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对侨务的工作实践与理论探索

作者: 任贵祥

【摘 要】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21世纪初,习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间,开展了大量侨务工作实践,主要包括出席侨务会议或联谊活动、接见或看望侨领侨商、为侨务活动题词或致贺信、积极支持侨务问题研究、重视关心华侨教育等。在实践的基础上,经过探索形成具有特色的侨务理论:归纳总结华侨华人历史贡献和现实作用;凝聚侨务工作智慧,率先提出“大侨务”观;总结提出侨港澳台相结合吸引外资的福建模式和经验等。这一时期,习近平在侨务工作中的实践与探索意义重大,为中国侨务工作积累了宝贵的地方实践经验。

【关键词】习近平;福建;侨务工作;理论建树;意义

【中图分类号】D61;G1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6644(2024)06-0005-10

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21世纪初,习近平曾长时间在闽浙沪等侨乡担任地方主要党政领导职务,其中在中国第二大侨乡福建省工作了近17年,对侨务工作情有独钟并进行了大量实践与探索,取得了显著的工作成效,形成了重要的理论建树。学界对此已有一些基础性研究,但是尚未见有专门研究成果。有鉴于此,本文拟对习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间关于侨务的工作实践与理论探索加以进一步的探讨,以期深化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

一、习近平在福建任职期间的侨务工作实践

1985年6月,习近平从河北调到福建工作,开启了他在著名侨乡福建的工作生涯。从到福建任职开始,习近平就十分重视侨务工作,积极谋划利用当地丰富的侨务资源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他在福建工作期间,开展了大量的侨务实践活动。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亲力亲为,参加有关侨务工作会议或联谊活动。习近平作为福建省地市或省政府主要党政领导,分管或主管侨务工作,经常参加有关侨务会议、侨务活动,部署侨务工作。1991年11月参加闽籍华侨先贤黄乃裳开垦“新福州”90周年纪念大会并发表讲话,同月出席福州市华侨历史学会成立大会。1997年11月出席福建省第六次归侨侨眷代表大会并在闭幕式上讲话,总结关于归侨侨眷工作的经验。1998年11月出席福建省侨务工作会议并作工作报告,迎接和部署福建省跨世纪的侨务工作;同年出席福建省海外联谊会第二届理事大会。1999年1月出席在厦门举行的福建省金门同胞第十次代表大会;9月出席在泉州召开的第三届世界福建同乡恳亲大会并致词,介绍福建侨乡的发展情况。2000年2月出席第三次世界福清同乡联谊会并在开幕式上致辞;6月7日率福建省政府经贸代表团在香港会展中心举行“福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说明会”;11月出席在龙岩召开的世界客属第十六届恳亲大会并在开幕式上致辞。2001年12月19日,在集美大学第二届校董会第一次常务会议上发表题为《弘扬嘉庚爱国精神  振兴中华教育事业》的讲话。出席各种侨务会议,总结侨务工作经验,研究和部署侨务工作,参加侨界联谊活动,加强交流沟通,联络感情,这些是习近平在福建开展侨务工作的重要内容。

第二,增进情谊,会见侨领侨商及侨团代表。福建省海外华侨华人及港澳台同胞众多,知名侨领侨商及港澳台商荟萃,他们在侨社和当地社会颇有影响,对祖(籍)国和家乡感情深厚。

习近平经常参加侨领侨商的有关活动,增加交往,增进情谊,招商引资。1995年11月,在福州会见金门同胞代表,并祝贺福建省金门同胞联谊会成立10周年。1996年9月,为闽籍爱国工商业家、归国侨领郭瑞人题词:“尽心为民”。1997年7月、10月,分别接见旅港福建商会代表团,马来西亚归侨、香港华人实业家南源永芳集团公司董事长姚美良。1998年5月,到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看望生病住院的福建省侨联名誉主席庄南方;10月会见意大利福建华侨华人联谊总会会长陈铁群。1999年六七月间,先是在福州会见并宴请澳门地区政协委员闽北视察团和澳门福建同乡总会闽北考察团;随后在福州接见以澳门福建同乡会常务副会长张明星为团长的1999年澳门迎回归夏令营一行;同年10月,在福州会见由《美国侨报》总编辑郑依德、《欧洲时报》总编辑梁源法率领的海外华文报纸访问团一行。2000年7月、10月、11月,先是看望香港企业家、安溪籍印尼归侨曾星如(在福建安溪),希望更多的海外乡贤回乡兴业;继之会见以旅菲(律宾)侨亲傅港生为团长的菲律宾青社、青商考察团;随后会见以杨功德为团长的美中经贸科技促进总会代表团。2001年6月、9月,先后会见美国“中文报纸访华团”一行以及前来参加“投洽会”、以林文光为团长的印度尼西亚中青年企业家代表团;并再次会见意大利福建华侨华人联谊总会会长陈铁群一行(在厦门)。2002年7月1日,会见参加“台胞祖地福建行”境内外媒体联合采访团的中外记者。习近平身任地方党政要职,尽管工作繁忙,但每年都多次安排接待侨界,接见或看望侨团领导或侨商、港商,结交侨界朋友,助力福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这些也成为他开展侨务工作的重要内容。

