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 | 亮丽“凤头”为文添彩 古人强调为文“起要美丽”,并把好的开头比作“凤头”。清人李渔说:“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人一见而惊,不敢弃去,此一法也。”可见文章必须讲究落笔艺术,如果下笔便石破天惊、涌现精华,则全篇就如高崖泻水,气势磅礴。那么如何写好作文的开头呢? ...
新文苑·新青年 | “航天精神”大家谈 【编者按】 1998年1月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正式成立。航天人拼搏二十五载,谱写航天赞歌,“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是无数人逐梦的力量之源。正如浙江省杭州市余杭第一中学的同学们在谈论“航天...
新文苑·新青年 | 星辰闪耀航天梦,精神照亮人生路 “神舟十五号”宛若巨龙腾起,划破寂静长空,飞向那承载着中华民族航天梦的苍穹。璀璨星空,有万千星辰闪烁,它们见证着我们一次又一次对宇宙的探索。神州大地的“航天精神”正如闪耀的万千星辰,为实现“航天梦”助力的同时,也在我们心中爆发力量,给予我们...
新文苑·新青年 | 太空探索,永无止境 2022年11月29日,“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顺利发射。“神舟十五号”飞行任务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于2022年的第六次飞行任务,也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建造阶段的最后一次飞行任务。 “神舟”飞船,铸就航天奇观。冲破云霄,遍访苍穹。“神舟”飞...
新文苑·新青年 | 万象嬗变,不违素心 宇宙浩瀚,星汉灿烂。于星空揽梦、于九天翱翔是中华民族不变的追求。诚如贾谊所言:“万物变化兮,固无休息。”但在这风云变幻的时代,“航天精神”之素心,从未被中华民族遗失。 2022年11月29日,“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升空。它是旧阶段圆...
新文苑·新青年 | 赤胆问天,攀登筑梦 鸿蒙初开,人类未曾停止过仰望星空。百年栉风沐雨,由观星象、知历法到身绑火箭探其究竟;千年风雨兼程,由“满船清梦压星河”到“扶摇直上九万里”。从访问月球背面的“嫦娥”再到探访火星的“天问”,中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凝结出了璀璨的“航天精神”,...
新文苑·新青年 | “航天精神”撑起飞天梦想 自2016年起,我国将每年的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为何是4月24日?因为在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卫星升天成功,这标志着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自主研制并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具有标志性的事件...
新文苑·新青年 | 当年旧巷 【编者按】 世界儒学文化研究联合会会长安乐哲说:“中国文化的‘和’是一个整体概念,包括理性、美学等。”中华民族的和合文化源远流长。于己,我们探求“兼容并蓄”;于小家,我们主张“和和美美”;于国家,我们寻求“和合共赢”;于全人类,我们畅谈“和...
新文苑·新青年 | 和合台州候君来 流水淙淙,鸟鸣啾啾,层峦叠嶂,翠峰轩邈。和、合二仙从国清寺的青石板上走来,从松针路上走来,从如诗如画的和合圣地台州走来,历史的风从他们的谈笑中吹过,吹开了遍地竞相盛放的和合之花。和合台州在美丽的东海之滨恭候您的到来。 余秋雨将中华文化比作奔...
新文苑·新青年 | 和合天地间,我心共悠然 阴霾笼罩的大地如同未曾破壳的小鸟,翘首企盼破晓的到来。冷风凛冽如同冰刀,全副武装的人们行色匆匆,像与寒风赛跑,争着、抢着,想要与阳光邂逅。 走出校园,重归故里天台,我才发现这儿的气息与我去时相差无几。青草蒙上厚厚的白霜却依旧扎根于此,国清寺...
新文苑·新青年 | 寂静之乡 这是南方处于偏僻一隅的小城,也是一座在发展浪潮的推动下冉冉上升的城市。每天傍晚总能见到高吊塔的黑影,映衬在浅橙色的天幕中,显出了南方少有的旷远与萧瑟之感,我不觉热血沸腾。也正是在这里,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商圈里的夜晚则更加繁华:五彩的灯光在...
新文苑·新青年 | 论英雄 士问将曰:“何谓英雄?”将答:“难为之而为之,不可为之而为之。”英雄,并非生来而英勇,只是后天在无畏前行。 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诗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长河从未断流,这也造就了那些真正的英雄。他们有“遥知百战胜,定扫鬼方还”的决绝,有“谓我不愧...
