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长书 | 从读懂梁思成开始 供批判用的“古书”梁思成一九四三年所著《中国建筑史》,原名《中国艺术史建筑篇》,一九五五年以油印本印出时改为现名。此书与梁思成的《图像中国建筑史》均成书于抗日战争末期,是梁思成学术生涯第一季,即中国古
短长书 | 丁龙史实两甲子解谜 二十多年前,我翻译阐释人类学家克利福德·吉尔兹《地方性知识》时记得他说过:在文化人类学界,似乎有个定律,那个说了“因”的人往往就该说“果”。虽然丁龙个案算不上典型的人类学课题,但它却是个因文化碰撞而激
短长书 | 随李零先生回家(上) 父亲有老家,我没有。即便我的履历表上籍贯一直写的是江苏丰县,可那就是个抽象的概念,不会常驻自己的心里。读老一辈学者的书,才慢慢知道家乡的意味。费孝通先生的开弦弓、林耀华先生的古田,都是让他们魂牵梦绕的
短长书 | 纪念老师李泽厚 如我所见的李泽厚思想光谱李泽厚的重要地位已经在思想史上留下了足够深的印记,无人可忽视他对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思想解放的巨大影响。在李老师的大量写作里,有些是时代之作,有些是关于问题之作,那些“时代之作”有
短长书 | 废纸·档案·感情 我父亲沈昌文在一篇纪念陈原先生的文章中提到他们之间的交流常常要借力于外文。“同我讲外国话时多半是彼此工作中出现的无可奈何的事情。”何以“无可奈何”?按照我的理解是因为某些意义是在外语和母语中间产生的。
短长书 | 徐志摩藏书与约瑟夫·康拉德 一九三一年十一月十九日,徐志摩罹难殒逝。其身后藏书,多归松坡图书馆。事实上,直到近年,我们才有机会知道,尽管徐志摩曾于松坡图书馆任职数年,主持购藏工作,可他生前并没有捐书给松坡图书馆的打算。一九三0年
短长书 | 汪宁生与顾颉刚的学术交谊 一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顾颉刚在读书和外出考察的过程中,意识到边疆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内地偏僻地区的民俗有助于解决古史问题,从而撰写了一系列读书笔记,渐次在《责善》半月刊发表。一九四九年,他选择其中一部分
短长书 | 何以奇幻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法国文学批评家茨维坦·托多罗夫写过一本《奇幻文学导论》(Introduction à la littérature fantastique )。这部小书不到两百页,因其对奇幻文学的
短长书 | 危弱之际的保岛行动 咸丰十一年(一八六一)夏, 一队清军乘船从瑷珲溯江而上,进行一年一度的边界巡查,行至著名的雅克萨(俄名阿尔巴金诺)江面,发现沙俄移民居然在右面的岛上大肆垦种,立刻登岛阻拦。官兵平毁了俄民搭建的窝棚之类
短长书 | 帝国下腹部的脂肪 进行古代人物身体史的考察,人们会注意到地位高贵者因生活安逸形成特殊肥胖体态的故事。尊贵者的画像,甚至可见表现“腰腹十围,踞坐一榻适满”的体型([清]孙衣言:《候选训导洪君墓志铭》)。“以肥瘦知贵贱”(
短长书 | 公司,“准政治制度”? 大公司的“上帝之城”在出版于一九五四年的《二十世纪的资本主义革命》(T h e 20t hCentury Capitalist Revolution )一书中,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家阿道夫·贝利(A.A
短长书 | 之不拉与海乙那 一就一门手艺来说,鲁迅谈得最多的是翻译,比起谈写作,可谓不厌其烦,苦口婆心。只涉及“译文”的,如为翻译作品或者集子作序跋,鲁迅全集里可能多达近二百篇,其中会不同程度地说到译文和引用译文 真正涉及翻译这
短长书 | 大清钦差会见童年罗素记 事情的缘起,为一八七七年初春的一个星期天的午后,清朝驻英公使馆一行四人应邀前往罗素公爵家拜访。事后三位参与者留下记述,分别为正副钦差大臣郭嵩焘、刘锡鸿以及翻译官张德彝。所谓童年罗素,就是后来成为大哲学
品书录 | 制度的重量 李文杰探讨晚清朝会与文书制度的新书有一个有趣的名字:“辨色视朝”。这个出自《礼记·玉藻》的典故,说的是君臣天色方明即开始理政, 具体到晚清,醇亲王奕列举他所亲见亲闻的几位皇帝的作息时间表,说道光年间“
品书录 | 被侮辱与被损害者的明治维新 一八六八年的明治维新被视为日本近代史的重要转折点,旧有的封建制度被新型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取代,日本自此走上了富国强国之路。长久以来,日本人也将明治维新开启的明治时代视为光辉四射的盛世。深受日本民众喜爱
品书录 | 当代“诗教”的可能性 近读陈平原的新书《文学如何教育:人文视野下的文学教育》,发现该书对人文学的社会实践可能性做了一次重要的思考。在这个人文学科不敌自然与社会科学而日渐式微的时代,陈平原不只呼吁“理直气壮且恰如其分地说出人
品书录 | 印度测绘局的“地图开疆” 十九世纪以来,英帝国殖民主义者通过印度测绘局(theSurveyofIndia)的地理调查和地图测绘,将印度从异国情调和未知区域转变为明确且可知的地理实体。地图是英帝国获取海外本土知识,进行殖民统治不
品书录 | 日本国宝《真草千字文》之辨 作为识字的启蒙教科书,同时也是习书的文本,《千字文》不仅在中国千载流传,而且在同为汉字文化圈的东亚诸国,尤其是日本,也流传广泛,影响深远。从《古事记》中百济王仁的传说记载可知,《论语》《千字文》是最早
品书录 | 斛律明月之箭 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第五回中,讲述了一个铁木真和众人弯弓射雕的情节,郭靖在哲别指导下,一箭射落双雕,成为书中所说的“射雕英雄”。这个随着小说、电视剧流行而广为大众所熟知的名号,历史上其实早有由来。北
品书录 | 华夷观的“频谱” 一“在现代世界,国族主义以其空前的力量,左右着历史进程。”(谭凯:《肇造区夏:宋代中国与东亚国际秩序的建立》,殷守甫译,I X 页,下引此书只注页码)尤其是在新冠疫情遍及全球的今天,民族国家之间的尔疆
品书录 | 从大数据神话拯救隐私 一博尔赫斯曾写过一则短故事,在这个故事里,他描述了一片遥远的陆地,那里的地图学达到了荒谬的极端:地图师们雄心勃勃地绘制了一张精确的地图,跟整个帝国的比例是一比一。博尔赫斯讽刺地写道:子孙后代根本找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