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特色社區經濟,重振社區活力

作者: 胡达忠

打造特色社區經濟,重振社區活力0

在澳門的經濟版圖中,新口岸區曾經是一個睹場林立、商業繁榮的區域,在人們的印象中,這裏的營商環境極佳,也是澳門經濟蓬勃發展的有力見證。然而,疫情過後,隨著賭廳、衛星賭場逐漸消失,曾經的社區活力不復存在。同時,越來越多的旅客傾向於前往路氹金光大道享受更多元、新穎的娛樂購物體驗,這些變化不僅對新口岸區構成了沉重打擊,連新橋區、北區等民生區域也出現大量商舖結業,使得澳門區域發展失衡的問題日益凸顯。

從當前的情況來看,政府應採取一系列措施來激發社區的活力。首先,通過加強社區經濟的發展,平衡區域發展差距,讓更多的居民受益於經濟發展成果,從而提升生活品質和幸福感;其次,需提升澳門的整體吸引力和競爭力,吸引多元遊客和投資者,確保澳門經濟持續、健康發展,重新煥發勃勃生機與活力。

招牌經濟,特色社區新引擎

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政府的支持和政策引導至關重要。以土壤為例,要想種出美麗的花朵,需要合適的肥料。同樣,中小企業發展也離不開政府的配套支持。具體來說,這些支持應包括積極回應商戶的訴求,不斷完善相關政策,以及為經濟發展創造更好的環境。

放眼全球,諸多國家在商業發展方面有值得澳門借鑒的經驗。澳大利亞的達令港(DarlingHarbour)便是典範之一:當地政府通過精心規劃街區商舖、提供優惠租金和多樣化政策支持,吸引商戶人駐,推動商業繁榮。這種政企協作模式,既體現了政府對商業發展的主動引導和扶持,也為澳門發展社區經濟提供了有益參考路徑。

回看澳門,在探索社區經濟、打造“區區有特色”目標的進程中,機遇與挑戰並存。以新口岸區為例,這裏商業活躍度高、人口密集,傳統的商住氛圍濃郁,眾多商舖24小時經營,為此奠定了良好的商業根基。然而,如何在現有基礎上進一步提升商業品質,形成更具吸引力的特色社區,仍是擺在眼前的重要課題。

鑒於新口岸地區的發展現狀,工商聯會多次向政府提出具體建議,期望政府能ク有所作為,為澳門創造更多優質的休閒空間。例如,通過科學合理的規劃,將部分符合條件的區域改造成步行商業街,精心打造美食廣場,吸引各類特色餐飲商家匯聚;開設夜間展售特色商品市集,打造兼具休閒功能與城市記憶的特色空間。若這些建議得以落實,可吸引更多本地居民和遊客消費,帶動周邊商舖、餐飲業及零售業的發展,提升新口岸區的商業活力,進一步豐富澳門的旅遊文化內涵,推動社區經濟可持續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在商業街區發展中,招牌的設計與展示堪稱塑造品牌形象的核心利器。可以說,一個獨具匠心的招牌能吸引眼球,精準傳達店舖的獨特魅力與品牌內涵,還能激發商業活力湧動。當眾多特色招牌匯聚時,便有可能形成令人矚目的商業地標,為城市景觀增添獨特魅力。例如,日本大阪心齋橋的招牌經濟堪稱成功範例。當地商戶通過精心設計獨特、富有創意的招牌,成功吸引遊客慕名而來打卡留念,使原本普通的商業街變為熱門旅遊景點。顯然,這些招牌已超越單純的裝飾屬性,成為鮮明的地域象徵,形成了以特色招牌為核心吸引力,帶動遊客消費的成熟商業模式。

打造特色社區經濟,重振社區活力1

我認為,大阪心齋橋的招牌經濟模式,對於澳門構建具有鮮明特色的社區經濟模式方面,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特區政府有關部門應充分重視並深刻洞察招牌經濟在促進消費、提升城市形象的關鍵作用,並將其有機納入社區經濟發展規劃之中。尤其是在規範招牌設置的同時,應為商戶開闢廣闊的創意空間,摒棄“一刀切"的僵化管理模式,實現管理規範與商業活力的平衡。此外,可借助媒體、社交平臺等傳播管道,廣泛推廣社區特色招牌,吸引更多遊客與消費者的目光。最終達成讓澳門的社區經濟在招牌經濟的新引擎下煥發生機、“區區有特色"的發展願景。

