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2023年第3期

清明

清明2023年第3期

双月刊 文学小说

简介

80年代末至90年代,随着改革的深人,随着经济转型和文化转轨,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情感都急剧变化,《清明》勇敢地直面人生,不断地推出反映崭新生活、揭露现实矛盾、展示心灵变化的力作,以跃动的时代脉搏、厚重的历史感、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崭新的精神风貌,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反响,在读者中激起强烈共鸣。

目录

短篇小说 | 过云雨

1汽车快把人骨头给颠散架了!带团三日游的第一天,游客在民俗村附近用晚饭,大巴从这里开回宾馆要四十多分钟,窗外是模糊的山色树影,导游晓田一路撑不住想打瞌睡。昨晚和司机对完账,回房才躺下几分钟,被客人的电

短篇小说 | 故人

看到那个年轻人在海边自杀的消息后,我想给东诚打个电话。这些天,我一直在关注那个年轻人和因他寻亲而起的风波。人们起初像是同情他,他也找到了他的亲人。可突然之间,亲人再度抛弃了他,人们的同情变成了恶毒的猜

短篇小说 | 闺蜜老贾

今年是我来南京的第七年,也是我做美人的第七年。你们问我做美人什么感觉?我说不出来,我只能告诉你们,我如何努力去做一个南京人。成为南京人似乎更难一点。自从我毕业后,我越来越感觉,成为某个地区的人比成为某

短篇小说 | 女翻译家

刘桂香是糊里糊涂接的工作。在复兴门外大街一栋塔楼,二居室内,看护一位受伤的老人。刘桂香一直是做月嫂的,从未看护过老人。这次完全是为了应急,她也只想当临时过渡,没打算长待。刘桂香当月嫂很多年,不到四十岁

短篇小说 | 手推车

老罐五十出头,身穿白衬衫、黑西裤,外罩一件印着华联超市标志的红马甲,一大串钥匙丁零当啷,挂在腰际,拎一只滚圆玻璃杯,盛满热茶,外罩暗红针织杯套,防烫手。老罐倚在超市出口处两个塑料童模旁,一只一只地数顾

中篇小说 | 那夜箫声

窗外下雨了,浓云滚滚,似乎还有雷声,从天边一路响彻过来。苏达达听见雨点敲打着玻璃窗,像一种呼唤,还有风声,万水千山的。办完退休手续一个星期了,苏达达把家彻底清理了一遍,像一个新的开始。她是工人,一辈子

中篇小说 | 豆青

一海棠的长相似乎有点吃亏。怎么说呢?她若是岛屿,露出海平面的部分平淡无奇,偏波涛之下的部分风光无限。还好,还有阿奴这么个人懂她,让她不至于锦衣夜行。阿奴和海棠是同一个社团的。他们那个社团说起来也好玩,

中篇小说 | 龙行有雨

1那个地方叫小龙。这名字听起来更像人名,而且是永远年轻的那种,但它很老了。数十年前老城区商业中心改造时配建地铁,挖出了石器时代的遗址,以及数千年来历朝历代的城墙遗址,保存最好的一段就离小龙不远。于是在

中篇小说 | 黄河岸

1她会不会是个男的?商卫英看宿舍里陈堂燕和于小池不在,匆忙咽下嘴里的饭,用饭勺敲了下搪瓷饭缸,指着陈堂燕的床问。五个人,全被这个问题给弄蒙了,都停了手里的筷勺,盯着商卫英。不知道她怎么会突然问这荒唐可

中篇小说 | 空鸣

一罗霄印把行李从出租车的后备箱里拖出来,长吁了一口气,然后挺直了身子站在小镇的街口,朝马路的尽头看过去。看了好一会儿,她才鼓起勇气穿过马路向那间理发店走去。她推开玻璃门,欢喜地喊了一声,爸!老罗正在给

新皖军 | 浮出水面(短篇)

那只小船可怜兮兮地在湖心打转。环望四周,每个家庭都在说笑间划桨,动作轻快自如,有的已经划到终点,孩子在岸边大呼小叫。只有他们落后,赵畅坐这头,康群坐那头,各持一只船桨,六岁的小朵坐在两人之间。康群很卖

新皖军 | 旅途(短篇)

孟&nbsp &nbsp &nbsp 雯瑶姐姐离开那天,我醒得意外的早,从房间往下看,硕大的行李箱让她显得更加瘦小。她爸妈走在她两侧,她妈抓着个小塑料袋,像是早饭,往她手里塞,她不接。几个人都看不清表

新皖军 | 让它照亮创作的未来(评论)

黄惠子的短篇小说《旅途》和《浮出水面》,看似是两篇独立的小说,实际上完全可以将其看作是由情感联结起来的系列小说。《旅途》中提及了婚姻与恋爱两种不同的情感问题。首先是婚姻问题,经常在外出差的姚瑶爸爸,已

文润江山 | 重生般的喜悦

风雪交加的一天,娜仁草原白雪茫茫。蒿草、苔草匍匐在地,一只褐色的鸟无力地在空中滑翔,暗自涌动着的地下水漫延为平坦光滑的冰大板。岩羊嘶哑的声音在干枯的草原上回荡。神山依旧,次第打开,逐渐延伸,将我引向深

文润江山 | 鸟起鸟落

随着阵阵雁鸣,我抵达东洞庭湖湿地。我在地上行进,空中飞翔着排成一线的大雁,举目四顾,皆是灰灰的底色,一直涂抹至空中的雁阵。雁融入天宇后,我的视线跌落到地面。正值雨水。冬天尚未走远,日头欲出未出。洞庭湖

文润江山 | 白薇

白薇像大部队浩荡地行进在沙地上。春天到了,风变得柔和,林子里的阳光丝缕分明,温和得恰到好处。槐树的枝杈光秃秃的,一点绿意也无。沙柳的细枝泛上油光,鼓胀胀的芽苞蓄积着力量,用不了多久,小芽就会刺破外皮,

文润江山 | 东溪之水

湿地之魂,实则为水。水本无形,在我老家的东溪却呈现千姿百态,或明或暗、或深或浅、或动或静。花草树木,一切皆依水而生,依水而成。而水却悄然无声,以最原始的力量,试图还原大地本来的面目。举目四望,水到之处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