第三,增光添彩,为侨务活动题词、致贺信或接受访谈。为侨界社团、侨务活动题词或致贺信,也是习近平开展侨务工作的一个方面。如1997年3月5日,为福州十邑旅港同乡会成立60周年题词:“广泛联络乡谊,共创闽港明天”;1997年5月,为《侨友社成立十五周年特刊》题词:“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2000年4月,为缅甸福建同乡总会145周年题词:“八闽赤子,心系桑梓”。1999年6月28日,为福建省侨联成立40周年致贺信;2000年7月14日,为香港南安公会成立20周年、香港南安公会第十届理监会就职典礼暨第五届世界南安乡亲联谊恳亲会致贺信;2000年10月17日,为华侨大学40周年校庆致贺信;2002年6月6日,为福州市长乐县猴屿乡华侨联谊会致贺电,祝贺该乡文化宫第一期扩建工程竣工;2002年6月28日,为香港泉州慈善促进总会成立一周年致贺信;等等。习近平的这些题词和贺信,充满了良好祝愿,体现了侨务关怀,为相关侨务活动增光添彩,加强了与侨界互动和友谊。此外,为阐明党和国家的侨务政策,宣传扩大侨务工作的影响,习近平曾多次接受媒体的采访,畅谈侨务工作,其中2000年先后两次接受《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采访,具有代表性。这两篇访谈文章向外界宣传了福建省卓有成效的侨务工作,在海内外产生了良好反响。

第四,尊师重教,重视关心华侨高等教育。海外侨胞、港澳同胞历来有捐资办学的优良传统,福建各地侨乡的大中小学校许多为海外华侨和香港同胞捐资兴建的。习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间,一贯重视华侨高等教育的发展,积极解决办学中的各种问题。缅甸侨商、香港和昌集团董事会主席吴庆星拟出资在家乡泉州创办一所大学,以实现父母遗愿,报答家乡。学校创办之初,由于各种原因多费周折。吴庆星与教育部门对于一些办学事项总是沟通协商不畅,省、市几次派人协调也谈不拢,一度搞得很僵。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得知后亲自带队到吴庆星家中拜访,宾主见面后谈得很投机。习近平就所谈问题逐条记录,逐一提出解决办法,条理清楚,举措得当,最终双方愉快地把办学问题妥善解决,终于使仰恩大学得以建成。习近平在1999年至2001年担任集美大学校董会主席期间,先后7次到校(4次调研,3次参加校董会),是历任校董会主席来校最多者。他表示自己“不愿挂空头衔,在其位谋其政,挂了就要关心、就要过问”,多次与校董交流沟通、联络情感、加深友谊。他对集美大学始创者、校主陈嘉庚由衷钦佩,高度赞扬他倾资办学、立德树人、造福家乡,多次提到“嘉庚精神”并经典地概括其内涵。2001年厦门大学80周年校庆之际,厦大党委书记、校长找习近平商谈,请省政府牵头举办校庆。习近平积极支持,划拨专项资金,推动协调成立筹备组。泉州华侨大学是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创办的面向海外侨胞办学的专门性大学,习近平担任福建省领导期间,两次莅临华侨大学调研,推动省部共建。1999年6月,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出席华侨大学第四届校董会第二次会议,在讲话中寄语华侨大学“弘扬中华文化、培养专门人才”;同年10月18日,习近平就科教兴省第二次莅临华侨大学调研,与校董会成员亲切交流座谈,要求华侨大学继续发挥独特作用,加强与海外华侨华人的联系。2000年10月17日,在华侨大学创办40周年校庆之际,习近平发来贺信表示热烈祝贺:“南国名校四十载,桃里芬芳海内外”,希望华侨大学“努力将学校建设成国内一流,国际上声誉良好的大学,为实施科教兴国、科教兴省的伟大战略作出更大的贡献”。习近平关心支持华侨高等教育的事例甚多,此不赘述。华侨高等教育工作是其他省市区及侨乡少有或没有的特殊侨务工作,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华侨高等教育得到很大发展,与习近平的重视关心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第五,以身作则,积极支持侨务问题研究。习近平不但直接领导福建侨务工作,积极参加各种侨务活动,而且身体力行开展侨务问题研究,在有关报刊上发表研究文章,提出独到见解。1995年,习近平在《“大侨务”观念的确立》一文中首次提出由“小侨务”转变为“大侨务”的观点,并进行了深入的论述。该文兼具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是一篇对策性强、有重要创新的文章。1998年,兼任福建省海外联谊会名誉会长的习近平,为福建省海外联谊会成立10周年纪念专刊撰写文章。他还大力支持侨史学界研究华侨问题,并为多种研究华侨问题的著作撰写序言。20世纪90年代初,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亲自担任《世界福州十邑乡人创业史》一书主编并作序。该书纵贯古今、横跨海内外,收集资料、组织编写工作量很大,先后召开10多次编审会议。习近平亲自听汇报、作指导,多次批示。最终于1994年秋世界福州十邑第三届同乡大会召开前夕在香港经济导报社出版。习近平在该书序言中写道:“盛世修史,惠泽千秋。本书作为一本纪实性著作,要把上下千百年、跨越海内外的福州十邑乡亲的辉煌业绩汇编成册,这无疑是一个艰巨而大胆的尝试。本人有幸主持本书编撰工作,深感责任之重大。”习近平还先后为其他多种侨务著作撰写序言。这些都充分说明习近平对华侨华人问题研究的重视,对于华侨华人问题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是研究华侨华人问题的重要文献资料。

