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头条 | 海滩上种花 谈徐志摩,他的传记作者韩石山曾说过一句深有体会的话:再没有比研究徐志摩更容易的了,因为他把什么都写了下来;也再没有比研究徐志摩更难的了,因为他把什么都写出来了,你再写什么?说什么?的确,徐志摩的创作就
本期头条 | 才女却成实干家 2004年岁末,李今的博士论文《海派小说与现代都市文化》改订为《海派小说论》,将在中国台湾出新版,我在代序中特地记下了自己对李今的最初印象——在十几年前的一个热烈的夏季,我陪侍着导师严家炎先生住在北京
本期头条 | 一个孜孜不倦的求索者 按照高远东教授在“李今教授荣休暨学术座谈会”上的说法,李今的学术研究经过了三次转向性的飞跃:由“五四”文学研究转向海派文学研究,由海派文学研究转向汉译文学研究,由汉译文学研究转向文学史料建设。高远东教
本期头条 | 翻译文学研究的新典范 长期以来,翻译文学被直接等同于外国文学,译者则是忠实复刻原著的文字搬运工,与创造性与想象力无涉。因此,翻译文学也就难入学者的法眼,成为文学研究的“弃儿”(谢天振语)。直到20世纪末,在国内外学术潮流—
本期头条 | 李今学术纪事 1977年9月,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决定恢复中断了十年的全国高等院校招生考试,以择优录取的方式选拔人才上大学。10月12日,《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
大家讲谭 | 从民族经典到人类瑰宝 追忆逝水流年,《红楼梦》是一段家族的苦难记忆,是一部不堪回首的忏悔录,曹雪芹借助文学的力量,用妙笔生花之笔,将其升华为一个民族的共同体验与情怀。这部起初在小范围相互传阅的小说读本尽管没有全部完成,但通
大家讲谭 | 《儒林外史》之家庭:赘婿、婚姻、家族伦理 软饭硬吃的赘婿们晓蕾、秋水:你们大概会奇怪,为啥这个月一开头我就着手写信了?因为这个题目,在我心中藏了很久,干脆就早点把它讲出来。想看看你们从自己的角度,能回应点啥?对了,我想讲的就是:赘婿。小时候我
青年在场 | 在文学批评中寻找理性的力量与人性的光亮 金春平,1983年生,文学博士,教授,山西财经大学文化旅游与新闻艺术学院副院长。中国现代文学馆特聘研究员。曾获山西省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赵树理文学奖,《黄河》年度
经典重读 | 以佛洗心 老年时期,王安石与佛教相关的诗作及其所表达的感情倾向本文以王安石50岁到66岁逝世这一段时间作为他的晚年。这16年零4个月的岁月所作的与佛教相关的诗作,约有45首之多。其中《拟寒山拾得》的二十首,应该
经典重读 | 说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 关键词:《青玉案》爱情政治现实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年华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碧云冉冉蘅皋暮,綵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上引《青玉
经典重读 | “女兽王”与“通灵兽”:还珠楼主小说的生态思考 在《蜀山剑侠传》系列中,还珠楼主塑造了著名的“三英二杰”,其中最突出的即李宁之女李英琼。叶洪生先生指出她和余英男是最出色的,“尤其是英琼的天性之笃、际遇之奇、福缘之厚、成就之高,在在脍炙人口,传为美谈
经典重读 | 现代诗:内形式的“装置”与“传输” 关键词:意象意脉意涵非意象化虚词内形式的二重转化在文本内形式的诗筑中,表面看,各种元素“携带”字词句段,反复做着排列操演,仿佛风平浪静、波澜不惊,其实它们都在悄悄进行各种化学转化活动。化学转化可理解为
佚文钩沉 | 郭沫若孤山探梅的文坛悬案 关键词:郭沫若孤山探梅德桢女士徐亦定神秘女诗人“余抱节”1925年2月13日,郭沫若给北京《晨报副刊》编辑刘勉己写了一封回信:“勉己学长兄惠鉴:我前天跑往西湖去过一次来,因为有朋友相约同往孤山去看梅花
