。同时,要加快枢纽基础设施建设,围绕江北机场、铁路东环线古路火车站、洛碛港三个关键枢纽节点,加快完善公路、铁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提升片区物流资源配载能力、国际通道运营组织能力和信息化水平,打造“升级版”国际物流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