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一周 | 青春之锐气 1955年9月,毛泽东主席在一篇按语中这样写道:“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的一部分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他们最肯学习,最少保守思想,在社会主义时期尤其是这样。”最积极、最有生气、最肯学习、最少保守“四最”,
封面报道 | 他们眼中的“家城国” 家,民之所居。城,以盛民也。民乃城之本,万家灯火汇聚,滋养了城市的繁荣。百姓安居乐业,城市熙攘繁盛。一边是摩登都会的日新月异,一边是乡村振兴的希望田野,奋斗的人民与辽阔的土地,构成了“国”的风貌与意义
封面报道 | 年轻人,当更有锐气 何以学文?“年轻不可轻”第二届新民青少年社论大赛自今年6月启动之后,从上海,从深圳……从全国许多地方发来参赛稿件共计15868篇。不知道参赛者们提笔之前是否会去想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写文章?在未来的
封面报道 | 陈国强:技术至上时代更需要人文底蕴 陈国强中国科学院院士,医学病理生理学家、肿瘤学家,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原院长,现任海南医科大学校长。陈国强院士,被学生和网友们亲切地称为“强叔”,他曾担任上海交大医学院院长长达十年,如今任海南医科大学校
封面报道 | 陈思和:人文精神的讨论没有过时 今年,复旦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一级教授、文科资深教授陈思和再次担任新民青少年社论大赛评委。1993年,陈思和等人文学者发起了“人文精神”大讨论,经过30年的经济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在
封面报道 | 毛尖:用38度体温写社论 毛尖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作家。过去一向通过文字和公众见面的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影评人、作家毛尖,近几年越来越多地直面网友。她在B站上开了自己的栏目,犀利点评热门影视作品;她在华东师范大学远读批评中心举
封面报道 | 俞立中:唯一的遗憾是还不够犀利 俞立中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上海纽约大学校长、华东师范大学校长 、上海师范大学校长。今年是上海纽约大学名誉校长俞立中第二次给青少年社论大赛当评委,他认为本届主题“家·城·国”很好,可以给学
封面报道 | 张涛甫:何以学文?因为热爱 张涛甫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教授。《新闻大学》主编。“何以学文?”这是本届青少年社论大赛金笔奖作品尝试探讨的话题。作为大赛评委的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张涛甫教授,对此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在张涛甫看来,第二
封面报道 | 第二届青少年社论大赛获奖名单 金笔奖(冠军)何以学“文”作者:陈睿杰上海市崇明中学  高三(9)班指导老师:倪惠琴银笔奖(亚军)AI时代,创造力将被我们置于何处作者:王思媛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  高三(11)班指导老
封面报道 | 何以学“文” 近两年,越来越多的考生将理科学习作为自己未来的专业发展方向。根据《上海市2024年普通高校本科专业选考科目要求》,物化双选,选专业自由度在95%以上;非物化双选,选专业自由度则在55%以下。未来,似乎
