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川三湖
作者: 文猛
长江从永川南边朱沱和松溉擦边而过。我一直以为永川得名与长江流过有关,就像长江流过的所有城市一样,比如合川、比如江津、比如万州,但永川的得名却与长江隔得很远。
翻开《永川县志》,我们读到一首明正统年间永川教谕(即学官)诸华的《三河汇碧》——
北注西倾南控濠,纵横缭绕胜挥毫。
流成永字三江秀,汇入碧川万倾涛。
风雨不将图籍浸,谿山应共锦云高。
仓王去后留遗迹,鸟篆千年起凤髦。
这首诗的“主角”,是永川的三河:玉屏河、永川河、东门河。北、西、南是三条河汇合前的流向,三条河走到永川,形成一个篆书的“永”字。
清光绪《永川县志》记载:“附城三水合流,形如篆文‘永’字,曰永川,因水得名也。”
古人好逐水而居,永川人不在长江边筑城,却在三水合流之地筑城,我似乎理解了永川先辈们的想法。
永川的朋友把我带到老城区的永沪桥上,只见玉屏河从北、永川河从西、东门河从南奔流而来,汇聚桥下,形成一片开阔的水域,放眼望去,的确形似篆书“永”字。
永川历史上并没有三湖,永川有三湖是最近15年的事情。永川湖不是天赐之湖,是人工之湖。
三河汇流永川城,永川不缺水。但随着城市的扩大,永川人意识到,三河已经不能滋润长大的永川城了。
2009年6月,永川开始建设兴龙湖、神女湖、凤凰湖,实施“建三个湖,兴一座城”的城市战略,开启永川人“平地造湖”的新时代。
神女湖是我拜望的第一汪湖,因为它处在成渝高速公路永川匝道口北端,南瓜山脚下,是永川三湖的“封面”。
相比于我拜望过的各地大湖,永川湖并不宏大,甚至可以说在湖中算是“袖珍”类啦,神女湖也不例外。这汪占地1200亩、水体200亩、绿化800亩的湖不是很宏大,但由这汪湖延伸开去的茶山公园、竹山公园、湖滨公园却是异常宏大,在寸土寸金的永川城,能够亮出这么一汪湖、这么宏大的公园,是永川人“山川阔远”的大气。
湖周有路,鸟语花香,一步一景。转湖、看湖、听湖,仰望箕山、仰望神女,是永川人每天的幸福。融入转湖的人群,清清的湖、轻轻的风、青青的花草树木,心中像洗过一样。
湖之上就是箕山,箕山之中是美丽的茶山神女像,神女双目秋水,恰似凝视守望永川大地,朱唇微启,又仿若呢喃私语。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善良的仙女与玉帝相约七年,下凡种茶。下凡后仙女定居于永川箕山,教乡民种茶栽竹,其所种之茶不仅能解毒疗疾,更能延年益寿。七年后,箕山变成了名副其实的茶山,茶竹遍野。仙女遵守约定回到天宫,当地乡民为了纪念这位善良的神女,修庙纪念。
仙女在天上。神女在永川。神女湖依此而得名。
神女湖与茶文化有关系,在神女湖的廊亭楼榭之处到处都有和茶文化相关的元素。水香、竹香、花香、茶香,感觉神女湖就是一壶永川秀芽,让你唇齿留香,留连往返是必须的心情。
兴龙湖位于新城区兴龙大道以东,是我拜望的永川第二湖。
如果说神女湖的香让人流连忘返,兴龙湖的绿就让人心旷神怡。兴龙湖是三湖中最小的湖,却栽种着品种繁多的花草树木,是永川花草树木的大观园。
风尚港上,黄葛树、银杏、樱花、楠木、香樟,迎风屹立;滨湖林荫大道上,蓝花楹、天竺桂、茶花、香樟,交相辉映;玲珑湾里,池杉、睡莲、杜鹃、八仙花、水杉,玲珑精致。
公园以“龙文化”“茶文化”为主题,彰扬着永川人龙的图腾,茶的悠远。
15年前,这里是城乡接合部。
现在,这里是城市的核心区。
沙田让水草取代、让睡莲取代,田埂让步道和临波廊道取代……有一个词叫沧海桑田,在永川,这个词叫桑田沧海。
回望兴龙湖牌坊,读着两个主柱上的楹联:“日照千波一湖瑞气腾龙飞,月辉万象两岸青山引凤仪。”主柱高20.09米,直径2.009米,记着兴龙湖的时代从2009年开启……
有了兴龙湖,再有凤凰湖。
走进凤凰湖,映入眼帘的确是凤凰展翅翱翔之势,南部如凤凰之头,水体部分如凤凰之腹,北部山坡如凤凰之尾,亲水平台如凤凰之冠,道路为凤凰之血脉,植物树阵栩栩如生,如凤凰之羽毛纹路。
漫步凤凰湖公园,放眼远眺,层林尽染,凤凰于飞,各种色彩尽收眼底,诗与远方近在咫尺。从凤凰湖放眼四周望去,一座座工厂拔地而起,这里成为远近闻名的工业新区,让永川这个恐龙之乡、茶叶之乡,走到今天的工业之乡。
永川三湖的滋润,让永川成为水乡。
永川兴盛于水。
2023年,投入上千亿的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建成,重庆人在长江、嘉陵江上兴建提水工程,让长江、嘉陵江的水往高处流,一路流到永川,用人的伟力再给永川增加一条河,渝西缺水、永川缺水的历史从此彻底告别。
看着长江、嘉陵江水清清流过渝西,我总感觉这条人工之河是永川三湖喊来的。
水在城中,城在绿中,人在景中。
三水合流,三湖润城,渝西送水,永川的“永”在长大。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