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新时代 | 长篇小说《从军记》:致敬生命中的一切美好 《从军记》是一部军人的成长史,也是一部心灵史。该小说成功塑造了当代军人的鲜活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军中儿女图谱。以《突出重围》《英雄时代》闻名文坛的柳建伟认为,文清丽近几年创作发表了二三十篇中短篇小说以及
行走河南 | 从小说《绍宋》中看大宋风华 前 言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很关键的王朝,对整个中华民族的影响也很深远,文化和经济都曾经傲然于世。宋代的文化名人比如王安石、司马光、苏轼、苏舜钦等,哪一个都是到现代还能耳熟能详的人物,这些人物所创造的灿
中原文学 | 论乔叶的郑州书写 摘要:乔叶继承了中国的市井文学传统,写出了郑州这一城市凡俗人生的审美趣味,公交车、街道、街边小吃店、城中村等平民生存空间频频在她的作品中出现,反映出乔叶强烈的平民情怀及对城市现代化进程中普通市民生存境
中原文学 | 中国底层社会众生相 2022年的河南中篇小说创作,是了解中国当下文学现状的一个窗口。一《沉默的传菜生》[选自《小说月报》(原创版)2022年第6期]是赵文辉的“餐饮人笔记系列”之一。说是笔记系列,但这个系列里的小说被注入
黄河文化 | 苗重安黄河国画的中国形象建构论略 如果说河南画家谢瑞阶因擅画黄河而被誉为“黄河老人”,那么,陕西画家苗重安也因擅画黄河而被誉为“黄河之子”,正如美术评论家罗宁所言:“他是真正的黄河之子,他用自己的艺术创造表现着母亲河,赞美着母亲河。”
小说小评 | 探源“画像”背后的文学密钥 摘要: “书画同源、诗画一律”与“书画异质、诗画异质”相反相成,同样有着久远的文学传统,苏轼曾品评王维的诗和画“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莱辛与陆机也有过“书画异质、诗画异质”的精
小说小评 | 当代日常生活中的亲情焦虑 摘要:姚鄂梅的小说创作体现出当代家庭文学代际伦理观,即:以子女为中心的亲子关系、“有毒父母”的畸形付出、为子为女的义务缺失。在当代的家庭关系下,年少一代成为生活的重心,老年一代无足轻重,中年一代将失去
批评的立场 | 丁帆作为一个批评家的底气和智慧 摘要:丁帆关于批评家与作家朋友关系融洽是一个“枷锁”的判断,只具有相对的真理性。他与马原、谢有顺的观点差异,丰富了关于批评家与作家关系的理论内涵。要正确理解并处理好两者关系,批评家本身的学术实践及学术
流光飞影 | 物质生态批评视域下《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解读 摘要:植物类纪录片《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将叙述焦点集中于中国植物的“前世今生”,描述了非人类的植物世界与人类生活世界之间相互“缠绕”的生存状态,展现了中国植物对人类世界产生的巨大影响。从物质生态批评的
流光飞影 | 生命美学视域下电影《爱情神话》中的性别意识呈现 摘要:电影《爱情神话》以一群上海70后中年男女的爱情故事,呈现了丰富的生命美学意蕴与性别意识内涵。影片展现了人物日常生活与艺术审美交融的生命活动,凸显了传统的社会性别意识转变后人的生命活力,表现了和谐
流光飞影 | “厚”视域下网改古装剧的传统美学建构 摘要:在新媒介语境下,越来越多的网络小说被改编成古装剧,观众对古装剧的场景搭建、服饰造型、主题表达等方面的要求日趋专业化。电视剧《锦心似玉》深度探究历史资料,从视觉体验、人物妆造、情节主题三方面入手,
流光飞影 | 电影《雄狮少年》的现实主义和人文关怀 摘要:电影《雄狮少年》依托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舞狮,在岭南文化语境下塑造了一个少年成长的励志故事,并承载了对民俗传承、留守儿童、城乡发展等诸多现实议题的关注和思考,彰显出国产动画电影如今正稀缺的现实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