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头条 | 第一功名只赏诗 小引宇宙无穷,人生短促。人的一生能有多少个四十年呢?李后主的《破阵子》词开篇就是:“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他抒写的是亡国之君国破家亡的苦痛,我所缅怀的,却是与《名作欣赏》长达四十年的山高水长之
本期头条 | 李元洛:诗文化散文的树旗人 一文学四大体裁——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就是四座山头。中国是一个文化大国,历朝历代文人的越野跑达人很多,他们都想得前三名,并把自己的旗帜插到显眼的位置。散文的大山上,李元洛的身影在哪儿呢?这位散文跑
本期头条 | 学术研究之外 诗人李商隐有名句云:“平生风义兼师友。”李元洛先生是我1978 年在岳阳师专(今湖南理工学院)中文系就读时的老师,自那以后至今的数十年岁月中,元洛师对我一直十分关照,一直真诚地帮助并指导我,即使人分两
本期头条 | 贯通古今,融汇中西 李元洛先生是当代著名的诗歌理论家、批评家和鉴赏家,先后出版诗歌理论、批评和鉴赏著作数十种,风行海内外,读者众多,影响深远。对他的卷帙浩繁的诗歌理论、批评、鉴赏著作进行全面的讨论和评价,不是一篇文章所能
本期头条 | 李元洛主要著述目录 一、诗歌理论、评论与诗词鉴赏《诗歌漫论》,长江文艺出版社1979 年版。《诗卷长留天地间——论郭小川的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年版。《诗学漫笔》,花城出版社1983 年版。《楚诗词艺术欣赏》,长
大家讲谭 | 唐宋文学编年地图里的诗词奥妙与文旅路线 今天主要讲四个问题:一是唐宋文学编年地图是怎么来的?有什么用?二是李、杜、苏、辛等唐宋诗坛的大咖们,一生到过哪些地方?唐诗宋词是不是在路上?是不是在远方?三是唐宋时期南北东西的国道有哪几条?哪些诗人走
大家讲谭 | 《水浒传》之风土 《 水浒传》里的暗黑风情秋水、杨早好:正是春光明媚时,咱们读《水浒传》已经是第四封信了。之前“可着头做帽子”,分别聊了水浒世界的“江湖”“忠义”和“男女”,这期的主题就是“风土”了。我查了查《辞海》,
青年在场 | 汉字革命”的历史与神话 关键词:汉字革命 汉字书写学 钟雨柔钟雨柔的汉译新著《汉字革命:中国语文现代性的起源(1916—1958)》(后简称《汉字革命》)译自2019 年出版的Chinese Grammatology :Sc
青年在场 | “发展”的隐曲与顿挫 绪论:直面“进化”的遗存从19 世纪以来,它就如同一头大象标本那样陈列在那里,本应显而易见,却因熟视无睹反被忽略。——安德鲁·琼斯《发展的童话:进化论思想与现代中国文化》(2011)王中江曾在著作中这
学会聚焦 | 主持人语:什么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真问题”与“大问题” 什么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真问题”与“大问题”?答案其实是开放的。所谓“开放”,既指对于这一问题的具体回答,也指提问行为本身。现代文学研究的“真问题”与“大问题”曾经不言自明:或是由更大的力量赋予,或
学会聚焦 | 学术研究的“预流”与“素心” 早在三十年前,就有学者说“我们的学科不再年轻”,时至今日,它自然更加“成熟”,但也因之产生出许多令人意想不到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面对数十年来不断积累的足称“汗牛充栋”的成果,常使人产生那种仿佛所有重
学会聚焦 | 现代文学文体形式研究 中国文学历来有重思想轻形式的传统,这一传统紧密联系着中国文化特征,影响非常深远,或者说已经融入中国人的文化血液中,很难改变。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自然也难以例外。环顾近年来的现代文学研究,虽然学科越来越拥挤
