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路荣:我手写我心 书香满庭芳
作者: 宋婷婷 黄芊
沙坪坝区人大代表韩路荣拥有诸多头衔:全国妇联第十三届执委、重庆市青联委员、重庆市网络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沙坪坝区新专联自由职业分会会长、沙坪坝区作协顾问、重庆盛世阅读网总经理……今年3月,她还荣获了“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回望过去,在躲进书海的青春岁月里、离家奋斗的艰难日子里,阅读改变了韩路荣的人生轨迹,写作成为她认定的生活方式,让她的生命更加丰富多彩。
从成为网络文学创作者,敲下第一个字至今,韩路荣已创作10余部近800万字作品。
15年来,她以“我手写我心”,传播正能量、书写新时代。
走上文学创作之路
一个人的诗和远方
多年前,重庆长寿湖畔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风。
韩路荣的父亲率先当起个体户,靠一碗碗豆花饭支撑起这个家,无暇顾及小女儿的心理需求。加上缺少玩耍的小伙伴,韩路荣形成了敏感、内向的性格,一朵花都能让她浮想联翩。
“父亲读书不多,但尊重知识,给家里开的饭馆立下一条‘规矩’——无力给饭钱者,可用书来抵账。久而久之,家里的书越来越多,且涉及领域广泛。”这无疑是一笔财富,为韩路荣构筑起童年乐园。
于是,那些无处诉说的心事,变成了一行行超越同龄人心智的文字。
韩路荣的作文,时常成为班上的范文。初中时,她开始尝试写小说,并在同学间传阅。
“很短一篇,2000字左右,关于青春时期纯纯的暗恋。”韩路荣笑着回忆。
在激情燃烧的时代浪潮中,每一个人都跃跃欲试。年轻的韩路荣也离家来到主城闯荡。
韩路荣发过传单,做过饭店服务员、传呼台接线员,后来在一家老牌家电公司找了一份销售工作,并通过自身努力,一步步升任销售主管、产品线经理。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韩路荣的诗和远方,就是她的写作梦。无论生活环境怎样改变,她一直坚持用文字记录生活。
“胸无点墨,何以成文?”她叩问内心,于是一边工作,一边自学参加考试。
做接线员时,她无意间看到公司出版的一本内部刊物,受到触动,萌生了投稿的念头。
一篇千余字的文章,承载着她忐忑的心情,被寄到了编辑部。一个多月后,韩路荣欣喜地在内刊上看到自己的作品,还收到了20元稿费。
“那时接一个电话才5分钱,一下收到这么一笔‘巨款’,我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韩路荣说,“当然,更重要的是自己的作品得到了认可。”
2009年,网络小说势头正盛,韩路荣听从内刊编辑的建议,在网络写作平台注册了账号。她以自身经历为蓝本,开始创作长篇小说《一个女业务员的奋斗》,很快被一家出版社看中并出版。
这本书讲述了一个无金钱、无背景、无相貌的“三无女孩”,通过自立自强与自信,在医疗销售行业中杀出一条血路,不仅坚守住自己的底线,帮助公司清理了“蛀虫”,还带领团队积极向上,同时收获爱情的奋斗故事。
“它也是我送给女儿的第一份人生礼物。”写这本书期间,韩路荣怀孕了。她之所以将女主角塑造成一个“三无女孩”,就是希望将来孩子看到这本书时,可以明白一个人的起点不代表人生的全部,只要上进努力,就可以成为耀眼的星。
组建网络作家协会
一群人的梦和热情
在网络文学界,1998年被默认为“中国网络文学元年”。
那一年,我国第一家大型原创网络文学网站“榕树下”开始公司化运营;那一年,痞子蔡的网络小说《第一次的亲密接触》诞生……
从此,网络文学风云激荡,展现出一代代网络作家磅礴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发布的《2023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研究报告》显示,2023年度,网络文学作家、作品、读者数量都呈稳健增长态势,其中作者规模达2405万人,作品数量达3620万部,新增作品420万部,用户数量达5.37亿人。
而在重庆,网络作家目前已超过4万名。在重庆市网络作家协会的带领下,无论是在网络文学精品化进程中,还是在现实题材网络文学创作上,作家们都交出了相当亮眼的答卷。
“重庆市网络作家协会现有正式会员500余人,在联网络作家4000余名。”韩路荣介绍,其中有13人获得了全国性大奖,会员的总粉丝量已经破亿。完结的2000余部作品中,有超过500部获得实体出版,或影视、游戏、有声等版权改编,实现海外输出的也有400余部。
这一连串有含金量的数据,也包含了韩路荣的汗水与荣耀。
2016年,重庆市网络作家协会在九龙坡区成立,成立之初只有正式会员110名、预备会员300余名。而筹备期的诸多事宜,都是韩路荣“跑”下来的。
“包括我在内的一批网络作家发起成立协会,就是希望为重庆广大网络作家搭建一个良好的文学交流和发展平台。”同年,韩路荣当选重庆市网络作家协会副主席。
成立后的半年时间里,协会举办了创作培训、文学采风、码字大赛等20多项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丰富了网络作家群体的精神文化生活,开阔了他们的视野、激发了创作灵感,也为提升作品质量提供了保障。
此后,作家们“握指成拳”,共同为这个时代创造出一批又一批接地气、有责任感的作品。
