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夜校火出圈 解锁夜生活新模式
作者: 陈敏 张英
孩子要上培训班,学习书法、阅读、绘画等;老年人要上老年大学,学习钢琴、厨艺、智能手机使用……大家对此早已习以为常。
如今,年轻人也找到了自己的阵地——夜校。
“白天上班,晚上学艺”模式的开启,让下班后的年轻人,继宅家追剧、打游戏、聚餐或健身之后,有了一种新的夜生活打开方式。
夜校来袭
给生活加“心灵鸡汤”
晚上七点,在江北区五里店街道合作村夜校,小乔(化名)的心理咨询课程开始了——为学员们解答人生疑惑。
小乔是地地道道的重庆人。去年11月回到重庆之前,她在四川甘孜生活了10多年,爱上了那里的蓝天白云和自由自在。
“父母年纪大了,总希望儿孙环绕在旁。”于是,她决定回重庆开始新生活。
最初有些不习惯,小乔弟弟便推荐她去很火的合作村夜校,可以认识新朋友。
刚来合作村夜校的时候,小乔报了心理咨询课。13个学员都是年轻人,没一会儿就熟络起来。
在合作村夜校当学员的几个月时间里,小乔报了好几种课程,其中最喜欢的吉他,是民谣歌手刘俊男教授的课程。
“我之前就很喜欢他,特别是他的《悟》这首歌,没想到能在夜校上到他的课。”这让作为文艺女青年的小乔非常惊喜,也让她对夜校好感倍增。
此后,小乔天天苦练吉他。闲暇时,她还自己写了一首歌,尝试着自弹自唱。
今年1月8日,小乔从学员变成了老师,负责心理咨询课程。这个日期,她记得非常清楚,因为这也是她跟夜校结缘的一天。
大家在一起相处越来越融洽,小乔也爱上了这里。现在的小乔,既是一名心理咨询师,也是夜校老师,还是夜校的资深学员。
“夜校的课程质量高,还能给予正能量。现在的生活节奏太快,在夜校,你可以慢下来,为自己充电。”小乔说,她希望,下一步能探索跟夜校深度合作,让更多年轻人接触夜校、加入夜校。
跟小乔一样,大多数学员是被丰富的课程所吸引,趁着下班时光或周末闲暇,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职业需求,来夜校“充电”,继而爱上这里。
也有少部分学员,来夜校的初衷是为了“疗伤”。
在浮雕刮刀画课程上,谢丹照着老师传授的不同手法,雕出不同形态的花朵。在40多分钟的时间里,刮刀与膏体的较量、膏体与水的融合、膏体散发出的淡淡香味……都让她觉得非常疗愈。
在一家外贸企业做科研仪器代理的谢丹,家住北碚区水土镇,去夜校上1个小时的课,需要往返通勤时间一个半小时。但她乐此不疲。
谢丹认为,夜校里没有复杂的人际关系,也没有对成绩的焦虑和攀比,大家可以在轻松的环境当中提升自己。
跟许多年轻人一样,谢丹结婚后就全身心为家庭付出。生完孩子后,她一度产后抑郁,觉得生活也就这样了。
“那个时候我的名字叫XX妈妈,我自己是不被人看见的。”谢丹说,4年前离异,婚姻的失败让她更加深感无力。
“最开始接触夜校,是想学摄影,因为可以拍好看的照片。”对比了一些培训机构后,谢丹觉得夜校的师资和课程安排、时间都很适合。在这里,她认识了很多人,发现生活也可以有很多面。
“以前我把孩子的学习成绩看得很重,作业做不出来,我就忍不住吼她。”谢丹说,现在她和孩子像朋友一样相处,互相帮助。很多时候,女儿还会陪着她来夜校上课,“现在倒过来了,我上课,她在旁边做作业‘监督’我。”
这一转变,让谢丹感慨很多,也让她对夜校有了新的认识。她认为,在夜校学到的,除了生存技能,更多是对世界的认识。
最近,谢丹报名初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考试,正在忙碌备考中。
她正在努力撕下“单亲妈妈”“离异”的标签。
找准定位
让年轻人爱上夜校
记者在团购App上选择重庆区域,然后搜索“夜校”关键词,立即跳出了多个课程搜索结果。
可以看到,各个夜校的课程设置丰富,通常有声乐、舞蹈、书法等,还包括许多实践类型的课程,如小木雕、陶艺、摄影、架子鼓、燃脂搏击、缝纫等。
为了吸引更多年轻人,有的夜校推出了体验课程,最低仅需1元。
“我是朋友推荐过来的,以前也在外面的培训班上过,但不如夜校课程这么贴合实际。”从事IT工作的张政说,他目前上的是声乐基础班,课程收费为50元/节,相比外面的培训机构,非常有性价比,“声乐老师会及时纠正学员的问题,一堂课下来,感觉很有收获。”
记者走访了解到,夜校课程的学员人数不一,少则6人,多的20人左右;按照50元/节课的标准,收费并不高,除去场地、人工等成本费用,利润远不如想象可观。
“我们会提前对老师的资料进行考察,通过线上+线下面试的形式,招募专业、负责的老师进行教学。”合作村夜校班主任李小白介绍,该夜校目前有100多名老师,都是她从各个地方一个一个招募而来。
“如果是在外面的培训机构上课,我们收费要高得多。”小乔说,愿意在这里当老师,并不是抱着赚钱的目的,而是看中夜校这个平台。
夜校的火爆很大程度反映出当代青年对丰富精神生活的渴望,以及对公共文化服务的实际需求。
在九龙坡区万象书屋45平方米的圆形剧场区里,40名夜校学员聚精会神聆听老师关于“新媒体电商直播实训”的讲解。