在习近平繁忙的侨务活动和大量侨务工作中,其中不少具有开创性,他后来的一些重要侨务理论和观点则源于这些侨务工作实践。

二、习近平在福建任职期间对于侨务理论的探索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习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间的一系列形式多样的侨务活动,一系列深入人心的侨务工作,一系列卓有成效的侨务实践,为其侨务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习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间对侨务理论的探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华侨华人历史贡献和现实作用的归纳概括

习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间高度重视侨务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于华侨华人历史贡献和现实作用的正确认知,这也是他开展侨务理论探索的重要思想基础。

首先,赞扬华侨华人在历史上对祖国革命和家乡建设的重要贡献。习近平称赞“海外侨胞历来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的重要力量和优势,是中华民族共同财富和资源”,“建设现代化强国需要引进大量资金和先进的科学技术、管理经验,全世界华侨华人主动参与、积极支持”。

习近平还指出:“海外侨胞素有爱国爱乡的优良传统。他们捐赠社会公益事业,回馈社会;他们引资引智,造福桑梓;他们促进各国人民友好往来,为着祖国的繁荣富强,不遗余力。”“我省不少侨胞捐赠、引资引智正是这种崇高精神的表现。”习近平对南洋闽籍华侨先贤黄乃裳给予了高度评价,称:“黄乃裳先生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他所走过的道路充分体现了他既是一位热爱祖国、热爱桑梓的著名爱国华侨,也是一位坚强的民主主义革命者、振兴中华的志士。”

其次,肯定华侨华人为福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所作出的重要贡献。福建省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东南前沿,厦门经济特区是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最早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在福建任职的习近平,对华侨华人为改革开放作出的巨大贡献感受直接且深刻。1999年9月5日,习近平在第三届世界福建同乡恳亲大会上致辞,指出福建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广大海外乡亲和港澳台同胞的鼎力支持”。1999年9月,习近平在为《改革开放与福建华侨华人》一书撰写的序言中,再次肯定华侨华人对福建改革发展的贡献:“近观20年改革开放,福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之所以跃居全国前列,实际利用外资能始终排名全国第三、四位,公益事业保持十分强劲发展势头,是与我省广大海外侨胞、港澳同胞对我省改革开放、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作出的重大贡献分不开的。到1998年底,福建实际利用外资累计达270多亿美元,其中70%源于海外侨胞和港澳同胞,闽籍乡亲在家乡办公益事业捐赠近70亿元人民币,极大地推动了福建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