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透视 | 七夕爱情传说与蜀文化的影响 摘 要:从汉代开始的以牛郎织女传说为主线的七夕爱情传说一两千年间深植民间。其间历代蜀中道士、文人的记载、传播的作用阙功至伟。七夕爱情传说丰富了蜀文化的内容,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关键词:严
文化透视 | 了解四川,知各地风土民情 摘 要:一方天地成一方水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民,一方人民有一方风情。从世代传承、丰富多彩的四川风土谚语中,我们可以欣赏到四川各地的锦绣河山,感受到各地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品尝和了解到各地风味独具
文苑漫步 | 从“宇宙意识”看中国新诗现代化道路 摘 要:“宇宙意识”是梁宗岱诗学的重要观点。他认为,具有“宇宙意识”、追求“纯诗”是中国新诗实现现代化的必要条件。诗集《诗四十首》是杜运燮早期诗歌的合集,体现了杜运燮第一阶段的创作特征和诗学思想,也充
文苑漫步 | 蜀风独韵的走笔 摘 要:竹枝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独特的体裁。有清一代,或创作于边地或描述边地山川风貌、民风民俗的竹枝词在四川大量涌现,其涉及地域广泛,涉及民族众多,内容丰富多彩。清代四川边地竹枝词特点突出,集中展现
文苑漫步 |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泰国三国文化热 摘 要:泰国也有三国文化热。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推动两国民众共同感兴趣的三国文化的互联互通,对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是一种互惠的机遇,尤其是可以将泰国文化中没有完全展示三国原著故事所传递的思想进行讲
艺术长廊 | 画无言却有声 摘 要:陈子庄先生是20世纪中国画变革时期一个承上启下的杰出艺术家。他的作品具有独特的学术价值、社会价值和市场价值。他重视人格修炼和生命感悟,从传统文化中来,又吸取西方文艺理论,使作品达成了与自然、与
艺术长廊 | 张大千笔下的四川广元山水(上) 摘 要:在中国绘画史上,有关张大千绘画作品的研究和文章可谓浩如烟海。不过,从专题的角度来研究张大千画过哪些关于故乡四川的山水作品的文章,目前极少;而对他在游历四川广元期间曾绘过什么作品,可以说几近空白
艺术长廊 | 徐无闻先生旧藏《晋杨世明阙》拓本考释 摘 要:晋枳杨府君碑(即杨世明阙)立于东晋隆安三年(公元399年),出土于晚清,时拓本甚多,惜今仅见一页,为徐无闻先生收藏。上有一百五十年间若干学者考证题签,殊为珍贵。关键词:戴正诚;易均室;徐无闻偶
艺术长廊 | 《王褒寻访“金马碧鸡”》汉画像略考 摘 要:四川新津出土的五号东汉石棺侧面雕刻一幅画像,《中国画像石棺全集》一书将其定名为《持节方士访仙》,把画像所表现的内容释读为西汉汉武帝时期的方士公孙卿持节寻仙。我们认为画像反映的内容应该是西汉宣帝
艺术长廊 | 烧沟61号汉墓“虎食旱魃”新解 摘 要:洛阳烧沟61号汉墓的门内额处绘有“虎食旱魃”图,简报称红衣、红叶、飞鸟等象征旱情,翼虎噬魃具有除魃消旱的寄意。然而汉晋文献中对度朔山之大桃树、天鸡、神荼、郁垒的描述与图中关键要素均可对应。树杈
艺术长廊 | 柳宗元说书法 摘 要:唐代传世的著名书法家有欧阳询、张旭、颜真卿、柳公权等。柳公权是柳宗元的同族,他书法出名是在柳宗元死后。柳宗元也是唐代的书法名家,可他的书法作品没能传世,就像柳诗被他的文名罩住了一样没能得显。今
巴蜀文化 | 䣢江的密码 摘 要:䣢字拆开来看,反映的是远古大洪水时期古蜀先民治理水患的足迹与智慧,暗示了古蜀王率领族群推进到成都平原大湖面的西岸边界。其时处于渔猎与农耕杂处时期,相当于新石器向青铜过渡的时代。关键词:䢺江;耤
巴蜀文化 | 略论长江流域水文化地标 摘 要:作为我国“五岳四渎”中“江、淮、河、济”四大渎庙之首的成都江渎庙,在历代王朝的名山大川国家祭祀中,曾经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堪与“五岳”齐名。可惜,曾经辉煌的成都江渎庙已不复当年,并在1966年
巴蜀文化 | 还原成都皇城边上的福感寺 摘 要:成都旧皇城边上曾有一座建于隋以前的福感寺。从出土文物典籍记载来看,它的建筑格局宏大,气象恢弘,许多大德高僧官吏、文人汇聚于此地,发生了不少有趣的故事。关键词:益州石门街;刘禹锡;玄奘;九层木塔
