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实用护理方法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指新生儿在围生期(妊娠28周到产后1周),由于羊水异常、脐带绕颈等原因发生窒息,导致脑组织出现的缺血缺氧性损伤。这种疾病的致死、致残风险比较高,是威胁新生儿生命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存活者可能出现永久性的神经功能缺陷。早期发现、明确诊断和积极治疗,有利于控制病情,降低长期后遗症的发生风险。

★致病原因

新生儿的脑部代谢非常旺盛,脑组织的需氧量约占全身耗氧量的一半,大脑对缺氧十分敏感。脑组织缺氧会导致患儿脑细胞能量代谢障碍、自由基损伤等后果,形成不可逆的脑部损伤。孕妇严重贫血、孕期高血压、心肺疾病、胎盘异常、脐带绕颈;生产时胎位异常、滞产;产后新生儿反复呼吸暂停、心力衰竭等情况,都是诱发缺血缺氧性脑病的重要因素。

★临床表现

1.出生前:胎心率降低到120次/分钟以下,持续5分钟以上,胎动显著减少。羊水浑浊也可能导致胎儿缺氧,应予以警惕。

2.出生后:新生儿评分明显低下。有神经系统症状,比如过度兴奋、嗜睡、反应迟钝、昏迷;原始反射异常,如拥抱和吸吮反射减弱或消失;肌张力改变;有口唇发黑发紫等症状,需要进行人工辅助呼吸治疗。病重的患儿可能会惊厥,对光的反应逐渐迟钝或消失。

★治疗过程中吸氧的注意事项

缺血缺氧性脑病通常需要进行吸氧治疗。新生儿的皮肤比较细嫩,对外力压迫非常敏感,使用面罩吸氧容易导致损伤面部皮肤。此外,新生儿鼻孔小、呼吸道狭窄,鼻导管会使其感到不适,如果烦躁挣扎,容易导致鼻导管脱落,因此建议使用头罩吸氧。病情严重者可能需要机械辅助通气,家长一定要理解并支持。

★患儿出院后的居家护理方法

1.营造舒适的生活环境:让孩子在安静稳定的环境中休息,保证室内定时通风,湿度与温度适宜。限制探望人员,避免引起感染性疾病。出院一个月后要复查,密切关注恢复情况。如果孩子面色发紫、口吐白沫、身体抽搐,要迅速前往医院救治。

2.合理补充营养:患儿恢复正常的进食能力后,建议以母乳喂养。如果无法进行母乳喂养,可以在医护人员指导下为患儿选择配方奶粉。

3.进行康复训练:婴幼儿的中枢系统处于快速发育阶段,可塑性和代偿能力强,病情稳定后及时进行康复训练,有利于恢复患儿的脑部受损功能,提高智力和运动、言语水平。家长可以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对患儿进行视觉、触觉、听觉等方面的训练,提高孩子的自主活动能力。

(1)视觉训练:将颜色鲜艳的图画、玩具放在患儿面前,左右、上下缓慢移动吸引视线跟随,促进视觉系统的发育。

(2)听觉训练:重复播放或哼唱节奏舒缓的儿歌、乐曲,经常呼唤患儿的名字,刺激其听觉神经发育。

(3)触觉训练:抚触有助于促进孩子神经系统的发育。家长可以轻抚、拥抱患儿,用正确的按摩手法按摩四肢,用毛巾为其热敷,可提高患儿的触觉敏感度。

(4)被动功能训练:帮助患儿抬头、翻身、爬行,逐步恢复自主运动能力。

此外,如果家长经济条件允许、时间充裕,还可带患儿前往专业机构进行游泳疗法治疗。在患儿的脖子上套一个救生圈,将其置于37℃左右的温水池中并且播放舒缓音乐,引导患儿随着音乐节奏在池中自由游泳,同样有助于新生儿运动功能和智力的发育。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