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导刊2024年第3期

公民导刊

公民导刊2024年第3期

月刊 时政综合

简介

本刊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双百方针”,理论联系实际,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和学科基础理论研究,交流科技成果,促进学院教学、科研工作的发展,为教育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

目录

巴山新语 | 跑好新春第一棒 奋力夺取开门红

龙年春节假期后的首个工作日,重庆召开“新春第一会”,再次聚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部署相关工作。会后,市领导分赴部分区县,调研重大项目进展、重点企业发展和园区开发区建设等,常态化开展“三服务”工作。 “第一会”和“首调研”主题指向推动双城...

视野 | 视野

中共中央印发《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新华社 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了《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遵照执行。 通知指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充分发挥党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是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特别报道 | 不断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实践

《求是》杂志2024年第4期,刊登了题为《不断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实践》的文章,系统介绍了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有力指导和重庆市委的领导下,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不断丰富...

特稿 | 向前进再出发

潮涌两江,催人奋进。1月24日,重庆市六届人大二次会议圆满完成各项议程胜利闭幕。这次大会,回顾总结了过去一年我市各项事业发展取得的新成就,明确了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预期目标和重点任务,凝聚着全体代表的集体智慧,反映了全市人民的共同意志,为现...

特稿 | 现代化新重庆建设蹄疾步稳

刚刚过去的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重庆的起步之年。 从2024年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可以看到,从经济发展到民生福祉,一张张振奋人心的“成绩单”,回应着百姓对幸福生活的关切;一张张催人奋进的“作战...

特稿 | 双核联动联建汇聚发展活力

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十项重点任务如何落实,部门如何回应,代表们有什么高招?本刊记者采访相关人士,点击十大关键词,展示新年新气象。 关键词:双城经济圈建设 2023年以来,重庆市扎实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全市域融入、全方位推进形成新格局...

特稿 | 创新“钥匙”打开新质生产力大门

关键词:科技创新 2024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持之以恒抓龙头带生态,促进产业集聚、技术创新、融合发展,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 在市人大代表、重庆鑫...

特稿 | 内生动力带来发展加速度

关键词:稳投资促消费 今年新春佳节,重庆文旅再次火爆,多个景区和商圈的热度跻身全国前十。 2024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重庆将多措并举稳投资促消费,充分激发需求潜力和经济活力。 在投资方面,重庆将持续扩大有效投资。不仅提速164个在建重点工...

特稿 | 数智引领驱动现代化建设

关键词:数字重庆 2024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优化“1361”整体构架,探索建立数字重庆标准规范体系,加强数字安全和网络安全治理,推动数字重庆建设整体成势。 对于数字重庆建设以及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市人大代表、联通5G融合创新中心总经理周华...

特稿 | 打开发展新空间 共筑开放新高地

关键词: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 龙年正月初一上午,装载了94标箱电子设备、摩托车零配件、汽油机等货物的班列,从重庆团结村中心站缓缓驶出,带着新春的希望驶向广西钦州,再换船出海去往泰国、马来西亚等地。 据了解,正月初一到初八期间,西部陆海新通道铁...

特稿 | 城市美好生活更加多姿多彩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 今年春节假期,渝中区戴家巷人来人往,一幅幅墙体彩绘融入了火锅、吊脚楼等城市元素,与沿街商铺、围墙栈道相映成趣,弥漫着浓浓的山城味、烟火气。 今年年初,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公布了“2023年中国人居环境奖拟获奖名单”,渝...

特稿 | 做强特色产业拓宽振兴渠道

关键词:乡村全面振兴 日前,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发布,提出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路线图”。 “乡村振兴”也是2024年重庆两会的热词之一。2024年市政...

特稿 | 高品质生态环境厚植美丽重庆底色

关键词:美丽重庆 2024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面融入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战略,扎实推进美丽重庆建设。 2月8日,2024年重庆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明确,2024年,重庆将全面推进美丽重庆建设,推进落实“14710”工作体系(...

特稿 | 擦亮文化品牌 培育经济增长点

关键词:文化强市 重庆,一座人文荟萃、底蕴厚重的历史文化名城,孕育出巴渝文化、三峡文化、抗战文化、革命文化、移民文化等。 2024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打造新时代文化强市,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这是机遇,也是挑战,让我们对未来充满期待。...

特稿 | 让群众就医不再“急难愁盼”

关键词:保障和改善民生 2024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更大力度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人民生活品质。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在高质量发展中增进民生福祉。 “我们不但要让群众在家门...

特稿 | 奋发有为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

过去一年,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市人大及其常委会以实干实绩展现担当作为,交出了一份可圈可点的高质量答卷。新年开局,市人大及其常委会谋定奋斗方向,把“总书记有号令、党中央有部署,重庆见行动”融入到人大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奋力打造具有重庆辨识度的人大...