新文苑·新青年 | 何事秋风悲画扇 我翻开青春的书页,细细想着,既知不可重来,我会为此感到可喜还是可悲呢? 聂鲁达曾说:“当华美的叶片落尽,生命的脉络才历历可见。”每当走到青春的拐角时,才发觉往事如一斛珍珠般耀眼,掷地有声。正因往事不可追,花间一壶酒、松间一明月、石上一清泉、...
新文苑·新青年 | 争论 争论是生活的常态,如果没有争论,那么日子就如一潭死水,波澜不兴,缺少生气。争论作为一种便捷的沟通方式,它的目的是解决问题,而不是争出个输赢。争论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是言语的激烈碰撞,也可以是心灵间沟通的捷径,可以是只为了说给自己听,可以是只...
新文苑·新青年 | 远方 寒冷的冬天,风已是阵阵刺骨,丝丝侵入厚厚的外套。人们行色匆匆,更为小心地裹紧自己,冰冷的空气里没有交流,只有令人窒息的安静。人真是奇怪的动物,管理放松了,责任倒更压紧了,很快地就从他律转为自律。可是我呢?怎么还一直在繁重的学业间痛苦地奔走,...
新文苑·新青年 | 编书是中学生很好的读写方法 我们有很多获得写作参考资料的渠道:书店里买一大堆,各类主题、各种版式,琳琅满目;网络检索,鼠标一点十几万字就“跳”了出来,资料众多,形式多样,够我们“丰富”的。作文这间房子被装点得华丽高级,作者躺在里面,却觉得很是陌生——因为“装修”是“假...
新写作·新高考 | 态度鲜明地表达观点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不久前,中国人民大学发布清退16名本科生的决定。这些本科生在大学期间,因为种种原因没能够修完相应的学分,不及格的课程超过20学分。换句通俗的话来说,这16名学生挂科非常多。 针对本次人大清退16...
新写作·新高考 | 征程漫漫,进无止境 时代步履铿锵,青年砥砺前行。我们都于高考的洪流中奋勇行进,高考尘埃落定,并不意味着奋进的终结。进入大学乃至参加工作后,我辈青年仍当上紧生命发条。因为,人生路漫漫,前进,永无止境。 中国人民大学清退16名挂科过多的本科生,此种做法于校方而言,...
新写作·新高考 | 热爱奋进的灵魂 “我热爱奋进的灵魂甚于太阳,因为其庄严、热烈而慷慨的照临而常怀感激。”正如林贤治所言,作为新时代优秀青年,我辈当积极进取,奋勇前行,于时代浪潮中坚定铸就奋进的灵魂。 中国人民大学清退16名挂科过多的本科生,于学校而言,确属无奈之举。挂科学生...
新写作·新高考 | 内蕴多重逻辑关系的材料作文 【原题呈现】 请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孔子把《诗经》的社会功能概括为“兴观群怨”。所谓“兴”,就是指《诗经》可以引起人的联想;“观”指阅读《诗经》可以观风俗盛衰,形成对社会的认识;“群”是指聚集起来,也就是同别人交朋友;“怨”即不满,...
新写作·新高考 | 乘诗之风上青云 曾有学者提出欣赏文学作品的“四境界”之说,即文字、文学、文化与灵魂。中国的古典诗词,作为我国文化中的瑰宝,绝不仅仅只是文学作品,更是我们窥视社会文化的载体与促进人生之大成的力量,即孔子与鲍鹏山先生所言的“兴观群怨”之说。 孔子曾说人生大成的...
新写作·新高考 | 以平凡“微光”书写英雄篇章 本栏目特约主持:郑可菜(浙江省温州中学,高级教师、省特级教师,浙江省郑可菜名师网络工作室主持人)[【时事速递】] 2022年12月28日,辽宁锦州一位老人不慎掉入冰窟窿,不留姓名的消防员勇毅救人,于冰冷刺骨中肘击破冰,忘我救援,与队友合力用...
新写作·新高考 | 茶言茶语 魏红达,浙江省诸暨市学勉中学语文教师。业余爱好广泛,诗歌、散文、小说均有涉猎,曾在全国各级各类报刊发表作品几十篇;“勤勉于教育,游走于文学”,其乐融融! “摘下的青叶篓里装,千缕万缕千万缕呀,缕缕新茶放清香……” 《采茶舞曲》唱起,采茶去喽...
新写作·新高考 | 云中锦书这样来 陆春祥,笔名陆布衣等,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协散文委员会委员,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散文学会会长,浙江传媒学院、浙江理工大学等高校客座教授。已出版散文随笔集《病了的字母》《字字锦》《乐腔》《笔记的笔记》《连山》《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