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22年第5期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22年第5期

月刊 教育教学

简介

《湖北教育》杂志创刊于1949年,是一份和新中国同时诞生的教育期刊,虽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但服务教学、服务教师、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风格愈久弥新,呈现出与时俱进、勇立潮头的期刊形象,进入中国期刊方阵,获双效期刊、湖北省优秀期刊。作为湖北省教育厅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和管理的指导性刊物,《湖北教育》以服务课堂教学,推动教育创新为办刊宗旨,以编研结合,以研促编为编辑方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交流教育教学改革成果,指导教育教学实践,为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质量作出自己的贡献。

目录

卷首 | 以单元整体教学推进学科核心素养落实

单元整体教学是在单元主题统领下,将目标、活动、评价等要素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有结构的整体的教学策略。基于学科大概念的单元整体教学能使教学内容整体化、结构化,是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学业压力的着力点,有助

聚焦 | 聚焦五个方面 落实劳动教育

在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方面,劳动教育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重要作用。现阶段,中小学为有效落实劳动教育做了很多有价值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在劳动教育目的理解、劳动教育内容选择与设计、劳动教育课

聚焦 | 小学劳动教育微课的设计、制作与使用

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但当前我们对新时代劳动教育的认识不够,加之师资不足、资源欠缺,导致劳动教育在具体落实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难题。本文从新时代劳动教育资源的建设入手,提出劳动教育微课的设计、

聚焦 | 让劳动教育融入生活

加强劳动教育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选择,也是提高学生创新素养的主要途径之一。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生活教育理论,体现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说明教育不能脱离生活。如何立足生活实践更好

聚焦 | 香溪河畔“博雅”花开

宜昌市兴山县因诗意盎然的香溪河、惊险刺激的“朝天吼”漂流景区和“昭君故里”而闻名于世,每年有大批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体验。作为教育工作者,记者对这些旅游胜地并无特别的兴趣,而当地的一所小学却引起了记者

聚焦 | “博雅文化”的内涵与价值追求

兴山外小以 “博雅”为校园文化理念,以培养“博览古今、雅行天下”的学子为教育目标,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一、“博雅文化”的内涵积淀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经过批判继承、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等过

聚焦 | 依文拓学 博雅同行

在“博雅文化”的引领下,兴山外小语文教研组努力构建“博学雅行”大语文课堂,让语文教学呈现出新气象。拓宽渠道,博学多才。“博雅”之“博”就是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开阔视野、扩大见闻、博闻广识。为了达到此目

聚焦 | “和•格”文化引领下的生态课堂

21世纪初,“绿色学校”创建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展开,绿色教育理念随之盛行。武汉市洪山区南望山小学(以下简称“南望山小学”)以创建“绿色学校”为立足点,构建了“关爱生命、联系生活、构建生态、自然生长”的绿

聚焦 | 低年级段语文生态课堂的建构

南望山小学深入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理念下的“和·格”文化建设研究,在“和而不同、格物致知”理念的引领下,致力于打造“自然和谐、简约精致、合作探究、同生共长”的生态课堂。下面,笔者以《春夏秋冬》教学为例,谈

聚焦 | 生态课堂助力师生同生共长

南望山小学在不断摸索、实践中形成了“三层六环”生态课堂教学新模式。这个模式由课堂整体、学生主体、教师主体三大子模块构成,包括自然引入、共筑愿景、触发联结、相互激荡、升华沉淀、反思共长六个环节。一、自然

聚焦 | 生态课堂焕发英语教学活力

南望山小学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抓手,构建了生态课堂教学模式,并开展了生态课堂的学科实践,使小学英语课堂变成了师生同生共长的乐园。一、英语生态课堂的环节剖析小学英语生态课堂由自然引入、共筑愿景、触发联结、相

聚焦 | 丰富课程体系 绽放生命光彩

为了让每一个生命绽放光彩,潜江市特殊教育学校立足“因爱而悦,润美于心”的办学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根本、以目标为导向、以活动为载体,构建学校课程体系,促进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一、设置融合性课程,增强学生的

聚焦 | 变革管理模式 提升治理效能

美国管理大师戴明说过:“一个组织中的员工问题,80%都是组织和系统自身的问题。”学校管理者如何引领学校在管理机制、组织架构方面进行改革,使之与学校的发展需求相适应、相匹配呢?笔者所在的武汉经济技术开发

人物 | 让音乐与生命融通

“音乐教育需要满足学生精神生命的向美需求,精神生命直指人的性灵。性灵诗派认为万物有灵,主张以诗歌抒写真性情。‘性灵’音乐教学观亦如此,它以适性教育为底色,以独抒性情为本色,以融通灵性为亮色,指向学生审

人物 | 打造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融合的新空间

“预热—探学—延展”循环式“双线混融”教学,是后疫情时代教师对音乐教学模式的探索,旨在利用线上、线下两种方式,适时、适性地开展音乐教学工作,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这种教学模式在创设学习情境、强

专栏 | 学习中心教学过程组织的基本特征

理解“学习中心教学”在教学过程的组织或安排上具有何种特征,是推进学习中心教学应把握的重要问题。为此,我们需要探讨,相比于传统的以教授为中心的教学过程组织,学习中心教学过程的组织发生了哪些变化,其基本特

专栏 | 小学数学教材编写的情境化特征分析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材成为承载学科内容与学科素养的重要载体,情境创设成为教材编写的一个重要特色。据统计,在2011年版和2022年版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情境”一词的出现频次从64次增加到了1

