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登勇:努力让阳光照亮生活
作者: 宋婷婷 吴婷婷 孙晓珍
重庆市巴南区十九届人大代表,现任重庆春姿花坊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巴南花木产业商会会长、成渝花木产业联合体理事长。曾荣获“重庆十大残疾人新闻人物”“重庆十大创业人物”等称号。
位于重庆市巴南区界石镇的玫瑰漫花谷,一位精神奕奕的中年人向我们热情走来。
但在握手时,我们很快发现了他的不同。
樊登勇是一名右手三级残疾的残障人士,也是巴南区人大代表。
身残志坚、业有所成,鼓励带动残疾人创业就业;为民发声、尽心履职,让残疾人生活更有品质……在巴南区的残疾人群体中,鲜少有人不知道他。
鼓励盲人走出家门
樊登勇说,他在12岁以前,一走出家门就会把身体的残缺藏进裤兜。
然而此刻,在盛夏阳光的花丛中,他介绍着周遭的情况,看起来自信又昂扬。
初识樊登勇,是在去年巴南区人大常委会组织验收代表建议办理结果的活动现场。
涉及的建议,正是由他提出的《关于提升人行道无障碍通道品质的建议》。
“这段路走起来更踏实了,感谢人大代表关注盲道问题。”“多谢人大代表发声,让城市道路建设融入了我们的心声。”那一天,受邀参加验收的4位视障人士一个劲儿地向樊登勇道谢。
樊登勇笑着一一回应:“后面有什么需求,都可以再和我说。”
然而,他对无障碍设施建设的关注并未就此停止。
今年,樊登勇又呼吁增设无障碍语音播报器,让红绿灯“会说话”,进而提高视障人士出行的安全性和便捷性。
“全区人大代表中,我是唯一的残疾人代表,帮残疾人说出心里话是我应尽的职责。”樊登勇介绍,巴南区残联有5个专门协会,分别是区肢残人协会、盲人协会、聋人协会、智力残疾人及亲友协会和精神残疾人及亲友协会。“协会将各自收集到的‘兄弟姐妹’的心声汇总到区残联后,我们就一起研究讨论,选出反映最集中、最迫切的问题。围绕这些问题,我会深入实地走访调研,详细了解残疾人群体的所需所盼。最后形成建议提出,助推及时解决。”
樊登勇接连提出关于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建议,正是源自这一特殊群体的强烈心声。
近年来,随着社会文明进步和无障碍环境建设水平提高,盲人独立出行条件大为改善。但即便如此,盲人走出家门仍然面临一些困难。
“像一个正常人一样生活,是视障者内心的极大渴盼。他们非常渴望能走出家门、融入社会。但目前盲人出行意识的提升,仍是较少被社会关注的问题。”樊登勇说。
在他看来,对于残障群体的关爱,不只是解决衣食之忧,更是助力他们无障碍融入社会。作为人大代表,他希望更多人听到这样的心声。
助力村民共同致富
今年43岁的樊登勇,还是重庆春姿花坊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尽管身有残疾,他却用坚韧抵抗命运的不公,最终成就了今天的自己。
“我不到三个月大时,因一次意外火灾导致受伤,经历五次手术后终于康复出院,却留下三级肢残残疾。”樊登勇说。
虽然家里负债累累,父母还是坚持送他上学。自卑敏感的他,在父母的鼓励下学着用左手写字、做事,直到考入四川广播电视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管理专业。
2005年,樊登勇为了家人放弃3000多元月薪的工作,回到重庆一家印刷厂上班,每月工资只有400元。但是残疾人的身份让勤勤恳恳工作的他始终得不到应有的晋升。于是他选择离开,开始自己创业。
2008年,樊登勇从摆地摊起步,到2010年,在土桥农贸市场旁租下一间小门面,这便是春姿花坊公司的雏形。
由于盈利颇为可观,2013年初,樊登勇扩大了店面和经营规模。但因为对市场的把控能力不足,当年年底就赔得血本无归,刚刚转好的生活再度蒙上阴霾。
他并未因此气馁,而是说道:“既然缺知识,那就补知识,我相信老天不会辜负有心之人!”