该青年夜校非常受年轻人喜欢,在报名的时候,甚至出现近两百人争抢8门课程名额的场景。
今年4月初,铜梁区开始开展“青少年之家·青年夜校”活动,根据青年的兴趣特点,推出多个文体艺术技能培训课程,受到广大青年的欢迎,报名渠道“一开则满”。据介绍,该青年夜校后期还会围绕青年感兴趣的职场解压、摄影技巧等主题,以沙龙的形式开展特色活动课。
永川区则早在2022年就开办了青年夜校,一期开设茶艺、烘焙、泥塑、亲子家庭教育讲座、合唱共5门公益特色课程;2023年,还针对年轻干部开办了“数字夜校”,请进专家集中授课,使许多干部真正理解数字重庆建设。
为了解青年夜校发展情况,合作村夜校、观音桥夜校开展了相关调研。
针对26.5%的学员对新媒体运营兴趣浓厚,观音桥街道洋河社区借助“零工市场”所在的退役军人创业集群中心,开设洋河创业夜校,邀请了全媒体运营讲师教大家抖音运营。
观音桥夜校自开办以来,学员人数增长近30倍,教学小区从1个铺开至9个,课程类型从音乐丰富到传统文化、亲子教育、创业技能等多领域。观音桥街道还依托已有的社区阵地、整合社会资源,因地制宜新增开设了北仓文创夜校等8个夜校。
记者观察到,在各个夜校,国学、瓦楞纸工艺、传统布艺等非遗课程异常“火爆”。
这样的现象,不光说明传统非遗的魅力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看见,也是夜校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做出的大胆且有效的尝试。
创新+创意
让夜校持续火热
“我们从2023年8月开始筹办这个夜校,最初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给辖区的年轻人提供一个轻松学习且性价比高的平台。”在采访合作村青年国际社区负责人王朝时,他简单介绍了几句便匆匆离开。
为夜校的前途奔走,已成为他的常态。
王朝说,从2023年10月20日总部校区成立至今,合作村夜校共开设100余门课程,吸引了超4000名学员报名。通过普惠课程、公益活动引流,让园区的出租率、收租率,从以往的60%左右提升到现在的95%以上,实现了商业价值的变现,最终“反哺”普惠夜校和公益活动,形成了良性循环。
在市人大代表,合川区教师进修校工会女工委主任、正高级教师郑祥燕看来,青年夜校之所以能够火热出圈,主要因为它满足了青年人多样化需求、社交与自我实现,且经济实惠、学习时间非常灵活,“不同地区的夜校结合本地的文化特色,提供了富有地方特色的课程,也让青年人有机会深入了解和传承本土文化。”
重庆的夜校遍地开花,也吸引到众多商界人士来到渝学习观摩。
今年4月底,合作村青年夜校·龙湖时代天街校区启幕。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化、艺术、社群、商业等领域的40余家企业代表来到重庆,完成了一次夜校“学习”。
“夜校不同于以往我们了解的培训机构,它不是纯粹由社会资源打造,而是开创性的政企合作形式,还能把社会资源撬动起来,值得学习。”京东科技集团客户经理杨先生介绍,他们这一次来学习和参观,其实是想从中得到启发,如何将科技创新更好地转化为消费增长极,实现消费场景的多元化。
如何让夜校持续扩大在年轻人当中的影响力?
在王朝看来,在整体经济环境的压力之下,夜校要有所发展,必须不断创新,跟上年轻人步伐和节奏,才能不断促进文化消费。
“我们将会在新媒体、电商、AI三个方向进行不断尝试,使夜校成为青年人从兴趣探索到专业能力提升,再到职业路径规划的桥梁,最终使得夜校走上职业化发展之路。”王朝笑着说,这也需要政府继续在政策、项目、方式等方面,助推夜校发展壮大,让夜校真正成为年轻人的新型学习方式。
对于青年夜校的未来发展,郑祥燕建议,应加大政府支持力度,整合社区、教育和文化资源,为夜校提供更多的教学场地和设施。应规范引导与质量监管,建立和完善夜校的管理和服务体系,确保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避免市场恶性竞争,保护好学员的合法权益。
“青年夜校还应在内容多样化上创新探索。”郑祥燕认为,夜校应根据年轻人的需求和兴趣,不断创新课程内容和服务方式,如增设线上课程、实践工作坊等,以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参与。
此外,还可以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夜校项目,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形成政府、市场和社会多方参与的可持续发展模式。通过媒体和网络平台加强对夜校的宣传,提高其知名度和影响力,树立品牌形象,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和参与。
(本文由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