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部分全国人大代表“问诊”高新技术企业——以新质生产力引领唱好“双城记”
作者: 黄振胜
高新技术企业是推动经济增长、引领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第五个年头,川渝两省市如何以跨区域产业协同创新,激活“双圈”科技创新引擎?6月24日—28日,川渝部分全国人大代表联合开展专题调研,围绕“推进成渝地区高新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主题,以代表之力助推川渝高新技术企业向“新”而行。
在5天的调研中,川渝部分全国人大代表顶烈日、冒酷暑,先后前往川渝两省市赛力斯凤凰智慧工厂、弗迪锂电池公司、庆兰实业公司、海辰储能公司、鹿享家科技公司、英创力电子科技公司、托璞勒科技公司、天齐锂业公司、迈克生物公司等21家高新技术企业及相关企业服务平台,通过听取介绍、现场查看、交谈讨论等方式,重点调研了解各企业在科技创新、生产运营、投融资、国际合作等方面遇到的问题和政策诉求。在专题调研座谈会上,代表们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提升区域整体实力等探讨交流,为推动成渝地区“协同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积极出谋划策,提出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意见建议。
长城汽车重庆分公司热销品牌欧拉,动力来自蜂巢能源四川遂宁工厂生产的锂离子电池;京东方在川渝地区投建了三条先进生产线,着力打造全球领先的柔性半导体显示产业集群;小米生态链企业鹿客科技在重庆铜梁布局全国最大的智能锁产业基地后,又在成都建设软件研发中心……
“川渝两省市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动力澎湃,发展有生气、创新涨士气。”专题调研中,代表们直观感受到两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潜力与优势。
实地看成效,更要“称量”发展成色,见问题找差距。
“研发实力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我们长期坚持将每年净利润的25%至30%投入到自主研发中。”“去年投入了多少?”“4亿多元。”在成都市迈克生物股份有限公司调研时,全国人大代表们与迈克生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唐勇进行了一番探讨。
全国人大代表曹清尧对企业重视研发表示肯定。他说,基础研究往往需要“十年磨一剑”,靠一个企业单打独斗较难形成科技创新生态。因此,政府要加大投入,设立一批基础研究项目,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高新企业的优势,营造优良环境大力吸引高层次人才,集中力量攻克一批基础科学难题。
随着调研深入,代表们进一步加深了认识:高新区是促进高新技术企业集聚发展、推进科技创新的主阵地。从全国布局来看,“东强西弱”现象突出。大家认为,应进一步优化川渝地区国家级高新区布局,从更高层次更大范围集聚创新资源,促进高新产业、高端人才资源汇聚,引领带动成渝“双圈”中部崛起,更好支撑国家战略腹地建设。
“川渝在跨区域、跨领域、上下游协同创新上还有待优化,一些中小企业反映企业科技创新尝试成本较高。”全国人大代表、遂宁市市长刘会英建议,要优化川渝创新资源配置,分行业、分领域搭建信息沟通平台,提供更多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机会,跨区域整合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资源,协同攻关共性技术难题。同时,鼓励各地共建共享共用中试研发平台,帮助更多企业降低创新成本、增强创新能力。
活动中,代表们围绕完善财政科技经费分配使用机制、提升科技投入效能;激发创新活力,营造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良好成长环境,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统筹协调优惠政策避免无序竞争;加强高新技术企业的知识产权法治保障等,边调研边探讨,思考解决制约高新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问题,提供一揽子建议“工具包”。大家表示,要以这次专题调研为契机,直面问题、寻根到底,集思广益、共商对策,着力推动堵点痛点、短板弱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更好助力成渝地区高新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
这些意见建议,充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论述和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的重要指示,统筹考量科技创新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的关系,形成了兼具前瞻性、科学性、可行性的智力成果。川渝两省市人大常委会有关负责人介绍,将充分总结运用此次专题调研成果,会同有关部门在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建议基础上,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报两地党委决策参考,积极争取国家在深化区域协同创新、改革管理体制机制、优化营商环境、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税收优惠等方面给予更多关注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