学会聚焦 | 语言问题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真问题 这几年学界有学术热点问题评选,我看后往往莞尔一笑,因为“热点”很容易冷却的。我研究的语言问题不温不火,不可能属于热点问题。但我自认为,语言问题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真问题,既不会过热,也不会太冷。“真”,
学会聚焦 | 现代文学研究如何关切“历史中的人” 前些年,王汎森在北大做过一场演讲,反思20 世纪史学中的“人的消失”问题。他认为20 世纪史学的一个倾向,是对非个人、非人格力量的不断发现,如结构、语言、团体、社会等,这也包括60 年代以后出现的“人
学会聚焦 | 答客问 主持人李浴洋兄要我也来参与答题,真是很看得起我。我虽然在中国现代文学专业里学习,获得了硕博学位,却没正经写过现代文学研究的论文。学位论文都偏重于晚清以降的近代,后来视野更有意放长远至于晚明以降的翻译文
精神肖像 | 周勋初先生教给我们的事 2023 年7 月3 日,江苏凤凰出版社在苏州的江苏书展上举办了《周勋初文集》的新书分享会,邀请到南京大学文学院徐兴无、程章灿、童岭三位教授,畅谈了周先生的治学经验、教学情况和生活日常。今天为大家分享
精神肖像 | 我的老师周勋初先生 年前我跟外子两次去看望老师、师母,一次是去给老师安装QQ音乐,知道老师喜欢听邓丽君、苏芮、毛阿敏的歌,这些歌手我也很喜欢,我因跟老师有同好而窃喜。一次还有雁平同行。两次老师都跟我们聊了一个多小时,问我
精神肖像 | 揆端推类 执一应万 凡是杰出的学者,不仅能够探索真知,贡献优秀的成果,更能够对学术研究本身进行思考,发展出新的方法、视野,为当下和未来提供新的范式。当代著名中国古典研究者周勋初先生,毫无疑问就是这样一类学者中的佼佼者。周
精神肖像 | 周勋初先生袪我文献之惑 2004 年5 月,我在完成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后随即攻读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专业博士学位,于2005 年初拟好“明末清初杜诗学研究”论文提纲后,一边阅读杜诗文献,一边着手部分章节的写作。然而,在按照论文提
精神肖像 | 在人间,在天堂,并无分别 年过不惑之后,逝去的师友、亲朋渐渐多了起来。起初离别的伤痛总是萦绕在心头,久久不能释怀。随着时间的流逝,又依稀觉得他们还在,只是一时间找不到联系方式,无法问候而已。这种不经意间的怀念,没有悲哀,只有难
精神肖像 | 我所认识的周勋初先生 一我在2024 年3 月12 日的早晨,惊闻周勋初先生逝世。那时,我正在武汉东湖湖溪河边的图书馆校对李辅燿日记。阳光正好,而消息大坏。李辅燿是两江总督李星沅长孙,其时日记写他晚年回到故乡长沙,每每多病
语文讲堂 | 徐中玉与朱自清的文字相知:以书评和国文教学为中心 关键词:徐中玉 朱自清 书评 国文教学徐中玉是古今中西兼通的大家,他在文艺理论、文学批评、文学研究与文学教育等方面的影响广泛而深远。如在现代文学研究上,后世学者折服于他对鲁迅的解读和阐释,经常引用他的
语文讲堂 | 是表达孤独还是自得其乐 关键词:李白 《月下独酌》 孤独 自得其乐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
百家茶座 | 惠州东坡 “一自坡公谪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江逢辰:《白鹤峰和诚斋韵》)江逢辰在清代诗人中名气不算大,但这两句诗的知名度可以说相当高。惠州,这个今天与深圳相邻的地级市,现在当然是名声在外,但在宋代之前,确实
百家茶座 | 秉烛者:一个关于“知识分子”的时代命题 近年来,当代文坛兴起了一股书写民国知识分子的风潮,当胡适、傅斯年、金岳霖、梁思成、蒋梦麟等一大批在中国近代史上闪现着光辉的名字于当代作家的笔下逶迤而来的时候,就不仅是对某种人文精神的接力,也是更多人“
百家茶座 | 功名一梦同驹隙,诗酒情怀胜少年 南京图书馆藏有一部《镜墀轩稿》,三册,为道光二十年至二十三年之日记残稿,用“镜墀轩稿”稿纸写成,涂改甚多,末有金叔远题识:此稿为龚君所著,其家住西庄,与杨遄飞极友好,同刻《幽光集》,余案头《幽光集》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