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浩荡满目新 凝心聚力向未来
作者: 宋婷婷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不平凡的历史节点,为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赋予了特殊的意义。
聚焦“国之大者”、心系民生关切,代表们深入研读报告草案,领会精神实质,联系工作实际,积极踊跃发言。代表们经过会前深入调研、精心准备,把一线声音带到大会,提出了高质量议案建议。重庆代表团还高质量举办开放团组活动,吸引112家境内外媒体、186名记者到会采访。
大会期间,重庆团代表展现出高昂的履职热情、积极的担当精神和深切的为民情怀,体现了服务国家大局的重庆作为。
“全团力量”彰显奋进之姿
从雪山走来,向东海奔去,长江浩浩汤汤奔流万里。被誉为“金腰带”的长江经济带,覆盖四川、重庆等11省市,人口规模和经济总量占据全国“半壁江山”。
长江黄金水道是长江上游地区通江达海的主通道,全面提升长江上游航运能力已成为川渝两地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交通强国建设等重大战略任务的必然要求。3月5日,重庆代表团和四川代表团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联合提出建议——呼吁全面提升长江上游航运能力。
时光更迭,履职不歇,奋进不止。聚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这也是川渝第四次联合建议,承载着人民群众的愿望呼声。
位于长江、乌江交汇处的涪陵区,因独特的水运优势而兴。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不断推进,涪陵当地产业迅速发展,航运能力难以满足企业水运需求。
“我们区有一家本土企业,需要通过海运转长江水运运输原料。去年其产值完成了40亿元,但如果长江上游通航能力提升的话,产值可以提高到100亿元。”全国人大代表、涪陵区委书记王志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举例称。
当企业频繁反映类似问题后,王志杰意识到,加快建设长江上游航运新通道非常重要。他表示,此次建议特别注重长江航运的体系化建设,体现在要提升除长江三峡新通道外的乌江、涪江、嘉陵江等支流通航能力,实现整体提升。
在王志杰看来,这次大会川渝代表团再次联合提出建议,共同呼吁国家层面加大支持力度,全面提升长江上游航运能力,将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西部陆海新通道作为国家级的大通道,使中国西部内陆腹地通达东盟,走向全球,成为连接欧亚全球供应链中心的运输大动脉和合作大桥梁。
如何高水平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今年,重庆代表团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提出全团建议,呼吁提升西部陆海新通道综合服务能力。
据了解,这已经是连续四年,重庆将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建议作为全团建议。
去年3月,重庆召开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工作推进大会,要求把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放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宏大场景中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此次从全团建议的角度发力,是责任使然,也是决心彰显。
全团建议件件“硬核”,承载重托和使命,不仅是重庆经济社会发展的“风向标”,也与老百姓的“烟火生活”息息相关。人们期待着,从国家战略到纵深推进,重庆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大场景中,不断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开放活动迸发自信之美
3月5日,出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重庆代表团举行开放团组会议。整场会议气氛热烈,讨论充分。散会时,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委书记袁家军看着手表说:“都已经六点半了。”
这是今年全国两会举行的首场媒体开放活动,也是自2019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的第一次开放团组会议。
“首秀”,彰显自信与开放,点燃媒体的热情。
“我上午11点就来了,占到了最好的机位。”“您旁边的位置有人吗?”“还能再加个座位吗?”……会议开始前1小时,重庆代表团驻地会议厅人头攒动。拍摄区架起“长枪短炮”,媒体区座无虚席,会场两侧也站满了记者。
据统计,这次会议吸引了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和美联社、彭博社、英国金融时报、今日俄罗斯、日本经济新闻社、新加坡联合早报等112家境内外媒体、186名记者参加活动。
重庆代表团早有准备,一切秩序井然。工作人员除了为记者们发放重庆代表团简介、代表名册、新闻背景资料外,还贴心地帮助有采访需求的媒体联络相应代表,让媒体记者与人大代表零距离接触、多角度拍摄,充分展现出重庆自信开放的胸襟气度。
“我从代表团提供的资料中,较为详细地了解到了重庆政治经济社会历史发展的方方面面,从一本精美的图册中看到了大美重庆的城市风光。”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陈杨在现场直播连线。
