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工作务虚会与毛泽东思想的评价
作者: 肖建平【关键词】理论界;务虚会;毛泽东思想评价;邓小平;四项基本原则
理论界与决策层的良性互动是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一项重要因素。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理论工作者群体对于毛泽东的理论创造、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作出了巨大贡献。新中国成立初期,理论工作者对于毛泽东论著和毛泽东思想的研究、传播以及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诠释、宣传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1957年反右派斗争开展后,这种良性互动逐渐陷入沉寂。改革开放初期,得以平反的广大理论工作者继承和弘扬思想先行的时代精神,在宽松民主的氛围中,与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保持着密切的交流互动,在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问题上做了诸多“研究、论证和宣传”①方面的工作,推动中共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以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评价难题为重点的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亦是该时期互动的硕果之一。1979年1-4月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简称“务虚会”)正式开启了这场互动的序幕,在某种程度上,为其后《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起草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思想资源以及舆论上的准备。
务虚会是在“重新认识”氛围中召开的。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方针影响下,“重新认识”成为20世纪70年代末思想理论界的一股风气。正如吴江所说:“‘重新认识’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课题。”①在务虚会上,思想理论工作者纷纷要求重新评价新中国成立以来重要人物、事件、著作以及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例如,毛泽东著作委员会办公室胡代表、中央党校孙代表等要求重新编选《毛泽东选集》第5卷,并要求对“文革”期间一些重要理论和论著的评语加以“重新认识”。②青海省委宣传部荆代表提出“对于社会主义时期的阶级斗争问题应重新认识”③。中国社科院周代表、中央编译局王代表建议要“重新认识三十年来的理论与实践看看毛病究竟出在哪里”;王代表还直言:“现在全党面临着一个重新认识的问题”,“重新认识的要求是阻挡不住的”。④同组的辽宁省委宣传部李代表则用三个“敢于”对理论界提出期许,“敢于正面探讨,敢于重新认识,敢于得出新的结论”⑤。结合改革开放新形势对毛泽东思想的性质地位、内容体系、时代意义展开重新认识和评价便是务虚会49个议题⑥之重点。邓小平在中共十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⑦既成为与会代表讨论的指导原则,也充当“尚方宝剑”。
一、关于什么是毛泽东思想的探讨
在务虚会上,与会代表分别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予以广泛深入探讨。后者的难度和意义并不亚于前者。对毛泽东个人重点是区分正确与错误以及犯错的原因与教训,对毛泽东思想则面临一个重新界定、去伪存真、正本清源、是否保留的难题。正如胡耀邦所说:“最重要的是如何看待毛泽东思想。这是一个比看待毛泽东同志个人更重大的问题,更要谨慎从事,多作分析。”⑧胡乔木也认为:“最大的争论问题,就是毛泽东思想。”⑨当时认识上的模糊、混乱乃至谬误不少。重新厘清什么是毛泽东思想,怎样正确对待毛泽东思想,明确回答什么是“真高举”与“假高举”,是时代所需、群众所盼。
(一)现实亟待对毛泽东思想作出新的科学评价
科学评价毛泽东思想具有多重强烈的现实因素。第一,是回应群众呼声和社会争议的需要。青海省委宣传部荆代表在谈到该省理论工作务虚会情况时提出:在宣传工作中“经常碰到这样的问题,如毛主席在社会主义时期关于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哪些是正确的,哪些不正确?毛主席的哪些语录是毛泽东思想体系之内的,哪些是之外的?群众提出了以后,宣传干部说不清。在报纸宣传上为了回避毛主席的缺点、错误,往往把毛主席说过的一些错话,说成是林彪、‘四人帮’的谬论,用毛主席的另一些话来批判,群众看了有意见”。否定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思潮在知识青年中有一定市场,但在普通工人和农民当中引发较为强烈的反对意见。而在学术研究中,关于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间是存在很大争议的课题。“过去说在党的初创时期就有毛泽东思想,是否妥当?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至少在遵义会议以前,毛主席的影响还未及于全党,各地都有坚持正确意见的同志,现在都说是毛主席的影响,这是否符合事实?”毛泽东思想形成于何时,理论界大致有两种意见,即“土地革命战争末期说”和“抗日战争后期说”。