封面报道 | AI时代,创造力将被我们置于何处 自从2022年11月30日,ChatGPT正式发布,人类已经一只脚踏入AI的时代。在智能聊天机器人蒸蒸日上的同时,AI创作也在不断更新。在这短短的两年内,人们对此展开了多层次的讨论,主要集中在一个问题
封面报道 | 拯救被“梗”吃掉的文字 “yyds”“awsl”这些看似毫无规律的字母,如果不上网了解,你绝对不知道它是表达赞美的网络用语。据某媒体面向全国近1000名高校大学生展开的调查显示:72.48%的被调查者愿意主动“玩梗”,仅有0
封面报道 | 城市建设中的表与里 城市更新改造工程正在全国轰轰烈烈地进行,老旧房屋翻新、城市水网整治、街道市容更新……一切都看上去欣欣向荣。但城市需要的只是“新”么?表面的美观固然增添了城市的面子,但城市真正的底蕴并不悬浮于这些崭新的
封面报道 | 专我所长,择我所爱 近日,以676高分考入北大考古学的留守女孩钟芳蓉,获得敦煌研究院石窟考古岗位面试第一名的成绩。她即将奔赴敦煌,为自己所热爱的事业奋斗。四年前,钟芳蓉依据兴趣选择“冷门”的考古专业,引发了网友对于考古专
封面报道 | 理智爱国,才是真爱国 今年6月,一则新闻传遍网络。一位名叫胡友平的女士,为了拯救被袭击的两名日本公民受重伤不幸身亡。这件事发生后,有人赞扬她是英雄,然而有人评论:“抗日英雄才是英雄!不予评价!”这条评论暴露了自以为客观公正
封面报道 | 大语文即大世界 高中生到底能不能写出社论来?关于这个问题,第一届新民青少年社论大赛已经给出了“年轻不可轻”的震撼答案。时隔一年,“年轻不可轻”第二届新民青少年社论大赛启动。自开赛以来,社论大赛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封面报道 | 为什么深圳校园,走出那么多作家? 第二届新民青少年社论大赛,收到来自深圳中学生的投稿有7000多篇——深圳也成为除了上海以外,来稿最多的城市。这让组委会和教授评委们感受到了南国校园写作的热度。最终,深圳实验学校高中部陈羽鳞同学的《专我
封面报道 | 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责任 2024年8月,项目在全国遴选了210名足球少年参加夏令营集训,最终挑选杰出足球少年前往巴黎奥运会观赛游学。巴黎奥运会,点燃全球体育热情。有11名中国足球少年,在巴黎亲身感受了奥运氛围,这样的经历可能
广域 | 热点 A 中国12月11日15时!黄茅海跨海通道通车试运营粤港澳大湾区重大工程之一——黄茅海跨海通道于12月11日15时通车试运营,为粤港澳大湾区跨江跨海交通网络再添“关键一横”。黄茅海跨海通道于2020年
广域 | 热词·数据·人物 热词社会摇秋招近日,为组织一场百人青海摇活动,某网红开启线上面试活动,吸引了大量大学生的积极参与,被网友们戏称为“社会摇秋招”。大批年轻学生通过短视频和直播展示自己的才艺,争夺加入这个网红团队的机会,
广域 | 匀点关注给老爸 读博的小魏和已经进入退休预备役的爸爸,似乎没什么可聊的。爸爸常有“三连问”:“最近的从业资格考证都通过了吧?博士论文的进度怎样?你没有跟同门师兄弟闹什么矛盾吧?”女儿一听,不免暗叹自己怎么又多了一个学
广域 | 说说话也好 下午快2点,我和妻子饥肠辘辘。把车停在苏州东山岛上的一条水泥路边,走进了一家比较质朴的小面馆。店主是个大概60岁不到的女人,招呼得很周到,先倒了煮热的红茶水让我们暖暖身子。而我们吭哧吭哧吃面的时候,她
广域 | 医生的嘱告 “明人兄,你别天天爬格子了,太累。你看看朋友圈,S君去年说的要游走长三角百家公园,现在已实现一半目标了!”H君边说边将S君最近所发的“九宫格”展现在明人眼前。那是邻市一个街角公园,小巧别致,画面上的几
广域 | 钟声重新敲响(2024年 第45期) 上期封面当地时间12月7日晚,巴黎圣母院的钟声在塞纳河畔再度响起。在法国总统马克龙及夫人的陪同下,巴黎大主教洛朗·于尔里克手持权杖敲击圣母院教堂大门3次,旋即大门打开,标志着圣母院时隔5年重新开放。美
广域 | 七日谈 壹我们无法怀疑受访者反复对我们提及的信息,是他们告诉我们有遗体出现在了不应出现的地方。联合国强迫失踪问题委员会指认哥伦比亚一机场机库存放着约两万具遗体,引发关注。近日,委员会专家组成员承认未亲自前往机
