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周刊·八年级版2023年第39期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2023年第39期

周刊 学生必读

简介

《作文周刊》创刊于1980年。多年来,《作文周刊》密切联系青少年的生活实际,不断刊发内容充实健康、形式丰富多样、语言生动活泼的好文章。

目录

写作锦囊 | 议论之中见真情

议论是用来表明自己的看法、观点和见解的文字。记叙文中的议论,就是作者在写人记事的同时,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穿插一些精要的议论,表达自己对事物的感想、认识和评价,并揭示所写的人、事、物的本质意义。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可以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使...

走近作者 | 罗素的坦诚

英国哲学家罗素在回忆录里讲到他很早就抛弃了康德和黑格尔的思想,甚至于他认为在数学哲理的探讨上,康德简直是愚蠢又无知。那么他的早期思想受益于谁呢?就是他的学生,后来的奥地利哲学家维特根斯坦。 他和维特根斯坦的关系很有意思,当时做学生的维特根斯...

阅读集训 | 故乡的味道

在主题为“故乡的味道”的文章中,作者常常会介绍故乡的某种食物或特产,描述故乡的味道,并以此为线索,串联起自己与故乡之间的故事,表达对故乡的怀念、眷恋等情感。此类文章大多以记叙文、叙事散文为主,同学们要具备提炼文章线索、赏析文章语言、体察作者...

阅读集训 | 故乡的野菜

立春前后,垄里开始耕作了。水牛拖着沉甸甸的犁具,垂头奋力向前。铁铧掀开沉睡一个冬天的水田,草腥气和着泥土味扑面而来。农人尾随其后。这时,田埂上常有几个孩童在挖荠菜,与犁田的农人一体,成为民俗画。 荠菜是皖西人暮冬至春时的节令菜。走在乡野间,...

阅读集训 | 茶是家乡醇

清明至谷雨,是家乡茶叶采收的黄金时节。这二十天左右的茶谓之“明前茶”或“谷两茶”,一天一个味。 家乡有二十五万余亩茶园,身在现场,才能真正体会茶山的壮观——连山连水地翻涌,接天接地的浪漫。春林初盛,漫山茶树吐绿,纤毫未染,通透深邃,一条条茶...

作文指津 | 语言描写

名家引路 一 文林街一年四季,从早到晚,有各种吆喝叫卖的声音。街上的居民铺户、大人小孩和这些叫卖的人自己,都听得很熟了。 “有旧衣烂衫找来卖!” 我一辈子也没有听见过这么脆的嗓子,就像一个牙口极好的人咬着一个脆萝卜似的。这是一个中年的女人,...

佳作秀场 | 成长路上的温暖

从牙牙学语的幼儿成长为能言善辩的少年,回望过去,很多温暖的瞬间都让我记忆犹新。 成长的路上有您,我才养成了良好习惯——感谢您,亲爱的母亲! 母亲在我成长的道路上付出了太多太多。每次考试前,母亲总会在书桌旁陪我一起学习。母亲平时很爱看书,在工...

佳作秀场 | 画在心中的朝阳

我有一个关于绘画的梦。 梦中,我登上山顶,触碰着冉冉升起的朝阳,呼吸着混合了泥土和芳草味道的空气,面前是一个画架,我凝神聚心,将那生机与活力嵌入色彩与线条中。在画笔挥洒间,我也与那幅画融为了一体…… 黎明时分 刚开始,我的家人并不同意我学绘...

佳作秀场 | 那一次和奶奶摘棉花

人们都说“隔辈亲”,我的奶奶也不例外。但奶奶爱我的方式却很特别——让我干活。 这个国庆假期,奶奶又给我下达了命令:“你和我一起去田里摘棉花,那棉花老大了,等落到地上就可惜了。”我只好硬着头皮答应了。 奶奶麻利地骑上电动三轮车,车后面载着一些...

阅读广角 | 《我们仨》导读

作家简介 杨绛,原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员,著名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剧作家、学者,译作《堂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杨绛先生创作有剧本《称心如意》、散文随笔《我们仨》《干校六记》《将饮茶》、长篇小说《洗澡...

精批细改 | 路边的小雏菊

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引用宗璞《紫藤萝瀑布》中的一句话开头,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 一丝柔柔的清香在风中时隐时现、若有若无地飘了过来,冲淡了笼盖四野的乌云,也冲散了我心中的阴霾。钢琴老师那恨铁不成钢的失望的表情,那些看热闹不嫌事儿大的同学们...

知识延伸 | 《______之后》

文题呈现 生活中,总免不了出些“乱子”,你是如何“摆平”的?生活中,总有某个瞬间点亮了你的眼眸,让你感到欣喜……在这些惊险、美好、感动、难忘的经历之后,又发生了什么呢? 请你捕捉生活中的点滴,以《 之后》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

同步写作 | 动手做某事

文题速递 你做过饭吗?或者制作过模型、修过自行车吗?试就你某次动手做事的经历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 写作指津 完成这篇作文,我们要注意以下三点: 1.精心选材,详略得当。除了题目中提到的事情,还可以写组装玩具、洗衣服、打扫屋...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