特稿 | 在党的领导下开创人大工作新局面

1月24日,市委书记袁家军在市六届人大二次会议闭幕会上强调: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牢记“国之大者”,坚守职能定位,提高政治能力,确保人大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行。 2023年以来,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这一最高政治原则,深刻领悟...

特稿 | 围绕中心大局展现人大作为

1月24日,市委书记袁家军在市六届人大二次会议闭幕会上强调:要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扣市委贯彻党中央大政方针的决策部署找准工作发力点,依法履职尽责,深化新重庆建设法规制度供给,推动构建人大监督闭环,健全讨论决定重大事项程序机制,更好以法...

特稿 | 用实干担当诠释为民情怀

1月24日,市委书记袁家军在市六届人大二次会议闭幕会上强调:要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建好基层民主单元,提高代表工作能力,畅通民意表达渠道,着力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市域标杆。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之所以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关键就在于深深植根于人...

特稿 | 在守正创新中走好履职路

1月24日,市委书记袁家军在市六届人大二次会议闭幕会上强调:要始终坚持守正创新,数智赋能完善工作运行机制,打造高素质人大工作队伍,不断促进自身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2023年以来,市人大常委会持续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市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不断提...

特稿 | 改革激发全过程人民民主新活力

2023年秋,重庆市綦江区三江街道圆通寺社区居民齐聚活动广场,在社区干部组织下“抓阄”选停车位。很快,社区新增的115个车位都找到了主人。 原来,该社区居民多、停车位严重不足,群众呼吁改善停车环境的声音强烈。这些新增的固定月租车位,正是街道...

特稿 | 黔江:群众关心事 回音壁有回音

“农贸市场新修了厕所,让‘方便’更方便了。”2月底,黔江区城东街道官坝社区桃子坝片区,有居民欣喜地说。 投资近100万元新建的城市公厕,不仅解决了周边居民外出时的如厕难题,也让城北综合农贸市场6000余名赶场群众不再为“方便”所困。 此前,...

特稿 | 彭水:政府推动民生事 先问群众行不行

在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芦塘乡,易地搬迁安置点广场焕然一新,获得了当地群众的广泛好评。 芦塘乡易地搬迁安置点广场工程附属设施项目,是提升场镇形象的关键,也是满足人民群众文化活动需要的项目。 这项工程的顺利实施,得益于芦塘乡开展的民生实事项目人...

特稿 | 九龙坡:让基层民主更贴近群众

在九龙坡区九龙街道,马王、大堰、巴国城3个社区分别增设了固定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点,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常态化开诊外,新设置的社区服务点每周轮流开诊,基本覆盖街道辖区,实现15分钟便民医疗圈;针对规模较大、老年人口较多、交通便捷性较差的社区,九...

特稿 | 全国人大代表毛相林:筑好下庄希望之路

龙年春节前夕,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张灯结彩,分外热闹。 65岁的全国人大代表、全国脱贫攻坚楷模、下庄村党支部书记毛相林组织村民排练完“村晚”节目,就马不停蹄走进柑橘园,查看柑橘的生长和销售情况。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毛相林带领村民不断进...

特稿 | 全国人大代表严琦:走出乡村振兴新路子

听土家族山歌、跳土家篝火摆手舞、品高山莼菜……2月5日,离除夕团年夜还有4天,重庆市工商联餐饮商会对口帮扶的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桥头镇瓦屋村里,纷至沓来的游客与100多位村民在陶然居瓦屋小镇吃着团年饭,提前享受着浓郁的过年氛围。 在全国工商联“...

特稿 | 全国人大代表陈玮:让科技创新激活发展动能

如何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怎样通过分类施策、精准服务等方式,提振民营企业发展信心? 春节假期刚过,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工商联副主席、重庆誉存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玮就开始到部分科技公司、民营企业调研,为在即将召开的全国两会上提交建议...

特稿 | 全国人大代表蒋凌峰:让医药创新惠及民生

不久前召开的2023中国医药工业发展大会上,关于加快产品研发和产业化、促进全产业链优化升级等信息,让全国人大代表、重庆智飞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蒋凌峰感到振奋。 去年,蒋凌峰花费数月时间赴多个省市开展调研,只为提出一件代表建议。 一直...

特稿 | 全国人大代表林其鑫:守好生猪种业“中国芯”

对于重庆琪金食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其鑫而言,他的事业和履职,一直与“猪”有着分不开的关系。 过去一年,他通过“荣昌猪”保护开发利用的成功范例,吸引更多人重视并加入到振兴华系地方猪种的队伍中来。 这是对林其鑫认真履职的最好回报,也是他继续发...

人大 | 文明养犬共建美好家园

为规范养犬行为,保障公众人身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和环境卫生,由重庆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八次会议通过的《重庆市养犬管理条例》(以下简称养犬管理条例),自2023年6月1日起施行。 法律的生命力和权威在于实施。养犬管理条例施行以来,贯彻...

