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作欣赏2024年第9期

名作欣赏

名作欣赏2024年第9期

月刊 文摘文萃

简介

文学评论刊物。介绍并帮助读者赏析古今中外名著。《名作欣赏》是鉴赏中外古今优秀文学作品的名牌期刊。荣获首届、第二届国家期刊奖,被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确定为“中国期刊方阵·双奖期刊”。

目录

学者档案 | 本体诠释汇中西,哲思治学作新儒

惊闻先生仙逝,直到此时仍不愿相信!初见讣告,吾与吾家罗先生大吃一惊,皆无法相信此事成真。犹忆去年底,成先生染病初愈,还作诗回应弟子们的问候:病中忆诸君致意白鸟海上来,数年失踪迹。今日突归来,仰首青草地

学者档案 | 明月不归沉碧海

一2024 年7 月4 日,我一大早带着放暑假的孩子到中大眼科医院去。刚坐上大巴,就在微信中看到成中英先生于美国夏威夷时间7 月2 日辞世的消息。发布者是成先生所在大学的熟人,消息应当属实,见朋友圈尚

学者档案 | 成中英先生学术简谱

编者按语先生1935 年生于南京,祖籍湖北阳新县龙港镇。祖炳南公,鼓励父惕轩公精读古书并治旧学。惕轩公对灾民有救济爱护之心,以杜甫和范仲淹为生活写照,有《灾黎赋》盛传一时,曾在南京文官考试中获第一名,

大家讲谭 | 卡夫卡的现代性

2024年是弗朗茨·卡夫卡逝世100周年,世界各地都在以各种形式举办各种各样的纪念活动。趁着这个热度,7月3日,也就是在卡夫卡诞辰141周年那天,山西大学成立了“卡夫卡与中外文学研究中心”,以这种方式

大家讲谭 | 《水浒传》之饮食

强盗们吃什么与想什么晓蕾、秋水:没想到要提前写这封信,好在这封信的主题是我最感兴趣的,那就是从“吃什么”到“想什么”。这个提法出自汪曾祺,他在1983 年小说《卖蚯蚓的人》中,谈到了“吃什么”的审美意

学会聚焦 | 二十世纪《诗经》学之一瞥

经学是中国两千多年政治、文化的根基,它层累地建构并完整、绵延性地承载了中国传统社会的价值取向,其中《诗经》因具备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温柔敦厚、主文谲谏以及美刺等价值功能,而历代传颂不衰。进

学会聚焦 | 中国诗经学会与当代《诗经》学

中国诗经学会成立于1993 年,是教育部主管、民政部注册的国家一级学术文化社团,目前有包括全国30 多个省市自治区的600 余名会员,现任会长是河北师范大学王长华教授。学会的主要工作在于推动当代《诗经

学会聚焦 | 《诗经》研究的“四大公案”

《诗经》研究萌芽于先秦时期,历汉魏、唐宋,迄于明清,绵延两千余年,由于文献资料的缺乏,许多学术问题引发了长期的争讼,悬隔至今而亦未获得圆满解决,成为千年学术公案。其中,最为有名的当属四大公案,即“孔子

学会聚焦 | 《诗经》在欧美的传播与研究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优美的《诗经》作品,自先秦时代开始,就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经典。《诗经》在欧美的传播与研究,却因空间的阻隔,滞后了两千年。直到利玛窦(Matteo Ric

学会聚焦 | 近年来《诗经》出土文献研究

《诗经》作为中国早期最重要的典籍之一,在中国古代学术传统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诗经》学肇端孔子,两千多年来每个时代的《诗经》学研究都因不同的社会历史和文化学术背景而呈现出不同特色。20 世纪初王国维

经典重读 | 多重经验的融合与散文文体

1934 年初,新婚燕尔的沈从文回湘西探望病重的母亲。由于路途遥远,交通不便且不安全,又有回家乡受到当局政治压迫的担忧,他就没有携妻子张兆和一起回乡。为了不让妻子担心,他每天都给她写信,报告旅途上的经

青年在场 | 陈寅恪“以诗证史”侧解

论及陈寅恪独特的治学方法,后世学者每以“以诗证史”“以史解诗”等说法称美之。狭义的“以诗证史”,材源仅限于诗体,在陈寅恪的方法论中,诗从来不是孤立的,而是文学性体裁的一种较典型的代表。故言其“以诗证史

语文讲堂 | 赤条条的本真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人攻陷营州(今辽宁朝阳),陈子昂跟随建安郡王武攸宜去平叛。此次战争唐军颇为辛苦,

百家茶座 | 终老常州

苏轼一生没有在常州做过官,但常州对苏轼来说,却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地方,这不仅仅体现在其许多诗文之中,而且苏轼心心念念要来常州,据初步统计,苏轼一生居然十多次到过常州。更重要的是,常州成为苏轼的终老之

百家茶座 | 迷宫深处的疑惧

摘 要: 张炜的最新长篇《去老万玉家》以精心构建的叙事和极具特色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既真实又奇异的世界,再现了百余年前清末现代化转型时期的天下大势、社会风貌、自然状况和人物命运。复杂的历史背景、深刻的思

百家茶座 | 沈祖棻研究的第一手资料

《沈祖棻全集·书札拾零 子苾日记》张春晓 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4 年3 月出版终于见到了新版《沈祖棻全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4 年版),精装五册。其一为《书札拾零 子苾日记》,书札在原

百家茶座 | 梅社四十年:诗词往还与文学共进

1932 年秋,中央大学文学院的五位女生曾昭燏、王嘉懿、龙沅、尉素秋、沈祖棻在梅庵成立“梅社”。她们的初衷是以习词为主,但成员们的文学成就实则包括了新诗、散文、小说、诗词等。求学时期,她们行吟金陵,以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