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新天地(高中版)2023年第12期

作文新天地(高中版)

作文新天地(高中版)2023年第12期

月刊 学生必读

简介

本刊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为基础教育服务、为语文教学服务、为作文教学服务”为宗旨,以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为追求,以发掘和扶助青少年文学新锐为己任,密切关注当代中国作文教学走向,同步追踪考场作文和创新作文的最新动态与成果,大力倡导写作新理念,充分鼓励有创意、个性化的表达,及时提供当代中学生优秀原创文本范例;依托强大的专家和名师阵营,竭诚传授作文秘诀,倾力打造21世纪中国作文名刊

目录

卷首 | 经典名著:“活”的写作素材

作文水平是语文素养最充分的体现,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也占有极重的分量。我们很少看到同学们在写作中能充分、娴熟地运用经典名著中的典型事例来加强论证力度。这种情况,既暴露出同学们阅读层面的问题,又暗示了同学们的作文应有的调整方向。 作文教学有一...

新文苑·新青年 | 你在说“话”, 还是话在“说”你

【编者按】 从曾经的“提笔忘字”到当下的“文字失语”,从“失写症”到“失语症”,人们正在面临“说话危机”。短视频覆盖了许多人的阅读视野,各类网络语言出现在写作表达中,有人以键盘为笔、屏幕为纸,低级俗套的网络语言正在侵蚀象形表意的汉字,越来越...

新文苑·新青年 | “话”地为牢,不可取也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时间在语言上不断留下‘辙痕’。”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语言层出不穷。网络语言可能简单方便,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但其缺少文字本身的内涵与底蕴,失去了汉字独特的文化魅力。以肤浅的言语“话”地为牢,可取乎? 汉字的魅力...

新文苑·新青年 | 岁月不失语

2010年,“给力”一词作为新兴网络流行语登上了《人民日报》的头版头条,面对网友的振臂欢呼,我不以为意。可当“楼兰语”2023年多次霸占短视频热榜时,我方才惊觉,生活竟早已被网络语言无死角渗透。 是的,在短视频发展日新月异的现今,网络语言强...

新文苑·新青年 | 言与时俱进,人与言同行

互联网在这个时代异军突起。人们沉醉于历史上未曾有过的信息“大爆炸”的丰盈中,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打破时空的限制而尽情地交流着,着迷于信息时代下互联网的魔力。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开始习惯于网络文字的图片化表达,陷入“文字失语”的泥淖,粗俗、贫瘠的网...

新文苑·新青年 | 说人世冷暖,话烟雨江湖

我们所在的世界,是一个笼罩在言语下的世界。如今的网络社会,充斥着肤浅的声音,当铺天盖地的网络语言和干瘪的言辞席卷了整个社会,人们患上了“失语症”,低级、俗套的用语取代了历经文化沉淀后的优美词汇,我们该何去何从?是顺其自然,任由“文字失语”侵...

新文苑·新青年 | 控话术

老师讲课,若滔滔不绝、口若悬河、渐入佳境之时,忽地插入一两个学生熟悉的网络语言,想必定会瞬间提振学生上课的精神,一扫沉闷的“瞌睡气”;新分班级,大家还在“怯生生”地尝试熟悉、相互了解,一个“钟离”一个“二次元”,或许就快速地建立了志趣相投的...

新文苑·新青年 | 国防教育主题征文

【编者按】 每年4月15日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每年9月第三个星期六为全民国防教育日。国无防不立,民无防不安。国防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的根本大计。中国近现代史上的百年屈辱殷鉴犹在,警钟长鸣。牢记国耻,居安思危,加强全民国防教育,是实现...

新文苑·新青年 | 红日丹霞报国心

“桃花红雨英雄血,碧海丹霞志士心。”历史舞台上曾有无数豪杰,心怀对家园的热爱,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用一片碧血丹心铸就历史的恢宏,书写出爱国主义史册里壮丽的诗篇。 忆往昔,面对内忧外患,爱国将领吉鸿昌挥笔写就的“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是那般...

新文苑·新青年 | 勤学立远志,齐心铸中华

五千年锦绣山河,风云激荡;三千里雷霆万钧,龙腾九州。泱泱华夏,一撇一捺皆为脊梁,中国青年应以“扶摇直上九万里”的意气心系山河寸土,厚植青年担当。 国防之力,可止战、震外寇。古有众多民族英雄领导反侵略斗争,今有边防将士毅然坚守、捐躯赴国难,他...

