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原创版2022年第5期

读者·原创版

读者·原创版2022年第5期

月刊 文摘文萃

简介

《读者:原创版》杂志内容涉及社会、话题、职场、情感、人物、婚恋、美文、资讯等。内容形式新颖丰富、原创首发内容集粹,集报道、访谈、言论、评论、随笔、故事、散文、图片等多种形式与一体,与《读者》和时代精髓一脉相承,又散发着自己的独特气质。

目录

开卷 | 演给自己的喜剧

在墨尔本定居不久,我们赶上了一年一度的喜剧节。整个喜剧节持续12天,世界各国很多喜剧艺术家和脱口秀演员都来墨尔本表演。喜剧节的最后一天,我和妻子刚好在一个分会场附近,闲来无事,那就进去瞧瞧吧。还有几分

特别报道 | 共同生存

如何与其他生物和谐地共存于这个蓝色星球上—第一次工业革命至今,这个命题从未有过最优解。人类和地球上大部分碳基生物一样,仰赖资源存活,很不幸的是,对于我们这些智人来说,赖以生存的大部分资源恰好就是其他生

特别报道 | 又见天鹅

一在我老家东边的湿地见到天鹅了,它们已是第二年来这里了。天鹅大致在每年的秋末冬初莅临,到来年三月,又返回南方。屈指算来,它们差不多每年在这里生活半年的光景。这湿地与别处湿地不同,它南与黄海相连,北与大

特别报道 | 最后的长牙象

一在2013年12月的一次拍摄之旅中,我看到了世界上最大的大象。我是世界上最后看到最大大象的活人之一。它的名字叫伊西洛,祖鲁语意思为“万王之王”。它住在坦贝大象公园里。公园位于南非的东北角,有稀有的沙

特别报道 | 大象为何重要

大象为何重要呢?因为就像任何野生动物一样,它们的生命在生物学上和历史上都与我们的生命联系在一起。它们与人类共享了90% 以上的基因组。因为它们是大象,因为它们在人类中所代表的意义,所以它们重要。它们激

城南旧事 | 美人难过酸嘢摊

一气候使然,岭南地区四季瓜果蔬菜丰盛。高温多雨的日子里,酸嘢成为令人们口舌生津的慰藉之物。酸嘢,岭南方言,“嘢”意为“东西”,故“酸嘢”是指腌制后带微酸味的瓜果蔬菜。应季的杧果、李子、莲藕、木瓜、番石

城南旧事 | 等一场夏日的雨

一三伏天,最期待的就是一场大雨。老人们都从家里搬了小马扎出来,坐在桥洞里乘凉,边摇扇子边说:“这是谁拿盖子把咱庄盖住了吗?也不刮风下雨,热死个人。”原本绿油油的树叶耷拉着脑袋,河边的蝉也不知道躲在哪棵

城南旧事 | 大姨的市井和江湖

一小时候,我有个误解,以为大姨是这个世界上最能干的女人。她的兄弟姊妹们,我妈少言寡语,大舅有点儿结巴,小姨虽然爱说话,但都是车轱辘话来回说;而大姨说起话来,既有强势的观点输出,又有有趣的故事支撑,利索

城南旧事 | 老陈其人

一老陈进门,提着左一包右一袋,东西都是从附近新开张的一家超市采购的。那家超市地段稍偏,生意冷淡,老陈不忍,遂把家里一应采买都移至那家超市。家里原本有其他超市的充值卡,让他先用完,老陈不肯,说要支持那家

城南旧事 | 面对面两列火车

一初中时,我和麻晓是那种一看到作文题目“我的好朋友某某”便会毫不犹豫地想到彼此的朋友。初中女孩的友谊,有点像爱情的雏形,连课间上厕所都要你等我、我等你。因为每天形影不离,连随口哼个歌都能同步。我们上学

人在旅途 | 逛早市

一我不爱逛商场,偏爱逛山、逛庙、逛早市。每到一个城市,我一定会逛当地的早市,因为早市中可见城市风土人情的细微处。上海一个叫陈翔的朋友知道我有这个爱好,就称我是“早市侠”,还说什么“云边磅礴日才出,锅内

人在旅途 | 李姐

一多年前,我在北京一家杂志社工作。杂志社福利不错,专门请人来给我们做午饭,每顿四菜一汤,荤素搭配,原则上每周菜品不重复。二十几个人的饭不好做。同事们来自天南地北,各有各的脾胃,有的不吃肉,有的不吃葱姜

心的对话 | 会用智能手机的妈妈

一妈妈是20世纪60年代生人,她这辈子最大的遗憾,是没有读过什么书,不认识字。智能手机一开始在她眼里就是一块板砖,智能不智能的,根本体会不到。妈妈学习使用智能手机的第一步是拨打电话。在一旁的弟弟指着屏

心的对话 | 什么伤心的话也不要留下

一回老家几天,一直没怎么离开过自家的屋子。临行的前夜,突然想出去走走。从家门口右转上街中心,再沿着街中心的长路一路往北,一直走到村郊原野,看到原野尽头丘陵的暗影。也许因为这条路是幼年的欢乐场。踢毽子、

