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24年第4期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24年第4期

月刊 教育教学

简介

《湖北教育》杂志创刊于1949年,是一份和新中国同时诞生的教育期刊,虽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但服务教学、服务教师、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风格愈久弥新,呈现出与时俱进、勇立潮头的期刊形象,进入中国期刊方阵,获双效期刊、湖北省优秀期刊。作为湖北省教育厅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和管理的指导性刊物,《湖北教育》以服务课堂教学,推动教育创新为办刊宗旨,以编研结合,以研促编为编辑方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交流教育教学改革成果,指导教育教学实践,为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质量作出自己的贡献。

目录

卷首 | 学习中心课堂的“两翼”

学习中心课堂有两层意思,一是学生有力量,二是课堂有学习。学生有力量指学生有学习的潜力、能力、实力,课堂有学习指课堂以学生学习为主形态、主线路。学生有力量和课堂有学习是学习中心课堂的“两翼”。学生有力量

聚焦 | 让“学习”成为课堂“中心”

学习中心教学是一种基于学生素养发展、依据当代课堂教学追求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目标的现实而提出的教学理念。“学习中心教学是一种区别于讲授中心教学的新的教学结构或教学形态”(摘引自陈佑清《学习中心教学论》,下

聚焦 | 打造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

核心素养导向是当下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取向。作为落实核心素养目标所需的一种新的教学结构或教学形态,学习中心教学在国内已经引起广泛关注。笔者领衔的研究团队自2012年开始系统探讨学习中心教学的理论

聚焦 | 学习中心课堂理念探析

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学生不仅要获取相应的知识,更要提高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实施促进学生

聚焦 | “学习中心”理念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的运用

《法律伴我们成长》一课主要由“法律为我护航”和 “我们与法律同行”两部分构成。前者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护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了解我国相关的法律内容,知道我国法律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利,理解

聚焦 | 例谈学习中心课堂的架构

生物学课程特别重视学生的实践,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主动参与的过程。学习中心理念下的教学是回应当今时代对培养新人的需求并解决传统课堂诸多问题的一个基本选择。笔者和武汉市常青第一中学生物教研组(以下简称“

聚焦 | 学习中心课堂的两个标志

学习中心课堂是以学生学习活动为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中心或本体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有两个重要标志:一是学生有学习内驱力,有专心、专注、投入的学习行为;二是学生能有意识地运用学习策略,自觉调控学习状态。笔者结

专栏 | 挑战、开放与创新:数学创思作业设计策略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课程与教学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会数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

专栏 | 语文水平标准的层级

浙江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国培计划”名师培养与名校长培养专家库入选专家、教育部“领航工程”首批名师培养浙师大基地首席专家、“国培计划”明星讲师,湖南省国培优秀导师,浙江省首届优秀培训教师、

专栏 | “五育融合”教学观要义阐释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小学教育系主任,小学教育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负责人,兼任全国教学论专业委员会理事、江苏省社会心理学学会生涯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课题、

实践 | 现象式学习内容及实施路径

现象式学习在强调任务驱动的基础上,注重借助学科联动探究真实世界,突出学习的整合性、自主性、开放性与能动性。光谷四小在生态教育办学实践中,将多样性、共生性、开放性、可持续性的生态教育理念与现象式学习理论

实践 | 跨场域德育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光谷四小基于生态教育理念,提出“万物共生、多景共育、全段共行”的跨场域德育活动课程体系建设理念,倡导以世界万物开阔认知视域,以多元场景开拓活动场域,以实践活动丰富成长收获,创新开辟了班级、学校、家庭、

实践 | 跨学科实践课程的实施路径

光谷四小在生态教育理念的引领下,致力于生态课程体系建设,聚焦跨学科实践课程研究,取得了较好的课程实施效果。一、跨学科实践课程建设思想光谷四小早在“双减”政策颁布之前,就根据生态教育理念下的多要素融合共

实践 | 跨学科之美 融素养之行

一、遵循“知—行—做”思路,设计学习任务“江城的桥梁”跨学科研学课程以培养学生科学意识、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为出发点,重点发展学生运用不同学科思维创新性地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涉及

