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览群书2024年第7期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2024年第7期

月刊 文化综合

简介

博览群书由光明日报社主办的综合性读书指导刊物。旨在引导广大城乡青年读书学习,推动振兴中华读书活动的深入开展。本刊是一本在中国大陆知识分子中影响颇大的文化月刊。在“博览”中看透历史与现实,于“群书”里识尽精彩与繁华,本刊是你了解中国图书界、知识分子界动态的不可多得的刊物。

目录

读书笔记 | 重读杨石先

立传现代以来,大学校长数以千计,但像南开大学老校长杨石先(1897-1985)这样深刻地影响了一所重要大学的历史、塑造了这所大学整体性格的校长,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屈指可数,实在罕见。用《杨石先传》(韩

文化地理 | 从泥河湾走出的考古学者

今年清明,我们一行三人去了位于河北阳原县的泥河湾旧石器时代遗址。第一次知道目的地的名字是在2019年初,那时要去一趟坦桑尼亚,日程里有举世闻名的古人类遗址奥杜威。去之前,我想蒐集一些相关的中文资料。在

推介 | 生命的另一种体验

我们的生活,不完全是想象和看到的模样,而是另有一个地方,一扇门正打开着。在那样的一扇门里自由地做梦,这是周立文在文学情感上的一个期待。一个人有苦痛,又有梦想,他多半会成事。周立文的痛有时是一种无奈和“

中华诗教 | 论杜甫七律之演进及其承先启后之成就(下)

说到杜甫此一阶段的正格的七言律诗,自然当推其《诸将》《秋兴》《咏怀古迹》等诗为代表作,而其中尤以《秋兴八首》之成就为最可注意。现在我们就把这八首诗抄出来看一看:其一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

文化思考 | 阴阳修炼篇

阴阳致中和,功在对立旁。知行当合一,寿康当绵长。阴阳是一种思维的范畴,传统哲学中以此为工具认识世界、分析世界、改造世界。这些活动的根本主体是人。人在这一个过程中,怎样用好阴阳范畴?从何处用功可收事功?

艺术生活 | 报刊上的蔷薇,一度开得红红火火

“有韵为文,无韵为笔。”杂文,文笔兼有,其辞“虽小而明润”,但能“发愤以表志”(刘勰《文心雕龙·杂文》)。我从1993年始习杂文,写好的稿子,除了投寄到登载杂文的文学及综合性理论期刊外,大多邮寄给了报

随笔札记 | 书文化漫议

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当词句能够表达完整意向时,从理论上讲,就有了档案文献。在我国,简策、帛书为图书之始,有了正式图书,就产生了书文化,书文化是人类一切智慧的结晶,其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本文所论属于狭义,它

文化视点·解密温庭筠 | 莫怪临风倍惆怅

温庭筠(约812年-866年),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没落贵族家庭出身,为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据今人刘学锴《温庭筠系年》考,“庭筠之实际出生地当为吴中”,“旧居当在苏州附近,滨太湖

文化视点·解密温庭筠 | 温词的叙事密码

温庭筠,花间词代表作家,被称为花间鼻祖。周济说温词“神理超越,不复可以迹象求矣”(《介存斋论词杂著》),陈廷焯说温词“已臻绝诣,后来无能为继”(《白雨斋词话足本》卷一)。温词含蓄蕴藉,有一套自己的话语

文化视点·解密温庭筠 | 词人自古苦销沉

郁达夫旅日期间,每以中国古典文学寓托故国之思。1918年夏,他在名古屋乡间读唐宋以来各家诗,仿王士禛论诗绝句,也写了八首七绝,其中一首便是写给温庭筠的:词人自古苦销沉,中晚唯君近正音。今日爱才非昔日,

文化视点·解密温庭筠 | 栖居与疗救:温庭筠的鄠杜岁月

温庭筠半生游幕,不遑启居,然而有两个地方,是其安顿身心的方舟。一是吴中松江的旧乡,那里有他儿时的欢笑和青春的记忆;另一处则是鄠杜别墅,那里让他在长安请谒干进、四处奔波的脚步,得以暂时休憩。鄠杜别墅位于

评论 | 明代文献整理的丰硕之果

2023年3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由黄灵庚、慈波两位教授整理的482卷的《明文海》(附录《明文案》《明文授读》二编所收而未见于《明文海》之选文),合计790万字。这是明代文献整理取得的一项重大成果,

评论 | 汉魏六朝河陇文学与文化的立体呈现

2023年11月,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丁宏武教授的《汉魏六朝河陇文学系年》。该书是丁宏武教授从事河陇文学与文化研究十余年的重要成果之一,内容翔实,读后受益良多。视野宏阔,多维阐释《汉魏六朝河陇文学系年》(

错了吗 | 《中国运河志》岂可如此张冠李戴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倾力打造的《中国运河志》,被誉为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运河出版工程。自2012年立项启动,著名历史地理专家邹逸麟领衔担任总主编,历时8年,集中海内百余位专家,投入千余万元,完成9卷11册1

书边随笔 | 小说的建筑样式

一个有创造性的小说家,就是要虚构出一个真实的世界。由于记忆的无次序性,就决定了小说所具有的虚构特征。艺术的真实就是虚构的真实,我力图在小说中把所经历的生活还原到最初按照物理时间所发生的模样。我常常把过

校园悦读 | 晚清画报中的风景

晚清社会新知与旧俗碰撞激烈,社会的变革加速了晚清画报的转型,使其蓬勃发展,与此同时,晚清画报的独特面貌也引起了学界的关注。20世纪初,学界便展开了对晚清画报的研究,但直到20世纪80年代后,晚清画报研

往事故实 | 梁启超推荐国学书目的“晚年定论”

多年执教、一生以启蒙为职志的近代思想文化界领袖梁启超,著述之余,也编纂过不少接引后学、指点门径的书目及读书指导类著作。目前,学界关注较为集中的是他与胡适论战的《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1923),对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