最终,他凭借着对花木种植的浓厚兴趣和不懈钻研,掌握了丰富的花木种植知识和技术,逐渐成为该领域的行家,并成功创办重庆春姿花坊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带动了界石镇的花木经济发展。
2023年,樊登勇在界石镇新玉村大胆盘活200亩“红斑土地”,打造玉涧玫瑰谷项目,以玫瑰文化为主题,重点培育种植黑玫瑰等稀有品种,致力于打造集四季赏花、草坪婚礼、假日露营、烹茶烧烤、研学基地为一体的都市短程打卡地;通过“企业+村社+农户”利益联结模式,为周边农户传授花木种植技术,带动他们就业,每年可为村民增收26万元。
如今,公司管理团队有四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残疾。“相似的遭遇和对美好生活的共同愿景,让我们走到了一起。大家特别团结,公司才得以不断发展壮大。”樊登勇说。
在事业发展过程中,樊登勇一直秉持“残疾人优先”的招工理念。针对不同人,采取教授技术、免费提供花苗、兜底回购花卉等不同方法助其就业,已先后为800多名残疾人提供工作岗位或提供帮助。
樊登勇还记得他作为重庆市青年创业导师,到綦江区东溪镇分享创业心得时认识的张元英。这个与他差不多年纪的男人有两个孩子,其中一人身患残疾,高昂的医疗费拖垮了整个家庭。
看到满面愁容却努力上进的张元英,樊登勇仿佛看到了当初的自己。
他出谋划策、多方协调,让热衷乡村直播的张元英获得政府支持,培育直播团队推介家乡风物。他还积极帮助解决其孩子就医就学问题,让张元英得以“轻装上阵”,专注事业。
如今,小楼房替代了茅草屋,张元英一家日子越过越好。
最近,张元英给樊登勇打来电话,邀请他去家里做客,同时为他打造民宿的事出出主意。
樊登勇始终认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关键是要帮助更多残疾人走上自立自强之路。
让群众感受民生温度
不管是在花木事业发展领域,还是在巴南区残疾人群中,樊登勇都有了一定影响力。2021年底,他当选巴南区第十九届人大代表。
对此,他既感到无比骄傲,又深知责任重大。两年多时间里,樊登勇一直用实际行动默默践行为民履职的誓言。
他时常走街串巷,与群众亲切交流,倾听大家的心声和诉求;深入残疾人家庭,了解残疾群体在日常生活中的难点和堵点。
无论是就业困难、社会保障不足,还是出行不便、社区环境改善等问题,他都认真一一记录下来,仔细研究解决方案,提出多件高质量代表建议。
比如,他关注自己所在行业领域,提出了关于巴南区花木产业发展的建议等。
他更关注残疾人事业,提出了关于部分残疾人享受低保政策、提升人行道无障碍通道品质、为父母是重度残疾的家庭子女入学提供政策保障等建议。
其中,关于提升人行道无障碍通道品质的建议,引起巴南区城管局的高度重视,对龙洲湾街道龙泽路、嘉龙路等多条路段的盲道进行清理整改,解决了视力残疾人出行困扰,推动城市建设管理更贴近群众需要,更有温度。
关于为父母是重度残疾的家庭子女入学提供政策保障的建议,最近也有了新的进展。
吕玲(化名)的盲人按摩店开在鱼洞街道,平常几乎人不离店。她十分渴望孩子能就近入读鱼胡路小学,送孩子步行上学只需5分钟。但按照“三对口”政策,孩子却要入读一所需要步行半小时才能到达的学校。
对正常人而言,这不过是一段稍远的距离,但对她这样双眼全盲的人来说,则意味着未知、危险,甚至惊心动魄。对此,吕玲十分发愁。
“不仅是吕玲,一些残疾人家庭也有同样的困扰。”区盲协主席唐棠将这一问题反映给樊登勇。
经过樊登勇的呼吁和部门的协调解决,等到9月新学期开学,孩子将就近入学,解除了吕玲的后顾之忧。
樊登勇感慨道:“这些实实在在的变化,让我感受到了民主的力量。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残疾人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去年,樊登勇被区人大常委会评为“区优秀人大代表”。他还成立了“樊登勇人大代表工作室”。
“我在哪儿,代表工作室就哪儿,履职为民不‘打烊’。”樊登勇说。
(本文由受访者供图)
对话
公民导刊:作为成渝花木产业联合体理事长,您在积极投身“双圈”建设中有哪些实践?
樊登勇:我致力于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农业产业发展,积极争做“领头雁”,助力乡村振兴。目前,成渝花木产业联合体已经吸引了62家企业入驻,年产值高达6亿元。
公民导刊: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持续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发展智慧农业,缩小城乡“数字鸿沟”。您对此有何探索?
樊登勇:我积极响应“数字重庆”的建设要求,将“数控技术”加入项目中,与西南大学等高校合作,成立花木科研中心,为在校大学生、科研人员提供试验实践基地,努力打造具有巴南辨识度的花卉品牌。
公民导刊:作为人大代表,您认为应如何鼓励支持残疾人走出家门,触摸时代的脉搏,感受全过程人民民主?
樊登勇:要让残障人士更好地融入社会,任重道远。一方面,残疾人要自立自强、积极进取;另一方面,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不断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