《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简称《决议》)认为是“在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得到系统总结和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③,这种论断更为完整。第二,是重塑威信、维护安定团结的需要。十年“文革”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困苦、思想带来混乱,给毛泽东思想造成巨大负面影响。正如北京市政协委员们坦言:“过去我们对毛主席是很崇拜的,后来他发动了‘文化大革命’,使大家吃了苦头,对毛主席的威信和毛泽东思想发生了怀疑。”④在务虚会上,中国人民大学李代表谈道:“经过了‘文化大革命’这场浩劫,在许多人特别是青年人的心目中,马列主义理论的威信,毛泽东思想的威信,确实是降低了。这是令人心痛的,但却是一个严酷的事实。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作具体分析,不能全推到林彪、‘四人帮’的头上”,因而当下“要给马列主义、特别是毛泽东思想恢复名誉”;至于“有些同志还有一种担心,怕评论毛主席和毛泽东思想会影响安定团结”,“事实上,在对待毛泽东思想的问题上存在的混乱和模糊,已经成为一种不安定的因素。我认为,对毛主席的是非、功过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在这个根本问题上统一思想,一定会进一步大大促进安定团结,使全党全国人民真正一心一意地去搞四个现代化而无后顾之忧。不然,‘余悸’‘预悸’是很难消除的”。⑤在务虚会召开前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陈云等中央领导人着眼政治大局,要求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评价“不应匆忙地进行”。胡耀邦在务虚会的开幕式上也宣告:对待历史遗留问题,“我们还不宜匆匆忙忙地做判断”⑥。但在讨论过程中,与会代表鉴于党内外对毛泽东的功过是非和如何真正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议论不休,解决一系列现实问题又离不开对历史评价问题的处理,因而纷纷建议中央允许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在内部开展集中讨论,不赞成将此事搁置不议、留待后人解决,“这件大事,已经摆在党的议事日程上,不能全部留给后人去解决”①;“这次会议应把这个问题作为一项重要议题,尽可能充分地进行讨论、交换意见”,“要尽快地作出规划,组织力量,落实任务,切实地把这项意义重大的工作开展起来”,“积极态度要和踏实的工作、审慎的步骤结合起来”。②由此,对毛泽东思想作出评价尽管难度大、影响面广,但已属不得不直面的焦点问题。
(二)新形势下重新对毛泽东思想作出科学定义尤为必要
自1945年中共七大以来,毛泽东思想便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对中国的革命和建设起到无可替代、无法比拟的作用。但毛泽东思想在“文革”期间遭受严重歪曲、割裂和损害。这一时期宣扬“最高最活最后论”“顶峰论”,中共九大将其定义为“是在帝国主义走向全面崩溃,社会主义走向全世界胜利的时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这就将毛泽东思想的内涵过分扩大化。“文革”结束后,揭批“四人帮”运动在一定程度上从思想层面清理了极左路线。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开展后,较好地对毛泽东思想进行了反思总结。在此次会议上,思想理论工作者群体要求结合四个现代化的新长征,对毛泽东思想重新作出统一的科学的定义,“什么是毛泽东思想?十多年来全国上下,报刊杂志,几乎天天喊,天天宣传,但是,在康生、林彪之流的干扰下,思想是混乱的。毛泽东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应该有严格的、稳定的科学含义。绝不能象(像)康生、林彪那样随心所欲地根据他们的需要,今天这样说,明天又那样说”③。思想理论工作者群体敏锐地看到了重新界定的必要性。
要科学定义毛泽东思想,需宏观把握其与三个主体的关系。第一,与马克思列宁主义密切相关。毛泽东思想与马列主义是流与源的关系。中共七大党章“总纲”将毛泽东思想定义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不少与会代表极力主张恢复这一提法,“这个概括是符合中国革命实际的,是科学的,也是正确的”④。第二,与毛泽东个人密切相关。毛泽东思想虽以毛泽东名字命名,但属于集体智慧的结晶。中国人民大学李代表认为:“毛泽东思想作为一个科学体系,同毛泽东同志的思想,不是一个概念。毛泽东同志的思想(包括其言论、行动),是包含有错误的;而毛泽东思想,如同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一样,本身应该是完整的、准确的”;他还对毛泽东思想的内容作了总结,“毛泽东思想科学的理论体系,至少应该包括:一是中国化了的马列主义,是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科学理论体系;二是集体创造的财富,是毛主席、周总理、朱委员长、陈毅同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共同创造的,毛主席是突出的代表;三是党的指导思想,是一面旗帜。那些被实践证明不正确的东西,包括毛泽东同志本人的一些思想、言论、作法,应该排除在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之外。毛泽东思想的旗帜,我们一定要高举的。但是那些已经被实践证明是错误的东西,我们是不能高举的,而是应当纠正的”。