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腔北调2023年第12期

南腔北调

南腔北调2023年第12期

月刊 文摘文萃

简介

《南腔北调》创刊于1964年,系经中国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出版、由河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权威文艺类期刊。杂志主要刊发文艺类与教育类的理论研究文章,同时开辟部分版面刊登经济、管理、法律、社会、科技类论文。主要栏目有:学术新论、作品研究、文学争鸣、艺术之窗、世界文艺、文史天地、教育探讨、文史教学、艺术教学、文化科技、学校管理、语言研析、艺术市场、文化产业、法制文化、工作思考、社会观察等。

目录

文艺新时代 | 论电视剧《山海情》之“情”

“你在看什么?”“看山。”“这山有啥不一样的?”“你要是见过这山原来的样子,就知道有啥不一样咧……”脱贫攻坚主题电视剧《山海情》一经播出,就引起了观众的极大关注,不仅收获一片好评,而且得到青年观众的高

中国故事 | 追随节气读诗歌 讲好传统文化故事

八、小满 物至于此 小得盈满小满时节,正值小麦“灌浆”时期。麦粒看起来饱满了,实际并未成熟,故称“小满”。古书《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上说:“小满,四月中。小满者,物至于此小得盈满。”明代吴澄《月令七十二

画的絮语 | 中西合璧 自创一格

朱曜奎祖籍苏州,出身于艺术世家,他自幼年师从父亲朱士杰以及颜文樑、刘海粟等大师习画,倡导“大美术”理念,是新中国美术教育的重要推动者。他勤于探索和创新,将中国山水意象画与西方写实绘画进行融合,形成独有

名家名作 | 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摘要:《洛城花落》作为周大新酝酿了三年的封笔之作,是一部理性婚姻指南。小说以一对青年男女的成长路径为经,以“我”这一局外人的旁白为纬,穿插奇异书写与充满学究气的庭审实录,以夫妻关系为载体聚焦90后的生

中原文学 | 理性主义精神的非理性反思

墨白的中篇小说《迷失者》讲述了这样一则故事:17岁的中学生赵中国在一个春天的清晨离开家门,沿着乡间小路来到河边,在一片开满桃花的树林睡着了。在梦中,他遇到了爷爷(雷邦士),爷爷让他帮忙看护桃林,自己去

中原文学 | 努力表述不可界定的东西

笔者难以揣测墨白先生的中篇小说《告密者》(原载于2001年第2期《收获》)命名的真实意图,但能触摸到文本里他对异化了的人性进行反讽和鞭挞的深刻犀利,直至发出感同身受的共情共鸣。这种对恶之花的礼赞,在人

散文时空 | 血脉、家族、家风的意义

胡亚才的主题散文集《水的血脉》写的是一个回民家族的衍传生息。家族,是传统中国典型的社群生存样态,在现代化进程高歌猛进的今天,关于家族的体验已经相当淡漠了。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坛对家族书写却较为

小说小评 | 论尹学芸《望湖楼》中的两个世界

摘要:《望湖楼》是当代作家尹学芸的中篇小说作品,讲述了一场可笑的饭局及其前后发生的故事。作者由一个饭局起始,通过不定式内聚焦的叙事视角,描写了上、下两个阶层的两个世界,对上位者的冷漠和底层人的卑微进行

小说小评 | 物象·世情·历史

摘要:葛亮在其小说《飞发》中,完成了从城市物象、世情到历史建构三重“风景”的书写,三重“风景”彼此交织,构筑起“物—人—历史”同构的完整世界。“风景”的建构既是葛亮个人对城市经验的体察与表达,也渗透着

文学改编 | 论先秦文学对木心诗歌创作的影响

摘要:木心的诗歌创作深深地植根于先秦文学。他创造性地将四言诗与十四行诗结合,在严格的约束下自如地表达个人的情感。同时,木心借助草木与美人意象映射出古朴生动的诗歌风格,并注入具有现代性的象征意味。此外,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