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驿站 | 等待新生 从医学院毕业两周后,我来到哥伦比亚大学的医学中心实习。我的第一项任务是在心脏护理科轮值一个月。那个科室里所有的病人都依靠呼吸机生活,除了一个叫班尼的拉美裔人,他40多岁,个子不高,看起来却很结实。和其
关注 | 走进安妮·埃尔诺的文学世界 2022年10月6日,瑞典文学院将202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了安妮·埃尔诺,由此她成为16位获此殊荣的法国作家中的第一位女性作家。本期,让我们跟随两位埃尔诺研究者(天津外国语大学法语系教授、埃尔诺多
关注 | “女性自由和那个世纪被遗忘者的代言人” 瑞典文学院在今年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公报中,称赞安妮·埃尔诺“以勇气和敏锐的洞察力揭示了个人记忆的根源、隔阂和集体限制”,诺贝尔委员会主席安德斯·奥尔森称她“用简单、干净的语言进行书写,描述了羞耻、羞辱
关注 | 为生活在平凡中的人们诠释真实 202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安妮·埃尔诺是法国当代文坛上与经典文学并驾齐驱的“自我虚构”(autofiction)写作的代表作家之一。auto(“自我”)这一前缀意指autobiographie(“
人物 | 从特工到作家 1952年,伊恩·弗莱明(1908—1964)创作了第一部邦德小说《007大战皇家赌场》。这是他写作生涯的开始,也是他那稍逊于007传奇经历的结束。“新闻头条”之争1933年4月8日上午10点左右,一
人物 | 平林泰子:逆境中百折不挠 平林泰子(1905—1972)是经历了“二战”前后日本社会转型的一位重要女作家。为纪念平林泰子在文学上的功绩,在她的家乡——日本长野县诹访市建有平林泰子纪念馆,馆内场景再现了泰子生前起居室的样子,包括
艺术 | 朋克摇滚桂冠诗人 帕蒂·史密斯(Patti Lee Smith,1946— ),美国女诗人、歌手、表演艺术家,从1960年代末开始诗歌创作,著有《七号天堂》(Seventh Heaven)、《马群》(Horses)、《
艺术 | 坚定的和平主义者和东方题材画家 瓦西里·瓦西里耶维奇·韦列夏金(1842—1904),19世纪俄国写生画家、文学家、旅行家、民族志学家、军人、战地记者,俄罗斯最著名的军事画家之一。他出生于切列波韦茨(诺夫哥罗德省,今沃洛格达州)的一
书林无界 | 民族文化身份的自我重构:E.M.福斯特的东方文化认同 E.M.福斯特E.M.福斯特(Edward Morgan Forster,1879—1970)是20世纪英国本土作家,却与东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1924年他的《印度之行》(A Passage to
书林无界 | 走进《重新派遣》中的战争记忆 美国是个年轻的国家,却有着一以贯之的好战传统,其独立、扩张与守霸均离不开战争。有战争则必有反战,与之相应,美国文学中也涌现出不少优秀的反战作品,比如美国国家图书奖获奖作品《重新派遣》(Redeploy
文化交流 | 晚清史料价值最高的出使日记(下) 晚清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鸦片战争的隆隆炮声震撼了古老的封建帝国,从闭关锁国被迫对外开放,从农耕文明被迫面对工业文明。面对西方的挑战,开始有先行者将眼光看向了西方那些遥远的国度,开始用审视的眼光看向
“大家”阅读 | 如何发现新事物 “大家”阅读互联网时代,读者并不缺乏信息,但一些真正具有传播价值的内容,却往往淹没于信息洪流之中。力求将最有价值的信息,最有锐度、温度、深度和多维度的思考与表达,最值得阅读的网络优质原创内容,快速呈现
采风 | 与世界不期而遇 两家书店(上) 世界很大,总得去看看。哪个城市曾留下你的足迹?你又曾站在哪片天空下遥望故乡的方向?离开时,你舍弃了什么?归来时,你带回了什么?你站在世界一隅,你仍然是你。你已不再是你——你看过的世界都成了你。因从事出
包罗万象 | 萧乾与蒋彝的交游 萧乾(1910—1999)是中国著名记者、翻译家、作家,20世纪30年代便以京派作家新秀的身份闻名文坛,1990年代以其散文书写引发了阅读和研究的热潮。蒋彝(1903—1977)的文名来自国外,他用英
包罗万象 | 英雄迟暮,“成龙IP”能否再创神话? 影片《急先锋》(2020)讲述的是秉承传统镖局“侠肝义胆,使命必达”信念的华人国际安保团队“急先锋”,辗转全球各地惊险营救人质,并阻止“北极狼”犯罪集团惊天阴谋的故事。该片是功夫明星成龙与著名导演、动
包罗万象 | 韩国汉语教学现状 韩国的汉语教育相较于其他国家开始得比较早,发展也比较快,开展汉语教学的机构以及教学形式也相对丰富。汉语教学机构2000年,韩国兴起“汉语热”,此前韩国中小学开设的第二外语课程主要是日语、法语、德语等。
包罗万象 | 日本大学汉语教学现状 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世界范围内的“汉语热”持续升温。在日本,有近600所大学开设了汉语课程,日本关西大学内田庆市教授曾指出,汉语是日本最重要的第二外语。选择学习汉语的日本大学生数量仅次于英语,
文化纵览 | 枪支暴力成美国儿童第二大死因 枪支暴力成美国儿童第二大死因当下,美国死于枪下的学龄儿童人数急剧增加,凶杀案发生率约为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6~9倍,枪支暴力成为5—18岁儿童第二大死因。这一趋势使临床医学、公共卫生和政策面临的挑战越来
展示 | 寒桥 【作者】任红伏,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无他好,唯以摄影为乐,倏忽三十余载,已逾天命,尚有余梦,师造化,与路同道。夜来无声的雪,湮没了地上的尘嚣,呈现在眼前的竟是别样风光,静谧、素洁、典雅。桥上没有一丝人
展示 | 美泉宫里的《吻》 “现代艺术100年”画展(上海)海报上,克里姆特的画作将我的思绪一下子带回多年前的奥地利维也纳。那天在街上闲逛,阳光洒在路边的海报上,金光闪闪,让人睁不开眼睛,那正是克里姆特的《吻》。这幅画仿佛有一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