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新天地(高中版)2024年第10期

作文新天地(高中版)

作文新天地(高中版)2024年第10期

月刊 学生必读

简介

本刊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为基础教育服务、为语文教学服务、为作文教学服务”为宗旨,以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为追求,以发掘和扶助青少年文学新锐为己任,密切关注当代中国作文教学走向,同步追踪考场作文和创新作文的最新动态与成果,大力倡导写作新理念,充分鼓励有创意、个性化的表达,及时提供当代中学生优秀原创文本范例;依托强大的专家和名师阵营,竭诚传授作文秘诀,倾力打造21世纪中国作文名刊

目录

卷首 | 广度∙深度∙高度

审题的方法、开头的技巧、拟题的秘诀……关于如何写好作文,老师们喜欢教这些,学生们也喜欢学这些。但实际上大家也都知道,掌握这些“秘诀”到写好作文之间,还有很大的距离。不是说学习这些技巧毫无用处,而是说仅仅在“术”的层面下功夫,是写不出好作文的...

新文苑·新青年 | 互联网做舟 寻人生之解

科技赋能下的互联网浪潮,让我们拥有了此前解决问题难以企及的速度与效能。但与此同时,人们也困囿于米兰·昆德拉所说的“现代的愚蠢并不意味着无知,而意味着固有观念的无思想性”的掣肘,逃避提出新问题、主动求解,表面上看起来问题似乎越来越少...

新文苑·新青年 | 问题永存,探索创新不止

“当你站在山顶的时候,你的头上还有星空。”这是董明珠对于探索的感悟。随着科技的日益发达,AI代替人类进行了多种领域的探索,替我们解决了越来越多的生活难题,那么是不是就意味着我们面临的问题会越来越少了呢? 纵观古今,人类自诞生起就从未停止探索...

新文苑·新青年 | 破技术迷思,发智慧之问

近年来,互联网的裂变式发展拓宽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人工智能的应用则加快了信息处理的效率和质量,技术的发展似乎给我们带来一种迷思:既然机器的运作能生成越来越多的答案,人类的问题是否会减少? 依我之见,信息时代科技的发展确乎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

新文苑·新青年 | 重构:求索之径的时代变迁

“世界的意义在世界之外。”维特根斯坦的远见肯定了人类一切哲学思考的意义,正如他的断言,在人工智能大行其道的当下,问题的意义可能更在于问题之外。因此,人类的问题绝不会越来越少,而针对人类求索之径日益变化的考察无疑也迫在眉睫。 首先需要阐述的是...

新文苑·新青年 | 乘互联网之便,坚定自我之思

身处这个科技迅速发展,互联网、AI等技术突飞猛进的网络时代,我们不难发现生活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数不胜数的问题竟能够在键盘或屏幕的弹指间瞬间解决。然而,伴随互联网而来的是思考的丧失。吾辈青年身处这样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当规避思维被网络固...

新文苑·新青年 | 借科技之风,向思想更深处漫溯

在日新月异的今日,科学技术充盈着生活的每个角落。毋庸置疑,生活中大部分烦琐的问题都可从中找到答案,可问题真的会越来越少吗?我想不是的,当人类的情感不曾消失,探索的脚步不曾停止,未知的问题总会接踵而至,永不停息。 成长于科技化时代的当今,我们...

新文苑·新青年 | 不畏科技止素履 破浅入深更发问

物转星移几度秋,科技齿轮节节高。日月嬗变,科技总与时代共生共长,“不必破万卷,即可泣鬼神”的人工智能使千古一问须臾可解。我们不禁发问:人类的问题是否会因可解之问越来越多,而可发之问越来越 少呢?依愚之见,非也:人之所以能卓立于世间,是因其能...