⑤在务虚会第二阶段会议上,人民日报社汪代表也持相同看法,“毛泽东思想不能理解为毛主席个人的思想,它是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用马列主义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实践证明是错误的东西,不能包括在毛泽东思想里”①。这就反驳了会内会外那种因毛泽东晚年犯有错误而要求摒弃毛泽东思想的意见。中国社科院马代表阐发了毛泽东在毛泽东思想形成中的作用,“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不但在思想、政治方面,而且在经济建设方面,对许多基本思想理论问题,作了科学概括,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毛泽东思想体系,是我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②。对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个人的思想不加区分是有损毛泽东思想旗帜的。第三,与党的历史密切相关。国家科委吴代表和北京市委党校马代表认为:“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的财富,是几十年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结晶。我们要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③;“它凝结着劳动人民的集体智慧”④。人民日报社何代表提出:“毛泽东思想是中国人民革命经验的科学总结。它是时间反复证明了的真理。我们必须以毛泽东思想作为我们行动的指南,要完整地、准确地理解和掌握。”⑤毛泽东思想是党的历史的缩影和理论精华。历史博物馆李代表则从毛泽东思想为何能在党的历史上、中国革命历史上发挥巨大作用的视角发表看法,“毛泽东思想之所以能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是因为它正确。而它之所以正确,是因为它符合中国的实际,符合中国革命的客观规律”⑥。与会代表从三个层面对毛泽东思想的性质地位作出重新定位,是对中共九大、十大、十一大所作定义的拨乱反正,有利于恢复毛泽东思想的本来面目,有利于真正科学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并更好地使毛泽东思想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继续发挥指导作用。
二、关于毛泽东思想涵盖哪些内容的探讨
继“是什么”之后,与会代表又集中讨论了毛泽东思想“有什么”的时代命题,“关于毛泽东思想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什么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迫切要求明确解答的问题”⑦。时代给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一个从混乱和争议中厘清毛泽东思想内容体系的历史重任。国家科委鲍代表说道:“我们应当认真地研究毛泽东同志的著作和言论,用实践这个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清理出一个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来,完整地准确地理解和掌握这个科学体系。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艰巨的重大的任务。”①理论界在这项任务完成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关于如何对待毛泽东晚年错误思想及毛泽东思想能否一分为二的争议
在回答毛泽东思想包含什么的问题时,最难处理的一个理论问题是如何对待以“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为代表的毛泽东晚年错误思想,如何通过讲透毛泽东晚年错误思想和实践来为改革开放提供“名正言顺”的历史根据和理论依据。国务院林代表、有代表在联合发言中即认为:“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对于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他也有重大的缺点和错误。现在我们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肩负着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艰巨任务,为了能够顺利地前进,十分需要对毛泽东思想进行分析,继承和发展其中科学的部分(这是基本的),抛弃其中错误的东西。”②
承认毛泽东晚年犯有严重错误,这是理论界的共识。分歧在于这一错误思想与毛泽东思想是什么关系,毛泽东思想历经长期“左”倾指导路线的纷扰后如何重构内容?在第二阶段会议上,人民日报社王代表谈道:“大家都认为毛主席的思想中除了正确的以外,还有某些错误的部分,这一点没有分歧;分歧只在于这一部分错误的东西叫不叫毛泽东思想。”③广东小组代表也谈道:“关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同毛泽东同志的缺点错误的关系,应如何理解?讨论中一些同志认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构成的科学体系,同他们的失误,应当分开。但有些同志认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如‘三面红旗’、庐山会议、反右倾、党的基本路线等问题,说这些不属于毛泽东思想体系的范围,似很难说清楚。”④对此,理论界内部之间、理论界与一线领导干部之间存在分歧。分歧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评价客体本身有其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