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新时代 | 从三个维度解读《万物滋养》中的生态关系 摘要:国产生态纪录片《万物滋养》选择了中国6种自然资源,以独特的视角展示了大自然对人类的无私馈赠,处处蕴含着生生不息的生命之美和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彰显了“天人合一”的生态整体主义思想。本文分别以“植
经典逸趣 | 探究文化瑰宝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一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如何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通过探究文化瑰宝《黄帝内经》,用《黄帝内经》讲好“中国故事”,不失为一个有益的尝试。为什么说《黄帝内经》是文化瑰宝?显然,这不是单从治病技术和
名家专访 | 陈众议:回归理性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原会长陈众议对拉美文学的研究颇为深入,尤其撰写过很多关于加西亚·马尔克斯、博尔赫斯的很多作品的评论。为了以特殊的方式致敬大师,陈众议也出版了一部融合悬疑、魔幻、
诗意思说 | 诗学的必然 内容提要 :如何整体性解读中国新诗百年来的发展历程,这是对新诗诗学本质性研究和认识的关键所在。本文以象征主义诗学为导航,认为象征派、鲁迅《野草》和白洋淀诗群为两大史学性节点,中国新诗已经进入深度意象(
画的絮语 | 谢瑞阶黄河国画的风格与拓新 北京人民大会堂国家接待厅主墙面陈列的巨幅国画《大河上下,浩浩长春》,以及河南省人民会堂外宾接待室陈列的大幅国画《中流砥柱》,均出自中原知名画家谢瑞阶之手。被誉为“黄河老人”的谢瑞阶(1902—1996
比较文学 | 葛亮《北鸢》与徐则臣《北上》的历史书写比较 摘要:葛亮和徐则臣这两位同年出生的70后作家近年来都在书写历史的道路上作出了许多努力。本文以《北鸢》《北上》为主要研究对象,主要采用文本细读与对比研究的方法,指出《北鸢》《北上》这两部作品的历史书写,
比较文学 | 论《我在他乡挺好的》与《古诗十九首》引发的情感共鸣 摘要:电视剧《我在他乡挺好的》与《古诗十九首》都成功展现了游子流寓他乡的“基型”与“共相”,引发了异乡人的情感共鸣。两部作品在很多地方都有完美的耦合,流寓他乡的孤独感和漂泊感,以及现实生活中的世态炎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