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新时代 | 主旋律影视剧的“破圈”经验 摘要:电视剧《觉醒年代》上映后好评如潮,是主旋律影视剧中的精品。以马克思主义美学提供的理论工具,能够发现《觉醒年代》遵循马克思主义现实主义文艺理论的创作要求,其以塑造人物的现实主义原则刻画立体生动的人
经典逸趣 | 中国古典诗歌的美感特质 “中国有着丰富多彩、历史悠久的文化。中国古诗具有芬芳的香气。”这是哥伦比亚诗歌大师吉列尔漠·巴伦希亚在他译的中国古诗集《震旦》中说的一句话,表达了他对我国古诗的高度赞颂和仰慕之情。诗词,中国古典文化的
跨文化传播 | 《西游记》在英语世界中的影视传播研究 摘要:以美剧《荒原》和澳大利亚电视剧《新猴王传奇》为代表的《西游记》在英语世界的影视改编作品,为《西游记》故事走进英语世界受众视野并被进一步认识与接纳提供了途径,同时也显现出《西游记》在英语世界的传播
名家名作 | 《烟火漫卷》,“德性文化”的一个注脚 摘要:2019年,铁凝的讲话《照亮和雕刻民族的灵魂》,提出时代的“根底”,她倡导作家的作品可以闪耀着德性光芒,作家们的“内心都是和某一片土地上的人民、某一个村庄、某一个人群建立了非常深切的情感关系”[
名家名作 | 民间书写及其价值诉求 摘要:在新作《一日三秋》中,刘震云立足延津,以两代人的“出延津记”和“归延津记”展现了延津的世事变迁,塑造了一个真实独特的河南民间乡土世界,展示了延津浓郁醇厚的世情民俗。小说将现实生活与民间信仰巧妙融
画的絮语 | 黄宾虹之后20世纪山水画写生新发展 摘要:在“写生”这个词诞生之前,“师造化”是论及山水画创作最经典的话语之一。20世纪从“师造化”到“写生”的转化,经历了一场西学东渐的变革。不同于“师造化”传统,李可染的写生以西方绘画的观察角度来体悟
画的絮语 | 借古开今 以西润中 中国山水画滥觞于战国,滋育于东晋,独立于南北朝,兴盛于隋唐。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是现存最早的山水画,从画面上看,它结束了“人大于山,水不容泛”[1]的稚拙阶段,进入“青绿金彩,工细巧整”[2]的崭新
中原文学 | 传统道德伦理和叙事技巧支配下的当代商界小说 河南作家张中民的长篇小说《远方有多远》主要讲述了创业者姚远在2008年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在深圳下海经商的奋斗过程中,从遭遇破产、跳江自杀到跟随他的伯乐(小说的男二号晁总)东山再起,再到最后独立自主做大
流光飞影 | 动画电影《雄狮少年》的叙事探索 摘要:在主要以神魔志怪为主角建构的“国产动画电影宇宙”中,动画电影《雄狮少年》彰显“异类”特质,它的故事取材不着眼于神怪,以新的叙事探索触碰现实问题,从而引发共情成为现象级作品。本文从英雄寓言、类型互
流光飞影 | 连接现实世界和平行空间的“阿德涅”彩线 摘要:《送你一朵小红花》作为一部残酷青春题材的类型电影,自然和成长叙事有关。导演从两位年轻患癌病人的成长经历出发,再次续写普通百姓的动人故事。影片在现实主义的浓郁底色上,采用温暖改写的视角与“金羊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