会议第一阶段,是代表们审议政府工作报告。代表们面对镜头,积极、认真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并就纵深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等话题提出想法和建议。
“根据会议安排,现在进入第二阶段,请记者现场提问。”主持人话音刚落,中外记者们争相举手,聚焦现代化新重庆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发展新质生产力、全面深化改革、数字重庆等主题踊跃提问。
“从科技成果到生产力的转化过程当中,不只要靠科研人员的‘百米跑冲刺’,更重要的是靠大家‘接力跑’。”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党委委员史浩飞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
采访环节气氛活跃热烈,提问不断。代表坦诚作答,发表真知灼见。
会议从下午3点开始,共用时三个半小时,比原计划延长近1个小时结束。会后,不少记者仍停留在会议大厅,争相就关心的问题深入采访与会代表。
中外媒体云集,开放氛围浓厚,重庆代表团开放团组会议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通过会议,也让媒体看到了“新重庆跑起来”的实干争先新气象。中国日报记者纳森·威廉姆斯(Nathan Williams)是英国人,开放团组会议激发了他对重庆的关注和兴趣,他计划4月到重庆走走看看。
3月6日,在央视《两会1+1》节目中,主持人白岩松高度评价重庆代表团开放活动,“开放肯定是得高分和点赞的,就像重庆代表团开放最后都拖过了晚饭时间,不得不结束。你看,不就得到了非常高的高分嘛!”
建言献策书写实干之篇
今年春节后,一阵寒潮来袭,重庆酉阳高海拔地区飘起了雪花。
全国人大代表,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天山堡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冉慧迎着寒风出门,她要去村民家里唠家常、听建议,为参加全国两会做准备。
交通,是地处武陵山腹地的酉阳人民最关注的“急难愁盼”,也是冉慧提交两会建议的重点。在重庆代表团举行的分组会议前,冉慧反复酝酿发言内容,琢磨着把“沾着泥土芬芳”的建议说好。
来自田间地头,来自工厂车间,来自各行各业“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群众心声,从南到北,被代表们带到了全国两会上。
3月10日,重庆代表团就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履职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副主任、重庆团新闻发言人邓茂强介绍,会议期间,重庆代表团参会的57名全国人大代表以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依法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围绕更好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腹地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落地落实,积极建言献策。
全团代表共提出议案1件、建议184件,其中全团建议有《关于全面提升长江上游航运能力的建议》(与四川代表团联合提出)《关于提升西部陆海新通道综合服务能力的建议》等3件。这些议案建议将“国之大者”与重庆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统一起来,主要涉及经济发展、民生保障、乡村振兴、教科文卫、法治建设和生态环保等方面。
问题看得准、建议提得好,回复来得快、答得实。
大会期间,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水利部部长、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市场监管总局局长和全国人大有关专工委、国务院有关部门、最高法、最高检等国家机关领导同志带队或者派员到团听取代表团审议意见,高度重视代表提出的议案、建议,与代表们真诚交流、细致沟通,积极回应代表关切。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铝业集团高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谢华,在会上提出“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将科技成果及时转换”等建议。隔日,他就见到了负责该领域的部委工作人员。
“就像您说的产业科技创新的问题,如何使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这里面既涉及到很多体制机制的问题,也涉及到具体的政策和举措的问题。”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工作人员说。
“从我们企业的角度来讲,因为它确实是存在行业当中的共性问题,这些共性问题必须要有行业协会和我们国家的相关部委来共同解决。”李谢华说。
代表和部委工作人员讨论热烈,双方都表示有很大收获。“国办及相关部委对我们人大代表提出的建议反馈非常及时,在反馈的过程当中非常细致认真,让我们感受到转办看得见、落得实。”李谢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