IP賦能,社區商業發展新路徑

當我們將目光聚焦於社區發展時,不禁發問:“現在澳門的街道有特色嗎?”然而現實給出的答案卻令人失望一許多街道缺乏足鮮明的特色。為改變這一現狀,需從根本上轉變思維,借鑑外地經驗。以長沙市為例,其繁華的夜生活背後,離不開優質營商環境的支撐,從而孕育出獨特的商業氛圍與生活方式,當中政府發揮的主導作用功不可沒。試想,若澳門繁華地段步行商業街打造露天咖畔廳,讓人們悠閒地飲酒社交,盤活社區商業,何嘗不是一種錦上添花的舉措?

現今,以IP為核心的商業模式逐漸興起,為打造社區特色開闢了可行之道,值得深入探索與實踐。諸如變形金剛這類具有強大IP影響力的經典元素,它伴隨一代又一代人成長,至今依然能喚起人們內心深處的情感共鳴。若能促成政府與商戶攜手合作,例如在新口岸凱旋門酒店後街設立步行區,並巧妙融入變形金剛IP主題元素,以此為引力吸引眾多商家踴躍入駐,達成品牌集聚與社區特色塑造的雙重目標。類似的還有年前新濠天地“塗鴉先生”首展曾掀起一陣熱潮。若以此IP為基礎打造“塗鴉先生街”步行區,賦予街道設施充滿個性的塗鴉,其意義遠超單純的觀賞價值。一方面,能狗美化街道環境;另一方面,還可催生餐飲、住宿、購物等多方面的消費需求,進而形成一個完整的商業生態。

打造特色社區經濟,重振社區活力2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amyk20250507.pd原版全文

有見及此,澳門在打造具有特色的商業街區時,培育長期固定IP乃是長遠發展的新路徑。這一過程中,需通過政府的強力引領、商戶的協同配合,以及對特色的精心營造,形成多方合力。隨著這些IP逐步完善與成熟,澳門有望塑造獨特品牌形象,推動旅遊業繁榮發展,從而帶動相關產業興盛,實現商業街區的可持續運營。當地手工藝品、特色美食等產業可借助IP影響力,開發獨具特色的產品與服務,進一步提升澳門的旅遊吸引力與商業價值。

引入年輕人才,為城市注入活力與創意

一個城市的蓬勃發展與活力,其根本動力源於何處?這是值得澳門社會深入思考的問題。當前澳門面臨人口結構老齡化、青年人口比例偏低的困境。作為社會發展主力軍的年輕人數量不足,不僅制約了城市活力與創新,這種人口結構失衡的現狀,更使澳門經濟和社會面臨陷入發展瓶頸的風險。

面對這一嚴峻形勢,澳門政府需要制定鼓勵生育、引進年輕人才的政策。同時,應完善社會環境及房屋政策,降低生活成本,提升生活品質,從而吸引並留住人才。

然而,對許多外地雇員而言,澳門可能僅是工作場所,缺乏情感紐帶。因此,構建更具吸引力的人才引進政策意義重大,通過賦予年輕人才身份證,這象徵著歸屬感,能夠增強人才禁根澳門的意願,為城市注入活力與創意。

值得一提的是,在引入人才過程中,明確目標至關重要。例如,引入的人才應具備年輕、有活力、有創新精神等特質。他們一旦成為澳門一員,將投資興業,帶動經濟繁榮,為本地人創造就業機會,形成良性循環。以吸引頂尖廚師並給予居民身份證為例,不僅能帶來美味佳餚,更能推動當地餐飲文化升級,進而提升服務業整體品質。這種連鎖效應帶來的深遠影響不容小覷。不過,吸引人才並非一蹴而就,需政府制定明確規劃與目標,通過多元化發展策略,為各類人才提供成長階梯與施展平臺。

