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幼儿食物过敏从呵护肠道菌群做起

目前,我国儿童过敏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相关调查数据显示,1999年,小于2岁婴幼儿食物过敏的发生率为3.5%,2009年上升至7.7%,2019年已达到11.1%。食物过敏不仅是一般人认为的皮肤瘙痒、起红疹那么简单,严重过敏可能危及生命,长期的慢性食物过敏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除了忌口和进行药物治疗外,维持肠道菌群平衡也有助于预防食物过敏。

儿童是食物过敏的高危人群

1.儿童容易发生食物过敏的原因

(1)肠道屏障发育不成熟:食物过敏与儿童的肠道屏障和免疫系统的发育特点相关。肠道屏障能够保护人体免受细菌、毒素的侵蚀,维持人体健康。成年人的肠道屏障一般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道是肠道上皮细胞,这些细胞“手牵手”紧密连接,形成一道机械屏障,阻挡异物进入体内。第二道是由肠上皮细胞分泌的黏液、消化液形成的化学屏障,能杀死致病菌和毒素。第三道是肠道菌群组成的生物屏障,能够抑制致病菌的生长。第四道是免疫屏障,肠道的淋巴细胞和弥散免疫细胞能够产生抗体,消灭和抵御病原微生物。

儿童的肠道屏障功能发育不完全,肠道黏膜的通透性比成年人高。食物中的大分子蛋白更容易通过儿童的肠道黏膜进入体内,刺激免疫系统,导致过敏反应。

(2)自身免疫系统不成熟:过敏是人体免疫系统过度反应的表现。成年人的免疫系统有强大的识别和抑制调节机制,可正确识别对身体“有害”和“有益”的物质,能对“有害”物质进行力度适宜的“攻击”。儿童的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识别和抑制调节能力差,可能将进入体内的食物误认为是“敌人”,产生过度反应。免疫系统会“培养”一批免疫细胞战士,如肥大细胞、嗜酸粒细胞等,当再次遇到同样的过敏原后,免疫战士就会“奋勇杀敌”,引发过敏反应。

2.经常引起儿童过敏的食物

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八大类食物过敏原为花生、大豆、牛乳、小麦、鱼类、鸡蛋、甲壳类和坚果。牛奶和鸡蛋是我国儿童最常见的过敏原。

3.宝宝出现这三种症状要警惕

(1)皮肤症状:皮炎、湿疹、荨麻疹等,可能伴有皮肤瘙痒。

(2)消化道症状:呕吐、肠绞痛、肠胀气、便血、便秘、腹泻等,婴幼儿吐奶、抗拒喝奶。

(3)呼吸道症状:鼻痒、鼻塞、咳嗽、哮喘,支气管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异常敏感等。

如果孩子出现上述疑似过敏症状,家长应及时带患儿就医。

食物过敏的常规治疗方式

1.严格忌口

合理的饮食回避是治疗食物过敏的首要措施。可以通过过敏原检测确定患儿的致敏食物,严格控制食物种类。长期忌口可能导致营养不良,家长要在医生建议下为孩子准备能够提供相同营养成分的替代食品。比如,牛奶过敏者可以食用深度水解奶粉或氨基酸奶粉,替代普通配方奶粉。家长要严格监测长期忌口患儿的生长发育情况。

2.药物治疗

对于儿童过敏,一般需要使用抗组胺药物和糖皮质激素缓解症状,严重的急性过敏反应者需要使用肾上腺素进行急救。

3.脱敏治疗

食物过敏的脱敏治疗方法包括口服脱敏治疗、透皮脱敏治疗等,通过长期治疗能逐渐降低过敏者的过敏反应强度。但这类疗法尚未形成权威可靠的治疗方案,也没有得到大规模的应用。

“敏宝”应重视调节肠道菌群

肠道菌群对人体的免疫功能和肠道屏障有一定影响。研究发现,食物过敏儿童的肠道菌群与健康儿童存在差异。过敏儿童的肠道菌群种类和数量不足,可能是导致食物过敏的重要因素。

胎儿在母体中时胃肠道处于无菌状态,出生后新生儿的肠道菌群开始逐渐定植。大概2岁时,幼儿的肠道菌群种类才逐渐接近成年人。由于儿童的肠道菌群处于变化发展之中,不如成年人稳定,所以对免疫系统和肠道屏障的支持作用也较弱。我们虽然无法改变宝宝免疫系统和肠道屏障发育的自然进程,但可以通过改善肠道菌群,对食物过敏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

1.平衡的肠道菌群有助于预防食物过敏

(1)降低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肠道菌群可以帮助身体建立“口服耐受”,即肠道菌群利用膳食的代谢产物向机体传递信号,减低免疫系统对此类食物的免疫反应,逐步建立食物耐受,减轻炎症和过敏反应。另一方面,肠道菌群还有助于增强免疫细胞的调节功能,给过度的免疫反应“踩刹车”。

(2)保护肠道屏障:肠道菌群内的益生菌可以与病原菌抢夺“生存资源”,抑制病原菌的生长,抑制病原菌及其毒素对肠道屏障的破坏。一些肠道共生菌还可以抵御致病菌的侵袭,提高肠道的抗感染能力。此外,肠道菌群还能产生短链脂肪酸,为肠道上皮细胞供能。

(3)自身作为屏障发挥作用:正常的肠道菌群与肠黏膜上皮紧密结合,可形成一层生物屏障,病原菌和食物大分子颗粒就很难透过肠壁进入体内,无法刺激免疫系统引起过敏。

2.为幼儿选择合适的食品级益生菌平衡肠道菌群

合理服用益生菌有助于促进肠道菌群的平衡。目前,益生菌分为食品级和药品级两种。药品级益生菌用于治疗部分疾病,需由医生问诊后开出。如果想预防食物过敏,家长可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食品级益生菌产品。

(1)看菌种:益生菌的作用具有特异性,不建议盲目购买。建议家长详细了解卫健委发布的《可用于婴幼儿食品的菌种名单》,在医生建议下,给孩子服用合适的菌种。动物双歧杆菌亚种Bb-12、短双歧杆菌M-16V、鼠李糖乳酪杆菌LGG、HN001等可以放心选择。

(2)看剂型:益生菌制剂的剂型有滴剂、粉剂和片剂,滴剂适合低月龄宝宝,片剂适合3岁以上的孩子服用,粉剂则没有年龄限制。这几种剂型的益生菌活性、药物稳定性和服用要求有所差异,家长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3)看制剂说明:益生菌制剂中可能添加乳糖等致敏成分,家长要仔细查看成分说明。此外,益生菌制剂的说明书中还会标注活菌数量,每克中含有100万个以上活菌数的产品才达标。

此外,还要提醒家长们一句,益生菌虽好,也不能多吃。长期服用益生菌可能破坏肠道菌群平衡,无法达到我们改善孩子健康水平的目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