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周刊·八年级版2023年第38期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2023年第38期

周刊 学生必读

简介

《作文周刊》创刊于1980年。多年来,《作文周刊》密切联系青少年的生活实际,不断刊发内容充实健康、形式丰富多样、语言生动活泼的好文章。

目录

写作锦囊 | 运用反复,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反复是文学创作中经常要用到的一种修辞手法,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或段落等,它可以突出思想、深化主题,强化情感,增强节奏感和说服力,让文章内容生动、有趣、有力,令读者加深印象。一般来说,反复的修辞手法在诗...

走近作者 | “茅盾文学奖”的由来

1981年3月27日清晨5时55分,一颗伟人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一个崇高的灵魂去了,中国文坛陨落了一颗巨星。啊,一代大师、中国新文学运动的先驱者——茅盾先生逝世了。 当日中午,我立即赶到北京医院,先生已经合上了眼。他静静地躺在那儿,像是疲倦了...

阅读集训 | 一棵树的风景

一棵树就是一道富有诗意的风景。在城市的马路、广场,在乡村的屋舍窄巷,那些树一棵倚着一棵,互相呵护着,苍翠成一汪绿色的海,延展成一道天然的廊榭。四季里,树是每一个城市和村庄、每一处平原和山野最富有质感的风景。让我们站在树下,静静欣赏一棵树的风...

阅读集训 | 一棵小白杨

“一棵呀小白杨,长在哨所旁。根儿深、干儿壮,守望着北疆……” 一路听着这首耳熟能详的军旅歌曲,我们的越野吉普车向着西北边陲的小白杨哨所奔去。那个在歌声中被传唱了多年的北疆哨所,最标准的名称是:塔斯提边防连。 远远望去,矗立在一座山岗上的小白...

阅读集训 | 风景谈

前夜看了《塞上风云》的预告片,便又回忆起猩猩峡外的沙漠来了:没有隆起的沙丘,也不见有半间泥房,四顾只是茫茫一片,又是那样的寂静,似乎只有热空气哄哄地作响。然而,你不能说,这里就没有“风景”。 当地平线上出现了第一个黑点,当更多的黑点成为线,...

读写指津 | 记叙中的描写与抒情

文题导入 母亲那一句“好好儿活”,如一缕阳光,点燃了史铁生求生的欲望;莎莉文老师无私的爱,如一缕阳光,点亮了海伦·凯勒求知的梦想。在成长的道路上,总有一缕阳光照耀着你,呵护着你,激励着你…… 请围绕“我心中的那一缕阳光”这一话题,...

佳作秀场 | 正确看待“滤镜”

滤镜,是拍照片时所使用的一种辅助工具,可以使照片效果更加完美;滤镜,也是人们看待事物时所附加的一种有色眼镜,可以使事物看上去更加美好。滤镜为我们带来视觉的享受,但有时也蒙蔽了我们的双眼。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生活中的滤镜呢? 探寻生活之美,需...

佳作秀场 | 桑葚情怀

桑葚,是我童年的最爱。 小时候,我总是喜欢走在桑树下,抬头望着那成片的桑树叶。在那桑叶间点缀着绿色的、红色的、紫色的、黑色的桑葚,像是各种精灵躲在桑叶中纳凉。 看着那水灵灵的桑葚,我就迈不动步了。我仰着头,不停地吞咽着口水,希望能有一阵风把...

佳作秀场 | 我的颜色

世上不存在七色花,但有五彩斑斓的花海。 ——题记 我从小就喜欢红色,因为红色醒目、活泼,令人瞩目。年幼的我渴望自己也能成为那个出色的角色,能做很多厉害的事情。 上学之后,在美术课和习作课上,我总是在自己的图画里和文字中着重强调红色;课上老师...

阅读广角 | 梨园之美(下)

豫剧 豫剧,中国第一大地方剧种,是主要流行于河南、河北、山东,流传于中国各地的传统戏剧,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豫剧与京剧、越剧同为中国戏曲三鼎甲,传承已有上百年的历史。豫剧在生成和发展时期汲取了昆腔、吹腔及其他梆子声腔剧种的艺术元素...

精批细改 | 结构严谨

文题呈现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时间的流逝可以带走很多东西,但总有某个物件、某种味道、某个地方寄托了我们情感,让我们难以忘怀,一看到、一想到就会勾起无限回忆,泛起情感的涟漪。请以《铭记 》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1)按照要求将标题补充完...

知识延伸 | 写景状物

左读范文 风吹北海子 胡美英 阳光打在水面上,溅起碎银般纷飞的光点。北海子像一匹缀满鳞片的深蓝色长绸,被强劲的漠风鼓动着,苍苍茫茫的水色就这样汪洋成海。近四十摄氏度高温的正午,一浪一浪的热气涌向水边,我拍了张特写发到朋友圈,立即就有朋友问:...

同步写作 | 《节日》

文题速递 每逢节日来临,人们欢声笑语,处处都洋溢着浓厚的节日气氛,你也一定沉浸在欢乐之中吧。以《节日》为题,写一篇散文。不少于500字。 提示: 1.选一个具体的节日,如春节、端午节、国庆节、劳动节等。 2.除了描写节日的场面,还应该写出人...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