观察家 | 世界有点“疯” 刘洪临近2024年底,可谓大事不断。在东方,韩国上演戏剧性的6小时紧急戒严闹剧,尹锡悦政权就此走向终结;在西方,上台不到100天的巴尼耶政府倒台,成为现代法国最短命的总理;在中东,12天闪电战突然颠覆
漫漫谈 | “战”翅高飞 等 1.“战”翅高飞美国公布新一轮对华半导体出口管制,136家中国半导体企业被列入实体清单。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美方拓展长臂管辖,对中国与第三国贸易横加干涉,是典型的经济胁迫行为和非市场做法。美方说
何以中华·本周博物 | 叶嘉莹为什么号“迦陵”? 因为一种神鸟 西夏王陵出土迦陵频伽11月24日,著名古典文学研究学者、南开大学讲席教授叶嘉莹仙逝,享年100岁。叶嘉莹有个号叫“迦陵”,为什么她会以“迦陵”为号呢?这源于她早年学习诗歌的经历。在辅仁大学读书时,
文化 | 亲历者说:好莱坞电影入华30载 1994年,以哈里森·福特主演的《亡命天涯》为始,我国拉开了每年进口10部海外“分账”大片的序幕,其中又以好莱坞电影为主。一晃30年过去,好莱坞电影入华30载,给我们的电影业带来了哪些变化?哪些曾是刺
文化 | 横冲直撞好莱坞 《亡命天涯》是首部引进分账大片。还记得那个1994年的午后,全班同学被学校组织去电影院观看“美国彩色立体声故事片”《亡命天涯》。十几岁的年纪,不知道谁是哈里森·福特,也不认识汤米·李·琼斯,可是丈夫被
文化 | 当好莱坞遇上“华莱坞” 《流浪地球》实现了中国电影在科幻题材的突破,是中国科幻电影的里程碑之作,自上映以来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从1994年好莱坞大片《亡命天涯》引入国内分账放映起,关于引进大片究竟将“激活”还
社会 | 野猪下山,闯祸,人类如何应对? 2024年秋天以来,有关野生动物的新闻似乎比往年更多一些,其中许多和野猪有关。10月25日,浙江杭州。一头野猪在街头流窜,冲撞行人,撞破玻璃墙,闯入一家商店。之后,野猪又来到一居民小区,将一位试图用铁
社会 | 乡村全面振兴,他们携手“造星” 江孜县与上海沙涓合作创立“前店后坊”专精特产销模式,在村里设立“阿佳格桑工坊”,探索“企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39岁的格桑穿着传统藏族服饰席地而坐,一手摇纺车,一手捻羊毛,聚光灯下,她不紧不慢,
专栏 | 延安版画重现 恺蒂专栏作家英伦新居民11月初的伦敦,时晴,时雾。伦敦亚洲艺术周,许多画廊都有中国艺术展,大英博物馆的《八方丝路》人流不息,熙熙攘攘。也正是各大拍卖行的秋拍季节,让我最感兴趣的,是苏富比的一套延安版画
专栏 | 沙禾虫与土笋冻 沈嘉禄专栏作家爱好美食和收藏粤菜是最早进入上海的异域风味之一,上世纪三十年代称雄沪渎的新雅、冠生园、杏花楼、味雅、大东等,为提升顾客体验度,安装了空调,配备了背景音乐,服务员也请面容佼好、身材苗条的美
专栏 | 人能冬眠吗? 苗炜专栏作家读书,写字,旅游,锻炼最早对冬眠的研究始于19世纪中期。现在我们知道,有七种哺乳动物会冬眠,但形式各不相同,没有任何两种动物以完全相同的方式冬眠,同一物种的个体也有差异。一般来说,冬眠意味
专栏 | 一出戏带火了东台西溪 全国旅游精品演艺《天仙缘》实景演出。千百年来,人煮了盐,盐养了人,人和盐相互滋养,像种子遇见土地,相互成就,生了根,开了花,结了果,一代又一代。如今,尽管大海东退百里,千年古镇,东台西溪,由咸变淡,新
专栏 | 一个诗人的上海 《上海记》汗漫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4年10月上海,一直拥有“东亚第一大都市”的称谓,而有关上海的书籍,亦称得上卷帙浩繁、汗牛充栋。不过,同样是写上海,诗人汗漫的《上海记》却颇有不同,书中的内容不
专栏 | 消费主义恐怖片 在国内外双11双12、黑色星期五等消费节点接连不断的年末,大银幕上,一部日本电影《最后的里程》悄无声息地上映了。这部脱胎于日本人气剧集《非自然死亡》和《机动搜查队404》的原创电影,当地票房突破51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