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 减碳发展,添彩未来 碳元素对生命至关重要,我们目前已知的所有生命都是碳基生命。在科学家搜寻地外生命时,一些与生命活动有关的含碳化合物是重要的标志物。但在地球这个生命的摇篮上,随着气候变化愈加剧烈、全球变暖不断加速,二氧化
前沿 | 禽流感如何跨越物种传播 鸟类和哺乳动物之间存在显著生物学差异,这通常可防止禽流感从鸟类传播到其他物种。因此,要感染哺乳动物,禽流感病毒必须发生变异以克服两个主要障碍:进入细胞的能力和在细胞内复制的能力。要引起大流行,它还必须
前沿 | 频繁切换视频会让人感觉更无聊 很多人为了缓解无聊情绪,会在社交平台上观看短视频。加拿大科学家开展的一项最新研究称,为缓解无聊情绪而频繁切换视频(粗略观看视频部分内容),实际上可能让人更无聊,对内容更不满意。相关论文发表在最新一期《
前沿 | “冷涡蓝”是什么蓝 近期,我国华北地区的天空呈现出一种特别的蓝色,透蓝的天空中白云朵朵,被网友形象地称为“美颜蓝天”。这种蓝天在气象学上被称为“冷涡蓝”。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马学款介绍,冷涡是在对流层中高层存在的具有冷中
前沿 | 冰盖融化使南极海底隆起 南极洲并不是看上去那样平静,冰盖之下的地形正经历着变形的过程,这是诸多环境因素导致的。最新研究表明,南极冰盖之下的隆起地形可能对未来海平面上升产生重大影响——冰盖融化导致下方基岩重量减轻,从而使其逐渐
前沿 | 40岁和60岁是衰老“加速点” 人的衰老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线性过程,而是在特定的年龄会发生剧烈的变化,尤其是在40多岁和60多岁时。研究人员对成年人体内1.1万个分子进行长期测量后发现,81%的分子在这两个年龄段会发生显著变化。该研究
前沿 | NASA 毅力号开启火星新挑战 近日,美国宇航局的毅力号火星探测车正在火星上迎接一项新的挑战,这辆六轮探测车在过去 3 年半的时间里一直在火星杰泽罗陨石坑的底部漫游,于8月28日开始向坑顶攀登。毅力号将攀升 305 米到杰泽罗陨石坑
前沿 | 科学家观测到迄今最重反物质超核 基于在美国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上开展的碰撞实验,来自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所等中外单位的科研人员,首次在相对论重离子金金碰撞中观测到一种新的反物质超核——反超氢-4。这是迄今科学家观测到的最重反物质超核。相
科学探奇 | 科学家培育出“迷你大脑”最终会产生意识吗? 上世纪80年代,美国哲学家希拉里·普特南提出了著名的“缸中之脑”思想实验。而过了不到半世纪的时间,生物学家们已经能在实验室培养皿中培育出现实版的“缸中迷你大脑”——脑类器官(brain organoi
封面故事 | “碳”索之路 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向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体现。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双碳”目标实施进度进行具体部署后,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工作方案》,明确到202
封面故事 | 构建碳排放双控体系国务院推进“双碳”方案落地 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向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体现,在各方关注下,构建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以下简称“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正式提上日程。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双碳”目标实施进度进行
封面故事 |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中共中央关于进一
封面故事 | 碳中和江湖 “碳中和”浪潮席卷全球,已经成为全球共识。据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撰写的《2023全球碳中和年度进展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9月,全球已有151个国家提出碳中和目标,覆盖92%的GDP(PPP)、89
封面故事 | 第二次青藏科考成果显示青藏高原每年碳盈余超过6500万吨 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成果发布会日前在西藏召开,发布会集中发布本次科考十大任务7年来的重要成果。科考发现,作为亚洲水塔的青藏高原正在变暖、变湿、变绿。过去15年,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呈现整体趋好态