巴蜀文化 | 四川传统制茶技艺的历史及其社会文化价值 摘 要:四川传统制茶的技艺精湛,历史悠久,是中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从秦汉魏晋时期的“采茶作饼”,到唐五代的饼茶、散茶,明代的蒸青烘炒法,清代的边茶,直至进入20世纪的茉莉花茶,川茶在两千多年的发展
论语说文 | “斯人”“是人”考辨 摘 要:《孟子·告子下》有“天降大任于是人也”句,刘少奇同志《论共产党员的修养》(1949年修订本)引用时,“是人”作“斯人”。这是少奇同志故意为之。因“斯人”有“美人”之意,其为有乡土情怀的人。少奇
论语说文 | 外来词元素的现代汉语词汇古今考(二) 摘 要:在现代汉语的词汇里,有大量的外来词(包括意译与音译)。外来词的进入,极大地丰富了汉语词汇,特别是极大地丰富了现代汉语词汇,而这一过程依然在当代进行。考察外来词元素的现代汉语词汇之面相,可揭示古
论语说文 | “三不知”与“一问三不知”辨析 摘 要:“三不知”与“一问三不知”两个典故虽都出自《左传·哀公二十七年》,却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三不知”是说不知事情的“始、衷、终”,与问答无关;而“一问三不知”则是说对别人提出的问题,或许不知道答
文史信息 | 蜀中学人新贡献:文献整理研究的巨大创获 摘 要:中华书局2023年出版的由赵义山主编的《全明小说寄生词曲辑纂》在学术界产生了重大影响。2023年7月22日,在深圳举行了该书的首发式和专家座谈会。与会专家、学者围绕该书的辑纂过程与体现出的学术
文史信息 | 绝世有才女千载得知音 摘 要:本土作家谢天开教授的新著《薛涛传》有两个特点,一是将同情理解与完整再现进行有机结合;二是将学术价值与文艺价值予以水乳交融。关键词:求真可信;雅俗共赏;一二瑕疵在与老师、朋友、学生、读者的交流中
文史杂谈 | 姜子牙封神 摘 要:姜子牙的故事先既见载于上古典籍,又盛传于民间,不仅在民俗学上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中国神话/宗教学(包括道教和民间宗教)的演进也产生了积极影响。它催生了《封神榜》,并成为使之流传民间的一个重要
文史杂谈 | 《永泰县新修孔子庙记》非文同所作考 摘 要:《永泰县新修孔子庙记》一文不见于《丹渊集》,旧志多署为文同所作,后世《全宋文》《文同全集编年校注》等书均将此文作为文同佚文收录。其实《永泰县新修孔子庙记》作者并非文同,误署文同始自清乾隆五十一
文史杂谈 | 北宋盛世里的君臣 摘 要:成就北宋盛世的主要原因一是有一个相对和平安定的内外环境;二是施行仁政,政治相对清明,君臣一般能勤政亲民;三是重教兴文,人才辈出。此外,皇帝选才用人的政策对头,善于纳谏,畅通言路。关键词:宋太祖
文史杂谈 | 范仲淹的襟抱情怀 摘 要:《岳阳楼记》的经典之处,在于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中国式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少时清苦的范仲淹,心中就萌生了忧国忧民的因子。踏入仕途后,他心怀社稷,为国效力,既有名垂青史的丰
文史杂谈 | 陕甘总督升允《奏请将御史安维峻开复原官片》钩沉 摘 要:在清宣统元年某号《政治官报》中,刊登有陕甘总督升允当年卸任前所呈《奏请将御史安维峻开复原官片》。文中概述安维峻于光绪二十年言事获咎后被革职遣戍、延期释回,以及在甘肃纂修本省通志等事迹,并对安维
文史杂谈 | 鸳鸯未必不分离 摘 要:一直以来,人们都以为鸳鸯雌雄双居,永不分离,故把这鸟儿作了忠贞爱情的象征。但文学作品里的鸳鸯与自然界里的鸳鸯还是颇有些距离。自然界里的鸳鸯,对爱情并不很专注,生活也并没有那么浪漫悠闲。关键词:
文史杂谈 | 从“老子化胡”说佛道之争(六) 不过,尚须指出的是,南北朝之际,道教虽然排斥佛教,但并不主张杀害佛教徒。从北魏道士寇谦之开始就一直保持着这种态度。公元439年,北魏灭北凉,崇道的魏太武帝捕获替北凉守城的僧军3000名,下令剿杀;幸得
文史杂谈 | 成都与德国有关方面早期交往的档案印记 摘 要:成都市档案馆馆藏历史档案表明,20世纪上半叶,成都与德国在外事、商业、旅游、教育科研以及其他方面颇有交往。从结果看,早期的成都与德国有关方面的关系以德国来成都的单向交往为主,保持了“尊重与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