佚文钩沉 | 新见于赓虞集外作品二则 关键词:于赓虞佚文佚诗于赓虞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著名诗人,其诗曾受到朱自清、闻一多、沈从文、赵景深等人的关注与激赏。但令人遗憾的是,30年代之后,此人逐渐淡出了文坛,成了文学史上的“失踪者”。200
作家作品 | 朴实而灵动,浅显而深刻 关键词:人生 诗歌 真情 朴实 自然读者对现代诗怨声载道,原因之一就是看不懂。张弛的诗恰好相反,通俗易懂,明白晓畅,在这一点上他比白居易还白居易。他把心里话用拉家常的方式一股脑儿在纸上倾倒出来,抒的是
作家作品 | 《人世间》中女性形象意蕴解读 关键词:梁晓声长篇小说《人世间》女性形象社会意蕴《人世间》以周秉昆这个“光字片”平民子弟的人生历程为主线,贯穿知青下乡、三线建设、高考恢复、改革开放、深圳崛起、东北振兴、旧城改造等重大历史事件,呈现中
作家作品 | 欧华作家的他乡经验和故国记忆 欧洲华文笔会与奥地利八棵葩出版社(BACOPAVERLAG)共同合作、精心筛选推出的第一部欧洲华人作家德语小说集《天笼及其他》,2023年4月进军德国莱比锡书展。欧华中短篇小说以合辑的形式,在奥地利出
语文讲堂 | 《登鹳雀楼》的作者就是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鹳雀楼》全诗寥寥二十字,既写景又抒情,情由景生,景以情显,在广阔壮丽的诗境中,隐含登高望远的深刻哲理。诗论家李元洛先生指出,此诗“所站者高,所见者远
语文讲堂 | 幽微要眇的咏物隐喻 关键词:吴文英咏物词《琐窗寒》物象细绎梦窗词,深觉其意蕴悠长,引人入胜。尤其是他的咏物词,早已超越了客观物象的外在描摹,而上升到了象征隐喻的层面。兹以《琐窗寒·玉兰》为例,其词云:绀缕堆云,清腮润玉,
百家茶座 | 大美长江(序) 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长达6403公里。据宋祁《释俗》记载,中国古代“南方之人谓水皆曰江,北方之人谓水皆曰河”,于是流经中国北方的一条大河被叫作“河”,后来又称“大河”“黄河”。流经中国南方的一条大河被
百家茶座 | 姜夔与范成大 1宋光宗绍熙二年(1191)冬天的某一天,江南一带大雪纷飞,姜夔从浙江湖州坐船出发了,他此行要去的地方是苏州,具体来说是苏州郊区一个叫石湖的地方,几天之后,终于抵达了目的地。他上岸后不久,先绕过一大片
百家茶座 | 修辞与文风 学术论文需要“修辞立其诚”。“修辞立其诚”本应是本科生到博士生道德养成和专业训练的基本目标。但是,我们在教学和论文指导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学生的文风难以做到“立诚”的问题。学生写作该如何做到“修辞立其诚
百家茶座 | 从祭祀走向戏剧 从1990年夏至1991年秋的一年多时间里,我因故被调离中文系教学岗位,到中山大学图书馆工作。赵希琢、赵燕群两位馆长体恤下情,照顾我的专业所学,将我“分配”到古籍部。我的工作是为古籍编目,古籍部的负责
百家茶座 | 重估老子之道的两种诠释视域 《道之二解:王弼与河上公〈老子注〉研究》(以下简称《道之二解》:作者陈金樑教授、译者杨超逸博士)于2021年12月在西北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系海外中国哲学研究译丛之一。《道之二解》作者陈金樑先生具有海
百家茶座 | 中国文化传统的定力 捧读李竞恒先生新著《岂有此理:中国文化新读》,不由感慨系之。以“文化新读”命名,让人想起20世纪80年代中国知识界盛行的“文化热”,当时涌现出不少关于中国文化、中西文化对照的书籍。学人多将这一时期命名
百家茶座 | 边缘处的诗性复归与现代守望 巍巍红楼,以其无可比拟的万千气象,卓然立于中国文学乃至文化的中心。然而,这一座红楼又以其独异的边缘姿态,与中心保持着强大的张力。不论是“真事隐、假语存”的总体构思,还是“大旨谈情”的主观命意,抑或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