封面故事 | 为了“碳中和”,青藏高原上的石头也在努力 青藏高原的石头很努力一提起“吸收二氧化碳”,你会想到什么?树木和海洋可能会此刻闪现在你的脑海,顺便勾起你去户外亲近大自然的愿望。不过,有一个答案可能常被忽视,那就是岩石。在捕获与储存大气CO2的过程中
封面故事 | 陈发虎院士:青藏高原助力实现碳中和潜力巨大 青藏高原是我国的生态安全屏障,面积达262万平方公里,生态系统类型丰富,自然保护地占区域面积的40%以上。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背景下,青藏高原可以为实现“碳中和”发挥哪些作用?“国家碳中和任务艰巨,作
封面故事 | 节能环保产业年增7%如何实现? 近期印发的《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下称《意见》),将“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作为“加快产业结构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部分,并首次明确到2030年节能环保产业规模达到15万亿元左右的量
封面故事 | 碳中和进程中AI扮演什么角色 当今世界,人工智能(AI)正迅速成为技术创新的核心。然而,随着AI技术的广泛应用,其对环境的影响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一些人将AI视为一种“碳炸弹”“碳老虎”,担忧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潜在负面影响。事实真
寰宇内外 | 湿地里的鸟世界 短耳鸮短耳鸮,体型矮小,体长仅38~40厘米,也叫夜猫子、猫头鹰、短耳猫头鹰等,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耳簇羽短小,几乎不外露。栖息于低山、丘陵、苔原、荒漠、平原、沼泽、湖岸和草地等各类环境中,尤以开阔平
真相 | 蛋黄颜色越深营养越高?一动就出汗是身体虚? 蛋黄颜色越深,营养就越高?流言内容:蛋黄是鸡蛋中的精华所在,营养物质会通过蛋黄体现出来,颜色越深,营养价值越高。真相解读:并非如此。蛋黄的颜色,受到母鸡的年龄、品种、健康状况,饲料成分及色素的含量等多
聚焦 | 假身份入院产子代孕产业隐身公立医院 8月26日,微博认证为“打拐志愿者”的博主上官正义发文称,青岛某代孕公司勾结三甲医院医护人员非法行医,参与地下实验室取卵、胚胎移植活动;并以5万元不等的价格售卖出生证明,合作的医院涉及多个省份。“你帮
聚焦 | 充满争议的代孕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 医疗资源短缺时,谁应该优先被救治?患有先天重疾的婴儿是否应该生下来?如何正确看待代孕?你愿意捐献器官吗?治疗无望时,是否有权选择安乐死?……这一系列随着医疗技术进步而出现的生命伦理难题,是与我们每个人
专栏 | 加强保护利用,让文化遗产绽放时代光彩 日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和“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我国世界遗
地球故事 | 多方协作打赢珊瑚“保护战” 家住广州的唐峰一家原本计划暑假前往泰国皮皮岛潜水,不得已改了行程。作为全球潜水爱好者的热门选择,皮皮岛国家公园近期宣布,由于海域内珊瑚白化现象严重,暂停部分浮潜项目。近年来,珊瑚礁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生存
万象 | 未来“月球城”怎么建 近日,意大利科学家透露他们发现了第一个“月球洞穴”,推动月球科研和人类探月计划都向前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这个熔岩管洞穴可能被选为月球基地,它可为人类提供庇护所,躲避恶劣的月球表面气候,还能支持人类对月球
文化 | 正定与敦煌之间,文明回响千年 正定与敦煌,在我国陆地版图中分居一东一西,两地相去数千里。但倘若你听过这样的故事,很难不为之惊奇:千余年前,无名画工遥居大漠,在莫高窟中描绘着正定的山川风貌与市井繁华;近百年前,仁人志士不惧战火,在两
人物 | “新时期铁人”王启民一生一心一事一闯将 王启民。图片|中科海镁8月19日11时58分,“人民楷模”王启民在河北廊坊中石油中心医院逝世,享年87岁。他一次次依靠科技创新挑战油田开发极限,为大庆油田连续27年年产原油5000万吨以上提供了重要的
科学课堂 | 为什么沾了油的纸会变透明 在品尝着外酥里嫩的炸鸡或浓香四溢的比萨时,不经意间,我们或许会发现沾上油污的餐巾纸逐渐变得透明,如同薄雾般的面纱被悄然揭开。这样的小插曲在日常生活的餐桌上屡见不鲜,尽管它发生得如此常见,却很少有人对这
观园拾萃 | 鱼儿也能“说话”? 亲爱的朋友,你是否听说过人鱼的传说?是否听说过塞壬的故事?《海的女儿》中小美人鱼的歌声据说非常动听。但这毕竟都是传说和童话里的事,那在现实生活里,鱼儿会说话吗?如果鱼儿不会说话,那么彼此之间如何传递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