实践 | “质量”主题单元目标和内容的结构化设计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版课标”)确立了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倡导结构化教学,并将常见的量如质量等相关知识纳入综合与实践学习领域,要求以主题学习的形式强化量感等素养的

实践 | 抓住度量本质 发展质量量感

量感主要是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及其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可以通过质量、长度、体积等的度量活动来培养。关于质量,2022版课标指出:“认识质量单位,尝试应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实践 | 抓住关键节点实现学习路径结构化

为培养学生的度量素养,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质量度量的原理,笔者结合2022版课标中示例57“度量衡的故事”和学生已经学习的科学知识等,设计跨学科主题活动“衡器的奥秘”,牢牢抓住学习过程中“设计真场景、观察

实践 | “玩”出语文味

“玩味语文”是选择凸显语文核心价值的内容,用适切的方法体味文本丰富、深刻的内蕴。与阅读教学关联起来,就是教师开发文本中丰富而集中的、有语文价值的能力点,通过活动引领学生读出作品的情、理、趣。为凸显文本

实践 | 合理批注 深入咀嚼

《许三观卖血记》以卖血为主线,贯穿其中的是当时底层民众挥之不去的生存苦难。选文源自小说的第二十八章,讲述了许三观第七次至第十一次卖血(二十天之内)的经历:儿子许一乐得了肝炎,病得很重,被送往上海的大医

实践 | 概括能力的进阶培养及其思维可视化

“文学作品之基础概括能力训练”是学生阅读文学作品关键的一步。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不同类型的语段,运用不同的方法概括内容,再用思维导图让思维可视化,进而掌握概括段意的方法。一、抓中心句概括段意教

实践 | 学习支架让教学事半功倍

《飞向蓝天的恐龙》是一篇关于“鸟类起源于恐龙”假说的科技说明文,文章用准确、严谨的语言给读者介绍了恐龙的一支向鸟类演化的过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笔者以统编版四年级下册第

实践 | 搭建学习支架 助力古诗理解

教师从学生现有的学习水平出发,依据学习内容为学生搭建相应的学习支架,不仅可以减缓学生学习的坡度,降低学生思维的难度,而且能够引领学生借“架”进阶,提高课堂学习质量。古代诗歌所描写的内容距离现在的小学生

实践 | 音乐欣赏课的情境导入方式探析

情境导入指教师通过故事、视频、游戏、绘画等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音乐欣赏课中的情境导入能帮助学生建立对所欣赏音乐的直观印象,增强学生的认知期待。一、故事导入,让欣赏未雨绸缪故事导入应确保故事与被欣赏曲目

实践 | 情境教学让音乐课堂活起来

在歌曲教学中,教师根据歌词内容和音乐情绪,借助音乐的艺术感染力和丰富的教学手段,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辅之以优美的引导语言,表现音乐所描绘的情境,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知音乐传达的艺术情感,并在感受、

实践 | 幼儿歌唱活动游戏化实施策略

歌唱活动是幼儿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幼儿美育、促进幼儿健康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游戏化的歌唱活动能激发幼儿的歌唱兴趣,提升幼儿学习的主动性;能满足幼儿对歌唱的强烈愿望和需求

实践 | 指向核心素养发展的音乐欣赏课设计与实施

在音乐欣赏课教学中,教师要将“欣赏、表现、创造、联系”四项音乐实践活动有机衔接,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唱念奏演,多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增强审美感知力和想象力;要通过分段聆听、音画联想,引导学生感悟音乐内涵

实践 |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朗读教学的设计

朗读教学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朗读教学中,教师运用“教-学-评”一体化思想设计教学,有助于学生理解、感受、欣赏作品的语言和人物形象,提升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笔者以统编版语文六年级的《少年闰土》为例

实践 |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初中语文教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教-学-评”互相融合,以评促教,以评促学。针对教师心中高度认可课程标准而在教学实践中忽视课程标准、“考什么就教什么”的实际,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以《一棵小桃

实践 | “三问”让分层教学更具针对性

分层教学又称分组教学,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合理地分成几个水平相近的群体,预设不同的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笔者在广泛吸收分层教学经验的基

