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抓实干 把美好蓝图变为现实
作者: 陈敏 程俊豪
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期间,重庆代表团的代表们不负重托、履职尽责、求真务实,为“国之大计”建言献策,发出凝心聚力、奋发有为、谱写新篇的强音。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字里行间都写着民生,洋溢着务实奋进,让代表们深受鼓舞,坚定了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接下来怎么干?听听代表和政府相关部门怎么说。
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今年全国两会的热词之一。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促进社会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对现代化新重庆建设至关重要。
全国人大代表、市经信委主任蓝庆华表示,从近一年的发展实践来看,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目标要求方向一致、完全契合。下一步,将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一体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坚定不移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贯通培育主导产业、支柱产业、特色优势产业和“新星”产业,加快打造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推动新时代制造强市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全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为制造强国建设贡献更多重庆力量。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蓝庆华表示,要深刻把握“创新”这个特点,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重庆将建设产业创新平台体系,聚焦重点领域建设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完善产业创新生态体系,迭代升级重点产业链技术需求清单;提升产业本地生成能力,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要深刻把握“质优”这个关键,充分发挥我市制造业规模优势、体系优势和部分领域先发优势,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持久动力,助推科创动能澎湃的新重庆建设;要聚力打造主导产业集群,升级打造支柱产业集群,创新打造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培育壮大“新星”产业集群,实施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改革,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产业基础,助推实体经济坚实的新重庆建设。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被列为2024年政府十大工作任务之一。
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对照政府工作报告,立足重庆自身实际,市科技局将坚持创新制胜,聚力打造数智科技、生命健康、新材料、绿色低碳四大科创高地,系统重塑市域科技创新体系,推动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实现新突破,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透过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我深刻感受到绿色转型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船舶集团首席技师、重庆红江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加工中心特级技师傅国涛表示,清洁能源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只有深化能源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提高研发能力,才能增强能源治理效能。
傅国涛建议,推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需加大清洁能源投资力度,建立健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制,提升能源产业化水平,推进能源技术革命,完善能源领域碳排放治理体系。
“在下一步工作中,我要努力发挥好工匠精神,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傅国涛说。
让群众得到实惠感到满意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直面民生热点、焦点、难点,一系列惠民政策令百姓感到温暖和振奋,真正做到把民生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稳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动解决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停车等难题。打造宜居、智慧、韧性城市。
近年来,重庆扎实推进城市更新行动,做好老旧小区改造这篇“大文章”,让居民更舒心、更安心、更暖心。市住房城乡建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老旧小区改造,既是百姓家门口的“关键小事”,也是城市发展中的“民生大事”。下一步,重庆将紧盯改造任务,项目化、清单化、事项化持续把这件“民生大事”办好办实。2024年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835个、4186万平方米,同步改造提升养老托幼、文化体育等配套设施,建成共建共治共享“新家园”。
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巩固大豆扩种成果,推动大面积提高单产。
如何稳住农业基本盘,筑牢“三农”压舱石,为建设农业强国贡献重庆力量,展现重庆担当?市农业农村委表示,将毫不松懈抓好粮油生产,切实把稳定粮油生产作为农业农村部门的首要任务,多措并举推动“三稳、一扩、一提”。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重庆今年将严格管控耕地“非粮化”,全面排查“非粮化”基础现状,实行台账化管理,细化明确“非粮化”整改范围,因地制宜推进闲置耕地复耕复种。对无人耕种的土地,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采取多种方式种好用好。
“推进现代化建设,与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出租汽车有限责任公司第二分公司驾驶员殷其龙对保障和改善民生问题尤为关注。
殷其龙说,近年来,重庆在交通、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成效显著。他建议,应继续加大投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释放发展活力。
“作为一名‘雷锋的士’驾驶员,我将立足自身岗位,为城市发展贡献一份力量。”殷其龙说。
全国人大代表,万州区五桥街道香炉山社区党总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傅山祥说,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的“将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月最低标准提高20元”“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等利好消息,让他很兴奋。作为一名基层干部,将努力在今后的工作中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努力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感到满意。
高质量抓好工作落实
全国两会为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新目标,作出了新部署。大会闭幕后,重庆代表团代表回渝后,积极宣讲全国两会精神,努力推动全国两会精神在重庆大地上开花结果。
全国人大代表、梁平区委书记钱建超表示,将抓实抓好全国两会精神贯彻落实,坚持稳进增效、除险固安、改革突破、惠民强企工作导向,围绕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聚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落实落细党建统领“三项重点任务”,蹄疾步稳推进“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整体联动、系统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农村现代化、旅游产业化,持续做靓“国际湿地城市、中国西部预制菜之都、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三张名片,不断提升城市能级、产业能级、区域协作能级。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制定支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全国人大代表、涪陵区委书记王志杰表示,发展数字经济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涪陵区作为重庆制造业大区,正以数字重庆建设为引领撬动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进数字赋能产业提质增效,促进传统制造业、农业、服务业数字化转型,产业数字化水平在全市持续领先,已成功培育3个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2023年,涪陵区完成智能化改造项目30个,区内6800余户中小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涪陵榨菜“产业大脑”上线运行,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速居全市前列。
“接下来,涪陵区将深入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论述,扎实助力数字重庆建设,着力构建‘2349’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和‘1238’产业科创体系,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培育新质生产力。”王志杰介绍,一方面,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坚持“科创+”“绿色+”双驱发力,积极培养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深度融入重庆市“芯屏端核网”全产业链发展和“满天星”行动计划;另一方面,持续推动数字产业化升级,激活数据要素潜能,大力发展数字产业,加快建设长江软件园、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产业园,打造具有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全国人大代表、丰都县委书记张国忠表示,丰都县将及时组织开展各类宣讲宣传活动,让全国两会精神“飞入寻常百姓家”。要抓好贯彻落实,紧扣年度目标任务,做好消化、转化文章,持续优化政治生态、经济生态、社会生态、文化生态、自然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