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长书 | 告别贫困,当代的经济现实与凯恩斯的失算 一九三0年底, 约翰· 梅纳德· 凯恩斯正式发表了其于一九二八年完成的《我们后代的经济可能》(Economic Possibilities forOur Grandchildren )一文,在席卷全球
短长书 | 士绅共和国的乌托邦 对于现代中国的政治实践而言,传统社会以士大夫为主体的精英政治如何转型为现代中国的大众政治或者说民主政治,是一个根本性的历史议题。而弥漫着强烈的精英意识的张东荪无疑是考察这一历史转型极为有效的个案,他的
短长书 | “齐王”为何终不前 为钱穆回忆录《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做些“背景重建”工作,是这几年笔者的一个持续兴趣。随着工作开展,发现其中确实有一些重要问题需要更细致的讨论,推进方式除了钱穆本身史料的拓展外,另一个方式是“对看”。
短长书 | 折芳馨兮遗所思 二00四年十月的一个下午,《读书》编辑部正在准备下一期的稿件。同事孟晖向我推荐一篇关于契诃夫戏剧的稿件,她满脸兴奋,说这是难得一见的、真正理解了契诃夫戏剧的文字。在《读书》杂志的几位编辑中,孟晖对于文
短长书 | “铁袈裟”与碎片的气象 历史写作的“碎片化”,是近年来史学界争论较大的一个问题。但这里所说的不是比喻意义上的“碎片”,而是取其本义,指的是可触可感的实物,因此与史学界的争论没有直接的关系。艺术史研究从某种意义上说,便是起于碎
短长书 | 苍蝇与艺术 唐人张彦远或许是最早记录中国名家画蝇的文人。其《历代名画记》第四卷中就载有三国时期吴国人曹不兴画蝇的故事:“孙权使画屏风,误落笔点素,因就成蝇状,权疑其真,以手弹之。”随后,张彦远还补记了另一画蝇轶事
短长书 | 法律与自由主义技术伦理的嬗变 在传统农业时代,技术只是辅助人力零星地使用,技术伦理问题不足以成为思想家的核心议题。至少要到十八世纪工业资本主义兴起,当大规模技术设施、技术装置和技术工程逐步推广时,才产生了所谓的技术伦理问题。而在这
短长书 | 金凤花的秘密 《苏里南昆虫变态图谱》(一七0五年)中的金凤花插图“没有得到荷兰主人善待的印第安人,为了不让子女像自己一样沦为奴隶,他们用[这种植物]的种子堕胎。”十七世纪探险博物学家玛丽亚·梅里安在《苏里南昆虫变态
短长书 | 法兰西无大学? 在欧美众多国家中,恐怕少有如法兰西这样一个民族,既擅长“立”得气势恢宏,又敢“破”得义无反顾,但无论是立与破,它成就的似乎总是他人,有一种墙内开花墙外结果的吊诡。政治、思想与社会风尚如此,高等教育亦然
短长书 | “对位”之思 作为当代著名的文学与文化批评家、社会批评家,爱德华·W. 萨义德在文学、文化、音乐、历史、政治等多个领域都留下了重要的印迹。而时人在检视其丰富的文化遗产,尤其是他的人文主义思想时,很难不注意到一个具有
短长书 | “天下文章,莫大于是” 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因堂说人,由远而近、纵论古今,文章虽有褒贬,却含着满满的善意,获人称赏,说是“天下文章,莫大于是”,引起我的共鸣。“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金圣叹深谙其中三昧,说:“古人著书,
短长书 | 无处安顿的女性 “男主外女主内”是中国人再熟悉不过的性别角色设定。时至今日,选举平等、同工同酬,女性已然合法地走入公共世界,却仍时刻需要回应这种社会期待。女性依然在努力冲破这个设定,更有甚者,会将所有相关问题上升为性
