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管善治 这些鲜活样本可学可鉴
以立法为“盾”,筑牢治理之基;以监督为“剑”,确保治理之效;以代表为“桥”,广纳治理之策……各地各级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人大职能作用,探索运用多种形式,为推动社会治理水平提升、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提供了可学可鉴的鲜活样本。
上 海
以立法夯实治理之基
作为“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重要理念的首提地,大城善治是上海建设人民城市的必答题。
在上海,如今立法工作“飞入寻常百姓家”,在遍布全市的基层立法联系点,让严肃法条倾听原汁原味的基层声音。
据悉,201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在上海市虹桥街道设立基层立法联系点。多年来,这里已完成未成年人保护法、退役军人保障法、药品管理法等约90部法律草案的意见征询工作,归纳整理各类建议2800多条,其中240多条被采纳。
如今,“立法直通车”在上海已覆盖全部16个区,上海市人大常委会25个基层立法联系点共有1600余个信息采集点、共建单位等支持单位,近4000名信息联络员或信息员,可以收集汇总到市民群众、专家学者、各级人大代表等不同人群以及各类企事业单位的立法建议,将立法过程的普法宣传意义进一步辐射扩大,更好凝聚立法共识,让立法规划满载民意民智。
此外,上海创新推行“人民建议征集”制度,从2020年成立上海市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到如今全市各区都有了人民建议征集办,上海密织线上线下、多元立体的征集网络,推动征集渠道进社区、进企业、进高校、进机关,一大批人民群众的“金点子”转化为便民利民的“金果子”。 据《瞭望》新闻周刊
浙 江
以决定完善治理之要
“枫桥经验”是浙江省基层治理经验的“金名片”。在浙江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上,表决通过《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决定》,为更好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提供了重要的法治保障。
近年来,浙江省逐步构建起“一中心四平台一网格”的县域治理体系,找到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的路径载体。“一中心”就是县级社会治理中心,它是统一调度指挥县域治理的“中枢”,通过“常驻+轮驻+派驻”的模式,整合相关职能部门和工作平台资源力量入驻集中办公,相当于人的“大脑”;“四平台”是在乡镇(街道)搭建的党建统领、经济生态、平安法治、公共服务等四个功能性平台,贯通县级社会治理中心和村社网格,对乡镇(街道)相关职能办公室、派驻站所进行统筹整合,实行“扁平化管理、矩阵式协同”,是县域治理的“躯干”;“一网格”是城市社区和行政村以下的网格,目前全省有8.5万个网格、90.5万名专兼职网格员活跃在城市楼道和田间地头,开展源头信息采集、矛盾前端化解、风险感知报告,是县域治理的“脚板”。有了这一套组织体系,90%以上的矛盾纠纷都能够化解在镇村两级。浙江省人大作出《决定》,突出对“141”体系的规范指导,赋予其法律地位,也为下一步开展专项立法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