新文苑·新青年 | 拳拳赤子心,国防保民安

梁任公曰:“若无国防,则国难屡起,民将不得安其业。”从赤手空拳到刀剑相争,从冷兵器时代到热兵器时代,再到现在的信息化高科技时代,一个国家的国防是国家安定的保障,也是给人民带来幸福的中流砥柱。 毛泽东曾发出“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天问,周恩...

新文苑·新青年 | 老木门、绿豆糕与芝麻酥

我爱吃甜食,她是知晓的;她爱吃甜食,这我也深知。她是我的阿太。阿太是村里老一辈的典型代表:身体佝偻,皮肤布满褶皱,双眼像被岁月撒进一把黄沙,昏黄浑浊,如远山的夕阳,只留几抹余晖。与她一样老的还有那盒芝麻酥,让我整个童年变得香甜。 村庄的房子...

新文苑·新青年 | 信而不执

宋代的王安石以勇于改革而闻名于世,他被誉为“中国十一世纪最伟大的改革家”。他虽因改革而陷入争议,但历史依旧肯定了其成就。 王安石的自信是其勇于改革的保证。“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是其改革时内心最真实的写照。面对有着知遇之恩的欧阳修...

新文苑·新青年 | 风里落花

这个时节,桃花已经凋谢。我看不到“片片桃花雨后娇”的风景。小桥、流水、人家,只在电视上偶然瞥见过。当我埋头苦攻物理、数学时,抬起头,惊觉我错过了一年中的五彩缤纷——但蔷薇花将要开放。 假期里,无意中从书架上拿出了一本诗集,李璟那首《摊破浣溪...

新文苑·新青年 | 心安即归处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我对书名的疑问,便由书中开篇的一句诗所解答。正如书中所写的“驴”和“诗人”,好像是一对完美的拍档,都是想法太多又不听劝谏的模样。 戎马一生也许是陆游一生的愿望吧。他所渴望的是做如卫青和霍去病那样的将军,可...

新文苑·新青年 | 明与暗的交织

“功名富贵无凭据。费尽心情,总把流光误。浊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谢知何处。”这句词列在《儒林外史》的开头处,极尽简练,浓缩了整本书的内容,开篇即主旨。 作为我国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塑造了康乾年间形形色色的大小人物,贪官污吏、风流名...

新写作·新高考 | 名言警句里看门道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古老的文化典籍里有不少名言警句。这些名言警句虽然产生于古代,但至今仍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给我们以人生的启迪;有些语句在新的时代下又可以辩证思考,从新的角度做出辨析或阐释。从下列...

新写作·新高考 | 欲行千里,先知要领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此话甚好,即便要行千里,也开始于足下的第一步。但仔细想想,是否迈开第一步就真的可以行千里、走万步了呢?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固然重要,但如果走的方向错了,是否还算千里?也许仍是千里,但方向不对的千里,不值得肯定。我...

新写作·新高考 | 施物于人,在人而非己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至圣先师的至理名言自先秦至当代,从神州大地到世界各国,在人们口中代代相传,流传至今。就其字面意义而言,指自己不想要的不要让他人承受。只是,吾之欲即人之欲,吾之不欲即人之不欲哉?非也,是否施物于人,在人不在己。 ...

新写作·新高考 | 立意见高低 逻辑显力量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物物而不物于物”,是哲学家庄子的主要观点之一,意思是人既要能得心应手地利用外物,又要保持不为物役、不为物累的心境。庄子的这一思想也是现代社会中的我们保持平衡与和谐的重要指南。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

新写作·新高考 | 融古于今,落笔当下,书写文化新篇

本期栏目特约主持:郑可菜(浙江省温州中学,正高级教师、浙江省特级教师,浙江省郑可菜名师网络工作室主持人) [【时事速递】] 2023年8月,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简称成都大运会)在成都顺利闭幕,同年9月,第19届亚洲运动会(简称杭州...

新阅读·新视野 | 美的罅隙

近日,翻阅了《许渊冲西南联大日记》和《梅贻琦西南联大日记》。许渊冲先生当时是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以下简称西南联大)的学生,梅贻琦先生当时是西南联大常委会主席。在翻阅过程中我竟然发现,不少细腻动人的写景句子散布在这些以记事为主的私密日记中。 如...

新阅读·新视野 | 充满人间烟火味的诗歌短章

近日,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了我省首部用诗歌串起浙江人文和地理、历史和现实,反映浙江“四条诗路”的诗集《江河万古流》。该书由四个部分组成,分别为第一辑“桃花源·浙东唐诗之路”,第二辑“夜航船·大运河诗路”,第三辑“乡村志&#...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