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周刊·八年级版2023年第25期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2023年第25期

周刊 学生必读

简介

《作文周刊》创刊于1980年。多年来,《作文周刊》密切联系青少年的生活实际,不断刊发内容充实健康、形式丰富多样、语言生动活泼的好文章。

目录

写作锦囊 | 如何拟写新闻标题

新闻标题被称作新闻的“眼睛”。好的标题,准确精炼,生动传神,可以在一瞬间吸引读者的视线,增强新闻的可读性,强化新闻的表达效果。 如何拟写一则新闻标题呢?我们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拟定新闻标题的原则 1.题文一致 标题所揭示的事实要与新闻内...

写作锦囊 | 毛泽东因人而异的批评艺术

毛泽东主席特别讲究批评的艺术,因人而异,因事而异,有如良医看病,对症下药。 当头棒喝,一针见血 1947年春,中共中央决定撤离延安。毛泽东在延安已经生活、战斗了十个春秋。现在要撤离,谈何容易!无数的问题需要迅速处理,确定去留人员,也是毛泽东...

阅读集训 | 家国情怀

考点解读 在以“家国情怀”为主题的文章中,作者常通过两种方式表达对家与国的深刻理解:一种是以事件为线索,以人物为提纲讲述故事;另一种是直接阐明“家国情怀”的观点。这类文章多数以人物故事、新闻为主要内容,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因此,要想更好地...

阅读集训 | 这个时代,我们需要奋斗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全国道德模范体现了热爱祖国、奉献人民的家国情怀,自强不息、砥砺前行的奋斗精神,积极进取、崇德向善的高尚情操。这些年,一个个温暖人心的故事、一个个感动中国的人物,他们的家国情怀、奋斗精神、高尚情操,为全社会树立了榜样。...

阅读集训 | 用一生践行“家国情怀”

耄耋老人汪瀚,头发花白,微微驼背,但精气神十足。他和老伴建了一个微信群,将三个孩子都拉进群中,群名叫“家国情怀”。汪瀚经常和孩子们在群里讨论,如何践行工作岗位职责,如何为国家作贡献。 汪瀚的一生都在践行“家国情怀”这四个字。20世纪60年代...

作文指津 | 夸张

名家引路 一 六月十五那天,天热得发了狂。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老城像烧透了的砖窑……柏油路晒化了,甚至于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可是阳光也更厉害了许多:没人敢抬头看太阳在那里,只觉得到处...

佳作秀场 | 告别的幸福

有时,告别也可能是走向幸福的开始…… 告别的使者 我是一片枯黄的叶子。 春天时,我是嫩绿色的。我站立在高高的枝头上,被风一吹,瘦小的身躯便微微摇曳着。 夏天时,我是更热情的绿。炎热充斥着我的身体,使我直冒热气儿。树下斑驳的阴影给人们带来些许...

佳作秀场 | 奶奶,您还记得我吗

时间流转,季节更替。有一朵花在我心中,始终散发着醇厚的芬芳。 自我记事起,奶奶的脸上总是洋溢着慈祥的微笑,让人看见便觉得可亲至极,可她的“唠叨”却让我“不胜其烦”。 每天早上,我刚起床,奶奶就会对我说:“要多喝水啊!”此时我会很耐心地回答:...

佳作秀场 |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大海,深邃博大,宁静温柔。在她的身边,我们可以在无言以教中得到启发,受到点化。 清晨,我静坐在霞浦的海岸礁石上。海风轻柔地吹拂着我的脸颊,海浪缓缓地拍击着渔船,发出“哗哗”的响声,激起一层洁白的泡沫。海岸边种植紫菜的竹竿整齐地在海中排成方阵...

阅读广角 | 工匠精神

主题导语 工匠精神首先是一种劳动精神。人们通过劳动实现自我价值或人生价值,这是工匠精神的本质内涵。千百年来,工匠以业维生,并以技艺为立身之本,无私地奉献自己的全部心血,提高和完善自己的技艺,创造了灿烂的中华工匠文化。劳动最崇高,劳动最光荣,...

阅读广角 | 胡双钱:零差错铸就“飞机梦”

1980年,从小热爱飞机的胡双钱进入上海飞机制造公司,被分配到了钳工工段。这对原本学习钣铆工的胡双钱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专业不对口意味着他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和努力,才能熟练掌握这一技术。但他没有抱怨,而是怀着造飞机的梦想,坚决服从分...

阅读广角 | 周东红:捞纸车间的“大国工匠”

1986年,周东红进入泾县宣纸厂做捞纸工。由于技术不熟练,他每天起早贪黑进行练习,虚心向捞纸厂的老师傅们学习,渐渐掌握了捞纸技术。他还给自己制定了比每天固定的工作量再多50%的目标,一天的工作时间常常超过17个小时,双手因为长期浸泡在水中而...

阅读广角 | 孟剑锋:錾刻人生

錾刻是一项有着近三千年历史的传统工艺,錾刻使用的主要工具叫錾子。古代的錾刻工匠凭着一把錾子,能够在金属器皿上錾刻出千变万化的浮雕图案。 在一间上世纪80年代的老厂房里,熔炼、掐丝、整形、錾刻,从细小的首饰、工艺摆件,到“两弹一星”、航天英雄...

精批细改 | 慢慢地,我明白了你

慢慢地,我明白了你,更是深深地读懂了你。 (开篇点题,引出下文。) 我和你——诗之间,有一段故事。 小时候,母亲要我背诗,先背的是“锄禾日当午”,接着背“汗滴禾下土”,我并不知道这两句诗之间有什么联系,只是懵懂地在平仄间游走。后来背陆游的《...

知识延伸 | 如何报道“新闻人物”

左读范文 林聪鹏:巧手雕木偶 匠心做好戏 韩雨亭 帅志强 “嗞——嗞——”机器打磨木头的声音,时不时从泉州木偶剧团的一个工作间里传出。循声而入,只见工作台旁坐着一位瘦削的男子,他正在台灯下专心致志地摆弄着手中的木头。经过开坯、定形、粗刻、细...

同步写作 | 学写消息

文题速递 同学们,一年一度的运动会马上就要开始了,让我们化身小记者,运用第一单元所学的新闻知识,在绿茵场搜寻最有价值的新闻素材,写一则消息。 要求:①拟写一个恰当、醒目的标题;②落实好消息的要素、结构;③语言要客观、准确、精练。 思路导航 ...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