韩路荣也将多年积累诉诸笔尖,写得酣畅淋漓,接连捧出佳作——创作出版《走马传奇》《囧囧海丝奇游记》等作品;网络数字出版《嗯,吴小花是我妈》《楼上楼下》《寻梦会龙庄》《闪光的灵魂:父亲的奋斗》《云峰追寻:恐龙化石之谜》等多部作品。其中,《走马传奇》入选建党百年优秀网络文艺作品展,《囧囧海丝奇游记》获16届中国国际动漫节“金猴奖”潜力奖。
还有聚焦二胎政策的《二胎来了》,关注女性产后抑郁和全职妈妈重回职场难题的《顾佳的理想生活》……这些作品无不是“我手写我心”,既感恩时代进步,又观照社会现实。
近年来,重庆市网络作家协会还推出志愿服务项目——“扬帆计划”文学志愿活动,旨在通过网络文学的力量,助力更多爱好文学的青少年们扬帆起航。该项目入选了中国作协2023年度文学志愿服务示范性重点扶持项目。
助推文旅融合发展
一辈子的爱和赤诚
最近,电视剧《我的阿勒泰》,不仅带火了散文作家李娟的原著同名散文集,连新疆阿勒泰地区旅游也开始升温。
“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是近年来文旅行业的关键词之一。
网络文学,或许也能成为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一大助力?其实在2021年底,拥有沙坪坝区人大代表这一新身份的韩路荣,就开始了思考。
作为区人大代表,她有更多机会了解民生冷暖,写出了小说《楼上楼下》。
这部作品,以沙坪坝区渝碚路街道南友村社区为背景,讲述市井岁月,有高空抛物、遛狗不牵绳等矛盾纠纷,也有渝碚路的历史、特色等,平凡且真实。
书写当时当地文化故事,让韩路荣的网络文学作品有了更丰富的现实意义。她希望更多的网络文学创作者能为家乡而作,让文学想象落地生根。
“我调研发现,《花千骨》中的北海、《盗墓笔记》中的长白山,这些对旅游地的展现都掀起现象级的旅游热潮,《长安十二时辰》热播更是让西安形成‘网文+影视+旅游+商业开发+美食业’等文旅推广模式。”韩路荣说。
2023年,她在沙坪坝区十九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了《关于利用数字文化助推沙区文旅融合发展的建议》,呼吁加强顶层设计,吸引更多网络作家挖掘沙区历史文化,讲好沙坪坝故事;立足沙区高校林立的优势,打造网络文学的“黄埔军校”,让网络文学成为地方文化的新名片,也让地方文化赋能网络文学。
该建议被列为重点督办建议,并于今年4月落地有声。沙坪坝区作家协会聘韩路荣为顾问,增设了网络文学创作委员会,充分发挥沙坪坝区作为文教大区,网络文学作者和读者众多等优势,为沙区文学事业发展打造新的增长极。
“写作或许跟个人天赋有关,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但阅读可以打破这种束缚,给予每个人拓展自己的渠道。”韩路荣感叹,是写作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希望阅读能给他人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多年前,韩路荣联合一位网络文学界的朋友,共同创办了重庆首家原创网络文学平台——盛世阅读网,致力于用数字阅读平台推动全民阅读的工作。
目前,盛世阅读网平台已有上万本书籍供全国读者阅览,平台也被评选为全国40家重点阅读网站之一。
后来,韩路荣又获评“重庆十佳全民阅读点灯人”,每年组织开展多场阅读会,到全市各区县宣传全民阅读,走进大学开展数字阅读推广活动;与网络作家协会的其他会员一道,坚持每年走进山区小学,开展爱心公益活动,捐赠近万册书籍,为乡村学校打造读书角……同时,她作为人大代表,创新联系群众形式,联合街道开展“书香重庆·全民阅读盛典”活动。
茫茫书海,点灯启航。
韩路荣努力地践行着“点灯人”的责任。
《公民导刊》:作为网络文学创作者,同时也是网络文学网站的经营者和管理者,你怎么看待网络文学市场?
韩路荣:我坚定地看好网络文学未来的发展。现在网络文学不仅仅在国内受欢迎,在海外也有很大市场,而且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文学必将越来越受追捧。我也相信,在各级各部门的引导下,网络文学作品会越来越精品化、市场会越来越规范化,网络文学相关从业者也会越来越多。
《公民导刊》:现在有不少孩子热衷阅读网络文学作品,家长担心耽误学习,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韩路荣:中国网络文学作品不乏精品力作,仅2022年就有16部中国网络文学作品入选大英图书馆。比如,《画春光》以瓷器文化为底色描写了“玲珑剔透万般好”的瓷之精妙;《掌欢》状写了一道道传统美食,展现了“色香味俱全”的美妙……但网络文学写作门槛低,作品肯定存在良莠不齐的情况。因此,不管是网络文学还是传统文学,我们要做的是,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同时,引导孩子多读优秀作品。
《公民导刊》:近年来,重庆持续推进“书香重庆”建设,你感受到了哪些变化,还有哪些方面可以提升?
韩路荣:我觉得现在的阅读氛围越来越好了,不仅可以看到城市书房、流浪书吧等散落于城市各处,也明显感受到阅读对青少年的积极影响。未来希望相关部门不断加强优质内容供给,创新阅读活动方式方法,完善阅读设施和服务体系,让山城书香更浓。我也将为读者构建沉浸式、数智化阅读全新体验,继续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文由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