澳門的發展如同“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人口結構與城市活力相互影響制約。只有吸引更多年輕人才,為城市帶來多元化思維與創新火花。讓他們去思考、去探索、去創造,這樣才能打破發展困境,激發城市的內生動力,實現經濟適度多元發展,讓澳門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把握優勢,尋求多元發展

澳門被譽為國家“掌上明珠”,長期以來,中央高度重視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然而,澳門在經濟發展過程中仍面臨諸多挑戰。從外部環境來看,全球經濟形勢風雲變幻,不確定性增加,這無疑對澳門經濟造成了一定衝擊。尤其是周邊地區如泰國、日本有意開放博彩業,給澳門的博彩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壓力。但幸運的是,依託國家的強大支持,澳門正積極開拓新的發展路徑。

最重要的是,澳門在推進經濟適度多元發展過程中,具備試錯成本低的優勢。相較於大型經濟體,本地經濟規模相對較小,當進行新產業探索與發展嘗試時,即便出現局部失誤,對整體經濟的影響也較為可控。正因如此,這為澳門提供了更大的勇氣和空間,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積極探索適合自身特點的多元化發展路徑。

以與澳門類似的微型經濟體盧森堡為例,其驚人的GDP表現令世界矚目。盧森堡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其精明的貨幣政策與立法策略。通過低稅率、優惠的金融政策等手段,吸引全球企業前來設立總部或分支機構,進而帶動經濟騰飛。澳門可以借鑒其成功精髓,善加利用獨特的優勢:獨立的貨幣和立法權,來推動經濟的適度多元發展。包括:

打造特色社區經濟,重振社區活力3

“2024幻彩耀濠江”新口岸新填海區“快閃活動”豐富多元。

打造特色社區經濟,重振社區活力4

由經濟及科技發展局與澳門新口岸區工商聯會合辦的“煥然一新特色出色"新口岸區特色店啟動儀式1月10日於何賢公園舉行,合共26 間位於新口岸區的商戶獲頒授特色店證書並成為新一批特色店。

其一,制定靈活且極具吸引力的經濟政策,以政策優惠為餌,招攬各方企業入駐。同時,聚焦自身優勢,全力打造開放包容的經濟生態。其二,簡化行政審批流程,去除繁瑣冗餘環節,讓企業辦事一路暢通;提升服務效率,以高效貼心的服務贏得企業信賴,吸引人才彙聚。如此一來,便能在博彩業承壓之際,開闢多元發展新路徑,助力澳門經濟在全球競爭浪潮中穩健前行,形成可持續發展的長效格局。

澳門年輕一代的困境

作為澳門人的一份子,我十分關心澳門的未來,以及下一代的成長與發展問題。觀察到澳門的年輕人成長環境相對優渥,這使得他們在面對一些困難和挑戰時,往往容易覺得辛苦。然而,全球經濟形勢的複雜多變,尤其是中美貿易戰的爆發及其引發的連鎖反應,正直接或間接衝擊澳門的經濟根基。在這一背景下,澳門年輕人面臨就業壓力增大、職業發展空間受限等問題,他們的職業發展道路充滿不確定性。

科技飛速發展正深刻改變著澳門。以澳門通為例,這張看似尋常的卡片已突破地域限制,在歐洲、新加坡等地實現廣泛應用。無論是乘坐計程車還是日常購物消費,均可通過澳門通輕鬆完成支付。現今,無人駕駛、機器人等前沿技術加速湧現,預示著未來駕車出行可能無需人類司機,傳統職業如賭場發牌員等崗位也可能由機器人替代。然而,當澳門這些傳統職業或被新興技術取代,新職業機會則要求年輕人有更高學歷、專業技能興創新能力。但現實是,許多年輕人面對技術革新不知所措,現有知識技能難以匹配技術迭代速度。

因此,要培養和引導年輕人主動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是幫助他們適應社會變化的關鍵。澳門政府和社會各界應肩負起責任,為青年提供更多支持與機會。具體而言,政府可加大教育資源投人,優化教育體系,以培養符合時代需求的專業人才;企業則應加強與高校合作,為年輕人提供實習實踐的機會,助其積累經驗、提升能力。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amyk20250507.pd原版全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