专栏 | 优化朗读,让学习真实发生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朗读被解释为“清晰、响亮地把文章念出来”。从课堂教学的角度看,朗读是学生把语言文字转化成有声语言的创造性活动,是阅读的起点和基本功。朗读是语文学科最重要的教学内容,也是最基本的教

实践 | 发挥区域名师的“蝴蝶效应”

2013年,襄阳市启动首批“襄阳隆中名师·×××工作室”评选,2017年增设名班主任工作室评选,2019年加设隆中名校长工作室评选。截至目前,襄阳市有市级“三名”工作室120个、湖北名师工作室15个、

实践 | 建设“准、好、优、特”高品质工作室

襄阳市教育局不仅重视名师工作室的评选,而且重视名师工作室的建设与品质提升。如何使名师工作室建设步入高品质、高品位、高质量发展轨道?依托“三名”(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工作室建设与管理培训,襄阳市中小

实践 | “三考”:名师工作室评价的襄阳路径

如何破解“考评主体唯一”“考评内容统一”“考评方式单一”等考评难题,对名师工作室进行有效的管理、监测、评价呢?襄阳市名师工作站(以下简称“工作站”)结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

实践 | 以“渐进性”策略助推教学主张凝练与推广

吴艳芹名师工作室在突破自我、唤醒教师、激活内驱、发展团队的探索过程中咀嚼语文本味,探索出教学主张凝练与推广的“三部曲”:觉自—觉他—觉众。一、觉自凝练教学主张的过程是教师自我发现、自我认识、自我改善、

实践 | “模•磨”式名师工作室研修路径探索与实践

“模·磨”式名师工作室研修路径中,第一个“模”指“模式”,即“纵横捭阖”的大思政课程建构模式 第二个“磨”指“磨炼”,即“模仿—琢磨—磨炼—模样”的“4M”教师成长路径。有“模”的“磨”,会因目标、路

实践 | 问题意识:课题研究的核心素养

问题意识是教师开展有价值的课题研究的基础和前提,它决定着研究目标的明确性、研究内容的适切性,关联着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及研究成果的有效性。名师工作室建设中,如何抓住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引领教师开展课题研究

实践 | 名师工作室研训促城乡教师共成长

为促进教师队伍专业成长,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襄阳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以下简称“继教中心”)依托名师工作站下的各级各类工作室,设计了实践性、互动性与研究性相结合的研训活动体系,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充

实践 | 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语文主题学习”强调以一篇带多篇,即围绕某一学习主题,通过提供一定数量的与学习主题具有内在关联的文本材料,让学生获得整体的阅读经验和情感体验。相较于单篇阅读,它的学习容量更大,综合性更强,更有利于提高

实践 | 整合促进深度阅读

笔者以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伯牙鼓琴》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整合其他文本,在整合中实现主题学习、深度阅读。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整体学习的目标有两个:一是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实践 | 为有源头活水来

初学写作的人都会遇到这样两个问题:写什么和怎样写。对小学生而言,回答这两个问题更不容易。笔者认为,对这两个问题的最好回答就是“从生活中取材”和“从范文中取法”。一、从生活中选取写作素材对小学生来说,写

实践 | 紧扣单元目标进行整体教学

单元整体教学就是从单元整体角度出发,根据落实该单元语文要素、人文要素的需要,采取合并、拆分、取舍、建立联系等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从总体上掌握单元学习目标、构建知识体系的教学形式。它要求教师关注课程内容的

实践 | 基于语文要素的单元整体教学

以语文要素为线索,加强横向联系,整合单元内容,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笔者结合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教学,谈谈如何基于语文要素实施单元整体教学。一、立足学情,研读比较,精

实践 | 整体意识决定整体教学

传统的语文教学强调一课一教,随着高效课堂的展开,单元整体教学逐渐被广大语文教师接受。如何将一个单元内相对零散的语文要素系统化,聚焦单元人文要素,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是单元整体教学必须解决的问题

实践 | 拾级而上教习作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在编排上重视语文能力训练的循序渐进。这样的编排使习作教学思路更清晰,更具操作性。笔者以写人的习作为例,从内容有温度、训练有梯度、教学有抓手三个方面做具体阐述。一、内容有温度内容有温度

实践 | 浅谈核心素养视域下教材“二次开发”策略

为了有效落实培养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目标,教师在深度解读美术课程标准及教材的基础上,可以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从内容、编排顺序和教学方法上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笔者以湘美版美术教材

实践 | 类比思想:计算教学的“引路人”

类比思想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更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所谓类比,指以同类事物或相近性质为基础进行比较推理,以了解新事物的一种思想方法。计算教学中,有很多类比思想方法的具体运用,如运算方法的类比、解决问

实践 | 类比使计算变得更简捷

在计算教学中渗透类比思想,能够帮助学生在思考、发现中找到计算的规律、技巧,总结出有效的计算方法,让机械计算变得灵活巧妙,起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一、纵横勾连,助推类比思想的贯通类比推理是知识迁移的重要

实践 | 运用类比思想 促进深度理解

“小数加减法”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例1。本课时是在学生学习了用竖式计算整数加减法、一位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运用类比思想,借助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来教学,能培养

实践 |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设计劳动实践项目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合理挖掘教材内容,立足数学核心素养设计劳动实践项目,对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有很大帮助。《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是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教学内容,相关知识在日常生活与生产劳动中被广

观察 | 小米手环

女儿有一个珍贵的小米手环,是她的爷爷给她买的。这款手环刚上市时,女儿就很想要。因为不想看到自己的孩子带头在班上掀起攀比之风,所以我拒绝了,但女儿心心念念,更期待了。由于工作忙,女儿上初中后,她的爷爷自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