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2022年第2期

清明

清明2022年第2期

双月刊 文学小说

简介

80年代末至90年代,随着改革的深人,随着经济转型和文化转轨,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情感都急剧变化,《清明》勇敢地直面人生,不断地推出反映崭新生活、揭露现实矛盾、展示心灵变化的力作,以跃动的时代脉搏、厚重的历史感、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崭新的精神风貌,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反响,在读者中激起强烈共鸣。

目录

潘军新作小辑 | 白沙门

一位于海口市东北角的那片海滨叫白沙门。1994年,这里还是一片十分荒芜的沙滩,垃圾乱扔,没有一条像样的路。但是,只要是天气好的时候,白沙门总会看见不少大陆人的身影。大陆人,是当地土著对外来人的统一称呼

潘军新作小辑 | 戏外说戏

在座的很多已经在去年太湖读书班上见过面了。对于戏曲,我算不上专家,我建议大家也不要迷信什么专家,我勉强算得上一个梨园行的票友吧。我写过几十本小说,写过几个话剧,近十年里又自编自导了一些电视剧,但戏曲剧

潘军新作小辑 | 从《茶馆》到《哗变》

话剧是“舶来品”,从日本那边过来的。在中国,话剧的历史并不长,也就一百来年。话剧是从“文明戏”一步步演变过来,这一点,文学史、戏剧史上都有详尽的描述,在此不赘。话剧属于文学。或者说,我们习惯中的文学这

潘军新作小辑 | 一杯茶的诞生

南方一位做书的朋友想出我的一套中篇小说系列,他说特别喜欢我的中篇,并问我怎么看?我倒觉得,我的短篇更值得玩味。比如这篇《白沙门》,原本是可以写成一个中篇的,后来却改了主意。在我这里,确定小说的长、中、

中篇小说 | 夜色朦胧

一孙志得的心情极为糟糕,一起床,他就把城管制服穿上,在镜里左抻抻、右抻抻,正面照,转身照。这面镜子,还是他得了奖后专门买的,半人高,在他的出租房也算是奢侈品了。每天他都在镜前流连,左顾右盼,直到快到上

中篇小说 | 交友防老

1娃娃一直不承认自己后悔当年没要个孩子,老丁理解,反正后悔也来不及了,不如嘴硬到底。这事不能怪政策,他们当年结婚的时候,老丁属于二婚且与前妻有一个儿子,确实没有再生指标了。但娃娃是头婚,即便按照当时严

中篇小说 | 进门喜

一我家终于决定修新屋了。我家的老房子早该翻修,可父亲一直找理由拖着。早先,他对母亲说,家里财力不够,修屋的事暂时缓一缓吧,先把一家人的日子过下去。父亲从财政方面考虑问题,可他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我家人

中篇小说 | 母亲的身份证

1我第三次给父亲打电话,电话响了好一段时间,父亲终于接了。我说,你不去扬州,我就走了,我把妈妈带走了。父亲在电话里笑起来,才上桌,好不容易抢到一个牌搭子,刚打了一把,走不掉,我走了,麻将就散伙了,其他

中篇小说 | 蹚过渭河

1列车在陇海线徜徉,右上方一路忧伤。从兰州到五三,火车开了四个小时,到站只有十来个人下车。右上方寻找出站口,看到有三个人接站,估摸是来接他,就迎上前说:“我就是右上方。”中年男人和他握手,说:“欢迎右

短篇小说 | 理发师

地上的影子虚晃了一下,似乎要停止移动了,却又恢复了原本的速度。小罗低着头,跟着它。有时候近些,有时候远些,但始终保持一个不会跟丢的距离。空旷的楼宇,阴森的穿堂风,以及每栋楼前浇灌草皮子的“嗞儿嗞儿”的

短篇小说 | 上岭侦探

他闻见琶羊村有一种不寻常的奇怪的味道,那味道弥漫在冷飕飕的空气中,又隐藏在幽静的树林里和孤独的河流中,能感觉到它的存在,却看不见,像心中有鬼,真实而虚无。临近春节的琶羊村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却似乎有危

短篇小说 | 告别

一早晨起来,阳光灿烂。赵亚明头天晚上玩手机太久。其实也不算是玩手机,就是觉得无聊,打发时间。不想看书,也不想下楼和爷爷奶奶爸爸哥哥一起看电视,没有朋友。玩手机也没有和同学联系,就是玩那种最幼稚的消消乐

短篇小说 | 麦垛

收完麦子,男人就将麦草垛在打麦场上。新打的麦草黄灿灿的,垛起来的麦垛也是黄灿灿的,像铺了一层阳光。早先的时候,打完麦,整个打麦场都是麦垛。高的矮的胖的瘦的,错落有致,像是烟烟细雨后野地里长出的蘑菇。到

散文随笔 | 这个世界的夜晚

每种不同的药方,象征了生命里每种不同的疼痛。——题记木蓝麻雀在星星的住所倾听。每个人心里都有一颗少年的星星,它们在闪耀。嗯,你听,合唱团的青蛙一阵又一阵,一阵又一阵地在操练。美好是可以因为歌唱而动人的

散文随笔 | 每个水果都会说话

莲&nbsp &nbsp &nbsp &nbsp 雾没有谁比莲雾更钟爱自己的颜色。粉红上面,敷了一点白色的脂粉。渐进的粉白、粉红,被绿色的叶子衬托得更加娇羞。表皮的嫩,让人不忍轻轻一掐。一只愣头愣脑的

散文随笔 | 静默的建筑

河畔建筑我对建筑的注重越来越倾向于故乡土地上的两个家:一个是尘世的住所,一个是另一世界的家。一个充满烟火气息的家与另一个盛放灵魂的坟墓连接起了我们或长或短的人间生活。在它们之间,我们以自我的意愿、方式

散文随笔 | 薄如蝉翼

父亲十六岁时,就是一个整劳力,跟生产队里的成年人挣一样的工分。可能出力出早了,落下了腰疼的毛病,这就害苦了母亲,栽秧、割稻、割麦、砍油菜等,这些弯腰活,经常是母亲干。十几亩地,母亲一个人孤零零地在田里

当代诗群 | 孤影与水仙(组诗)

水&nbsp &nbsp &nbsp &nbsp 仙如同花瓣的不安,如同滑落、羞怯的手。如同背影已离去……此地,像世界被激烈消耗后剩下的安宁,连同我们心中浪费掉的起伏。——重新跌回春天那无法被探知的深

当代诗群 | 奔向老年的诗艺(组诗)

在期待之中——给西蒙娜·薇依小窗口,从尘世和白发爱过去,仍旧黑洞洞。隔着纷飞的雪,凝神,暮色里教堂茫茫如一场云追月。钟越敲越静。掌灯后,幽灵的雪花开始谈起扑火飞蛾。清寒里归来,她石膏身体,又裹了一匹素

当代诗群 | 雨的启示(组诗)

去&nbsp &nbsp &nbsp &nbsp 信天冷了,我在上围艺术村拍了张穿冬大衣的照片面向阳光浅笑,和你极相似一年很快过去,老话重谈但命运多舛,余悸犹在又是一个冷冬,南粤多绿色我走在正午的河边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