人大 | 让存量资产换取发展增量

在今年九龙坡区“两会”期间,谈及落实“三攻坚一盘活”改革攻坚目标任务,九龙坡区规划自然资源局负责人信心满满:将加大存量及闲置土地资源的盘活利用,按照市对区工作部署,盘活国有土地资产不低于23.32亿元,收回资金不低于23.32亿元;同时,还...

人大 | 靶向开方 源头化解矛盾纠纷

今年1月,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在市人代会上的工作报告中指出,全市“探索‘代表委员+司法建议’工作机制,推动重点司法建议落地见效”,这是对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法院相关工作成效给予的肯定。 原来,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去年在深入总结全市法院系统代表委员联...

社会 | 陈黎:启万物生长 承古今博雅

咚锵咚锵咚咚锵……随着鼓乐声响,孩子们举着一条条“鲤鱼”上下翻腾、穿梭来往,舞狮贺春惟妙惟肖,川剧变脸奇妙绝伦……这是2024年重庆市与外国领馆新春工作联谊会的开场舞,小演员来自大足区万古镇中心幼儿园,平均年龄不足4岁半。 “此次表演是‘点...

社会 | 新质生产力 重庆向哪发力?

今年重庆两会,市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及“新质生产力”。报告提出, 2024年将“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促进产业集聚、技术创新、融合发展,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 值得注意的是,全国多地政府工作报告也均提及新质生产力,将其作为今年工作的重中...

法治 | AI生成的“作品”著作权应属于谁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AI)技术的迅猛发展,用户只需要输入一些提示词,AI大模型就可以产出相应的文字、图片、代码等内容。那么,AI生成的内容受著作权法的保护吗?相应权利的归属该如何界定和划分?人们是否可以自由使用网络上AI生成的内容?这些涉及...

法治 | 备案审查 以制度完善提升监督质量

去年年底,随着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完善和加强备案审查制度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的出台,“备案审查”再度引发广泛关注。 这是国家立法机关首次以具有立法性质的决定形式,对备案审查作出专门规范,堪称宪法监督制度建设的里程碑事件。 发轫于改革开放初期...

文化 | 云阳张飞庙里的千古神思

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苏轼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时,两次月夜泛舟游赏赤壁,写下彪炳千古的《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 苏子千古风流,后世又据此诞生了无数“艺术衍生品”。重庆云阳张飞庙内的清《前后赤壁赋》石刻,是其中之一。 202...

文化 | 永川三湖

长江从永川南边朱沱和松溉擦边而过。我一直以为永川得名与长江流过有关,就像长江流过的所有城市一样,比如合川、比如江津、比如万州,但永川的得名却与长江隔得很远。 翻开《永川县志》,我们读到一首明正统年间永川教谕(即学官)诸华的《三河汇碧》—— ...

文化 | 开州寻年味

现在的年味淡了吗? 以前的春节,从进腊月就开始忙碌,是因为以前的日子过得比较苦,一年的时间大家都在辛辛苦苦讨生活,甚至背井离乡,一年到头总要让人嚼一节甜日子吧。 春节,在外打工的人回家了。家人团聚,杀年猪、买年货,再做一桌年夜饭。忙碌了一年...

文化 | 山不碍路 路自通山

有谚语云:“山不碍路,路自通山”。意思是说,山再深,也阻挡不了人们前行的脚步;岭再高,也少不了盘山而上的有心人。一句话,路在脚下,有山必有路。 汪国真在《山高路远》一诗中,写下了“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之句,旨在告诉人们:人生...

文化 | 思念是生命的炊烟

作者:巍然 内容简介: 本书从多维度记录了乡土中国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史,是一帧乡村中国的缩影,是一幅活色生香的风情画卷,是一曲魂牵梦萦的田园牧歌,是一声感天动地的千古号子。 “惊蛰的雷声仿佛第一声春歌,来得磅礴热烈,唤醒了蛰居的万物和沉睡的生...

文化 | 梨园春色深几许

主编:叶朗 顾春芳 内容简介: 详述昆曲的起源与发展,分析经典戏文与唱段;悉数晚明的文人与文化,领略非遗经典之美蕴……作为一本美育读物,《昆曲之美》并没有因为普及性而降低学术水准。相反,汇集了十位专家多年的研究成果和表演经验,几乎每一篇都有...

文化 | 让“双减”政策切实落地的力量

本刊2024年1期刊登了我采写的稿件《做好“双减”加减法》。这是一篇追踪报道,通过一组组数据和一个个事例,体现人大监督的刚性。 在去年底召开的2023年“双减”政策改革经验总结复制推广现场会上,市教委相关负责人称,“双减”政策实施两年来,全...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