笔端流云 | 江水微茫

用广口小底的玻璃杯喝水,如面对江水涣涣。宽广的水,汹涌在唇边。用这样的杯子盛水,放至微凉,里面加蜂蜜,再调上两汤匙的玫瑰花酱,水、蜜与花酱交融,其味微甜、微涩,至微茫。30多年前,我还是一个懵懂孩童,

笔端流云 | 月光下的河流

夜色缓缓下沉,仿佛一滴饱满的墨汁坠入黄昏。就在天地温柔交融的瞬间,我透过飞机的窗户,瞥见广袤无边的库布齐沙漠在幽静的月光下,犹如巨大的魔毯铺展在大地上。它被长年累月的大风吹出的每一道褶皱,似乎都在向着

无关风月 | 门外露营

一很多年前,我还住在北京通州,租住的房子就位于森林公园附近。丈夫喜欢在森林里骑行,小狗尾随其后。后来天气热了,小狗跑上一会儿就气喘吁吁,我们便卖了自行车买了辆摩托车,又在二手网站上购置了帐篷和防潮垫,

无关风月 | 跳完广场舞之后,我爱上了它

一以前看到一群大妈在公园广场上或小区空地上跳舞,我都抱着“只可远观”的态度会心一笑。大妈们脸上都带着欣喜的笑容,臃肿走形的身材摆出大开大合的动作,流失了胶原蛋白的松弛的皮肤泛着光泽,与“体衰”两个字根

无关风月 | 回声清灵

一橙红色的阳光从遥远的对岸追过来,钻过婆娑的树叶印在我身上,像移动的花朵,我走到哪里,它们就跟到哪里。这样的体贴有什么用呢?暮色正匆匆赶来,很快,太阳就会沉陷,花朵就会消失。何况已经仲秋了。可我必须到

百家杂谈 | 被白天困住的蛾子

大部分蛾子是夜行昆虫,白天很难见到它们的身影。科学家研究发现,它们靠月光来确认方向,如果把灯光错认成月光,那可就凶多吉少了—飞蛾扑火的惨剧,就是这么发生的。我们在白天看到的蛾子,大多就是因为它们夜晚被

百家杂谈 | 竹里家国

一公元353年,刚满10岁的司马聃已经做了9年皇帝,永和是他的年号,这一年就是永和九年。三月,东晋王朝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是交州刺史阮敷摧毁了敌人50多个碉堡,让交州完全归于东晋王朝统治之下;另一件就是

专栏 | 上岸

一我来自东北的一个小镇,家乡的普遍观念是女孩子找工作务必求稳,所以公务员、教师和会计成了热门职业。高考填志愿时,我听从爸妈的意见填了财务管理,后来顺理成章地成为一名会计。我其实并不喜欢和数字打交道,工

专栏 | 我奶奶

一我的奶奶名叫杨华英,1933年6月生,去年的冬至日辞世,虚岁89岁。殡仪馆来人接她走,用的红色袋子,他们说,是喜丧。奶奶的爸爸是烈士,生前是名小学教师。他参与了一次武装起义,起义失败,他被抓、被枪毙

专栏 | 自讨苦吃

饮食里,苦东西有不少。喝的有苦丁茶、咖啡、莲心。吃的有苦菜,像苦瓜;有苦果,像苦李子、胡柚;有苦粮,像苦荞麦;还有一种苦酒,虽然是自酿的,可实在不堪一饮,且不说它。苦苦菜,在小满时节常吃。这时正好青黄

文化瞭望 | 对于“生活”的最好讲述

海之魂:我的事业在大海上,注定了我的生活也在大海上。20多年的海上工作,使我的生活与大海融为一体,生活的每个细节都透出海的味道!每逢远航回家,妻儿都说我带着海的咸味归家。是啊,海风、海浪、海鸟、海景、

文化瞭望 | 思想碎片

从中国空间站的舷窗望向外面,蔚蓝的地球生机勃勃,它周围是深邃的宇宙,充满未知。除了看不够的美景,3次太空授课同样记忆犹新。我由衷希望通过意义非凡的太空课堂,激发青少年崇尚科学、求知阅读的兴趣。—王亚平

文化瞭望 | 笑话

笑话期中考试时,学校设了个诚信考场,无人监考,只开摄像头,老师发完卷子就走了。来到监控室,老师看了会儿监控,发现有个学生一直盯着摄像头。老师赶紧回到教室,大声问道:“怎么,没有监考老师就不会考试啦?”

文化瞭望 | 就喜欢你看不惯我又干不掉我的样子6

白茶 著类型:漫画人民文学出版社2022年3月《就喜欢你看不惯我又干不掉我的样子》系列漫画讲述了一只叫“吾皇猫”的猫、一只叫“巴扎黑”的狗和“铲屎官”少年一家人的生活趣事,这些故事汇集起来成为一场关于

文化瞭望 | 回到太空

特别推荐:回到太空导演: 金国威 伊丽莎白·柴·瓦沙瑞莉类型:纪录片从2002年3月14日SpaceX诞生,到2022年4月9日SpaceX载人龙飞船发射成功,运送首个全平民乘组抵达国际空间站,埃隆·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