实践 | 在多样化学习情境中提升思维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跳水》讲了在一艘环游世界的帆船上发生的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故事。笔者认为,学生对文本的阅读不应该停留在了解故事情节、感知船长形象的层面。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体会人物心理活动、提

实践 | 强化“三个意识” 创作出彩作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强调写作要“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那么,如何实现有个性且有创意地表达呢?笔者

实践 | “相遇问题”教学策略例谈

“相遇问题”是小学数学重要的知识点,是“行程问题”中的一种,具有多种变式,相对比较复杂。如何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并解决相遇问题呢?笔者从三个方面谈谈具体的教学策略。一、理解关键词,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深入

实践 | 例谈模型意识的培养策略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模型意识是伴随小学数学学习的核心素养之一。笔者以“相遇问题”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模型意识。一、原型转化,初步感知模型“相遇问题”属于

实践 | 合理表征、整体建构“相遇问题”模型

模型意识是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之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模型意识主要是指对数学模型普适性的初步感悟。知道数学模型可以用来解决一类问题,是数学应用的基本途径;能够认识到

实践 | 初中数学教学的变式法则

变式教学是教师通过不断变化题目的形式,挑战学生的思维习惯,促使他们寻找解决问题新途径的教学策略。这种教学策略不但能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和定理的理解和记忆,而且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问题分析能力和创新

实践 | 促进思维进阶的数学教学策略例谈

素养导向下的数学教学不再满足于传授数学知识和技能,更加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设计什么样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思维进阶?什么样的活动方式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思维进阶?如何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机制让学生的思维水

实践 |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恰当使用多媒体能动态呈现学习材料,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进而突破教学难点,达成教学目标。创设故事情境,激

实践 | 让探究性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绽放异彩

如何让探究性学习在数学课堂上得到落实?笔者认为,教师应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探究的条件和空间。创设情境,激发探究欲望。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创设情境,促进学生产生数学思考。教学《找

实践 | 浅谈分率(百分率)、比与除法的一致性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前后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迁移旧知,类比学习新知。笔者结合《百分数的应用(一)》的教学,浅谈分率(百分率)、比与除法的一致性。形式的一致性。课始,笔者出示数学问题:“有4

实践 | 数学周记:从数学视角看现实世界

通过写数学周记,学生可以回顾、总结一周所学的数学内容,加深对数学内容的理解,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写数学周记是一个深度思考的过程,学生要将抽象的数学内容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相结合,用自己的语言

实践 | 初中化学跨学科项目化学习设计与实践

新课标背景下,探索化学跨学科实践活动与项目化学习统整的广域课程融合模式,能为跨学科实践活动的落地提供路径与方法,有利于凸显化学课程的实践性,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制作简易制氧机”跨学科项目化学习以

实践 | 在探究过程中习得“控制变量法”

物理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笔者以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浮力》中的实验“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为例,谈谈如何引导学生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并

视野 | 昂起头来

中考在即,我的科代表却突然“蔫”了——上课精力不集中;回答问题时漏洞百出;我还没说什么,她的眼圈儿倒先红了。临近下课,我刻意踱到她的桌前,轻轻叩击了几下桌面,示意她跟我到办公室。“最近情绪不高啊,是否

视野 | 武汉:三课型协同,读评一体化

2023年12月22日上午,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小学整本书阅读‘读评一体化’实践研究”系列研讨活动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举行。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丁雪妍、徐旭、罗婧围绕二

视野 | 孝感:振兴乡村教育,助力乡村教师发展

2023年12月19日,孝感市教科院在孝南区新铺镇远大学校举办了孝感云教研——初中英语直播示范课教学研讨活动,活动以“振兴乡村教育 助力乡村教师发展”为主题。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邓祖魁和青年教师向春芳

视野 | 十堰:召开“大观念下的人工智能技术

2023年12月28日,十堰市教科院召开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大观念下的人工智能技术在中小学艺术素质测评中的应用”课题实验学校专题研讨会。研讨会分别在十堰市人民小学和十堰市东风41学校进行,湖北省教育科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