短长书 | 香奈儿·米勒的战斗 一位性侵受害者决定夺回自己的名字。她叫香奈儿·米勒,有一半华人血统,一半犹太血统。二0一五年一月十七日,她在酒后无意识的状态下,于美国斯坦福大学校园内被在校学生布罗克侵犯。从此开始,在长达四年的司法过
短长书 | 利奥塔之死 多柯河起始于果洛和色达,在穿过壤塘和阿坝后汇入大渡河的干流。一九三九年,民国政府在“二战”爆发后批准法国探险家利奥塔和吉尔伯特(也译成桂博)进入巴颜喀拉山东段,寻找多柯河的源头。在色达,一小队牧民伏击
短长书 | 暗杀与逃跑 一八八一年三月一日,圣彼得堡的一驾马车旁突发巨响,瑞典人诺贝尔研发的硝化甘油引爆装置再次发挥作用。一批自称人民意志党的人将它投掷出去,炸伤了马车旁的卫兵和车夫。此时车内之人不顾劝阻,执意下车查看卫兵伤
短长书 | 本朝无名臣亦无奸臣 雍正、乾隆之际,有位名儒,叫尹会一,官至河南巡抚,还是个大孝子,曾得乾隆帝赐诗,褒奖孝行。他有个儿子叫尹嘉铨,做过刑部司官,最后在大理寺卿任上退休——大理寺参与司法复核,与刑部、都察院合称“三法司”,
品书录 | 中西之际,方是思想要冲 由于总在念着“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的古训,也总在勉励自己务必要“慎终如始”,所以一般来说,只要我认准了又干上瘾的学业,无论是我所创办的丛书、所主持的杂志、所发起的机构,乃至所从事的治学活动,总还被公
品书录 | 《哈德良回忆录》中的病与医 一一九三四年的底稿只剩下一句话:“ 我瞥见了死亡的身影。”犹如画家面对着地平线,把画架忽而挪到右边, 忽而挪到左边,我终于摸索到了这本小说的透视点。一九五二年十一月,法国作家玛格丽特·尤瑟纳尔(Mar
品书录 | 洪业先生读过三遍的书 一九一四年八月, 二十四岁的清华毕业生李绍昌留美,入耶鲁大学,从二年级读起。他修习的课程有五门:英文学、逻辑学、生物学、经济学、德文。李绍昌学德文大概颇下功夫,他在一九一四年十一月十四日( 星期六)的
品书录 | 美术史研究与写作的“人间情怀” 对于美术史的价值立场与呈现范式,我内心一直有一个疑惑:美术史到底是写给谁看的?作为学院知识生产的一个构成,美术史研究与写作显然要面向专业学者、美术家与学生,要服务于美术教学与科研,要赓续一种神圣且又自
品书录 | 面对“脆弱”,我们还能善始善终吗? 一“好人不可能被伤害。”(Nothingcanharmagoodmaneitherinlifeorafterdeath)这句话出自苏格拉底,由柏拉图对话集的《申辩篇》给出出处。对此,玛莎·纳斯鲍姆阐释
品书录 | 困在大理石中的天使 一八八三年,《泰晤士报》这样评价已去世两年的英国保守党首相本杰明·迪斯雷利,他和别的保守党领导人不同,他愿意信任并走近人民,他相信不同阶层的英国人,无论是富可敌国的上层人,抑或收入微薄的普通人,都有保
读书短札 | “草隶”追原 “草隶”之名,初见西晋潘岳(安仁)《杨荆州诔》:“草隶兼善,尺牍必珍。”潘岳所谓“杨荆州”指西晋荆州刺史杨肇,字秀初(《书断·杨肇传》曰“字季初”),封东武伯,死后谥曰戴。他是潘岳父亲潘芘的好友,也是
读书短札 | “今删其要”解 《汉书·艺文志》是在刘歆《七略》的基础上删改而成,其序云:“今删其要,以备篇籍。”此句颇不易理解,唐颜师古注云:“删去浮冗,取其指要也。”于删下加一“取”字,显系增字作解,若如此解,则当作“今取其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