新文苑·新青年 | 乘智能算法之潮,驾明辨慎行之舟

当今的世界是算法的天下,人工智能之利器成为无所不能的机器猫。“工具理性”大行其道,“解放人”之浪潮噬食着“发展人”之扁舟。《南方周末》新年贺词有道是:“ChatGPT取代的是马还是马车夫?算法会控制你还是解放你?人类的未来是不是马斯克的星辰...

新文苑·新青年 | 汴京相去三千里

梧桐叶落,秋雨楼台。 冷雨错杂地打在午门的重檐上,被秋风卷起的梧桐叶呜咽着,惊起静坐在玉台上的铜龟,太和殿门前的铜鹤也在雨中收敛着翅膀。故宫,这座举世闻名的宫殿,在北京渐凉的雨季中不动声色地展现出它的庄严与肃穆。 走进雁翅楼,宋徽宗的《芙蓉...

新文苑·新青年 | 我与我的生命共饮此秋

现在是晚上九点五十二分,我停下笔。 灵犀往往是一瞬间的事,我没办法控制。有时候写不完就忘掉,甚至还未曾开始写,刹那的想法就烟消云散了。 我常常觉得秋日空旷。就像我那素未谋面的天马行空,在我的牧场里驰骋,最后找不到家,需要我耗费时间去寻找。 ...

新文苑·新青年 | 燃问题之爝,昭自我之光

狄更斯曾写道:“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科技发展助燃了信息起飞,AI的菟丝却悄然向人类的自主思维包抄。在这座“完美答案”触手可及、“问题意识”却日益式微的“双城”之中,我们唯以独立发问,燃问题之爝,方可全独立人格于人工智能的碰撞之...

新写作·新高考 | 多重预设背后的限制与开放

一道怎样的高考作文题,才会获得好评?换言之,能获得好评的高考作文题,其应有的模样是怎样的? 我想,它应该就是2024年新课标Ⅰ卷的作文题的模样。 从考生的角度看,浅者会不觉其深,深者会不觉其浅;从能力考查的角度看,考生的思维品质、情感倾向、...

新写作·新高考 | 逻辑与诗意:高考高分作文的奥秘

毋庸置疑,高考作文题是考生梦寐以求的第一高分题,想在那么紧张激烈的考场中获得高分,考生需要掌握考场高分作文的奥秘。例如,怎样论证才能雄辩有力?如何表达才能被读者欢喜?本文以高考真题为例,展示高分样卷、试水范文,揭示高分奥秘,给读者提供值得审...

新写作·新高考 | 求新·善变·破局:新媒体时代的文化突围

【热点速递】 戏服一穿、水袖一甩、折扇一转、戏腔一唱,2024年3月,江西省南昌大学的赣剧艺术鉴赏课火遍全网。主讲教师陈俐作为国家一级演员、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赣剧)传承人一改传统理论教学模式,将赣剧舞台搬上大学课堂,让学生身临其境地领略传...

新阅读·新视野 | 这一刻回眸

相比去城市旅游,我更喜欢行走在大街小巷之中,肆意挥霍一整个午后的时光。循着老街往里走,一排排老屋错落有致地展现在眼前,犹如翻开一本线装古书,散发出历史悠悠的味道。老街到底有多老,可能连老一辈人也说不出一个准数了。祖祖辈辈都是在这儿日出而作、...

新阅读·新视野 | 我们还能这样“说”故事

刘震云,河南新乡人,当代著名作家,有小说《一地鸡毛》《一腔废话》《我叫刘跃进》《温故一九四二》《新兵连》等。其中《一句顶一万句》被誉为“中国版的《百年孤独》”,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截至目前,他已有《手机》《我不是潘金莲》《一九四二》等六部作...

新阅读·新视野 | 虎尾兰

我的办公桌上有一盆景。花盆为方形,边长七八公分,厚玻璃材料。一株三四片叶子的植物,瘦小,紧贴在圆而小的石子上面。它是我的学生小娇送的。 小娇,人如其名,小眼睛,小鼻子,瘦身材。举止文雅,说话和风细雨,有点像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现在成了一所初...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