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无声的杀手”
肾脏能够生成尿液,清除人体的代谢废物,维持人体的内环境平衡。如果肾脏出了问题,人体的许多生理功能也会受影响。慢性肾脏病是指肾损伤或者肾功能下降持续超过3个月。它起病隐匿,早期无明显症状,多数患者确诊时病情已经十分严重。因此,慢性肾脏病也被称为“无声的杀手”。
据统计,我国目前的慢性肾脏病患者数已接近1.32 亿,患病率达到了10.8%。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19年全球卫生统计报告》显示,慢性肾脏病已成为“全球十大死因”之一。了解慢性肾脏病的相关知识,有助于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
慢性肾脏病是什么?
慢性肾脏病指因各种原因导致的慢性肾脏结构和功能障碍,损害病史超过3个月,包括肾小球肾炎、肾小管损伤、肾血管病变等。各个年龄阶段的人群都有可能罹患慢性肾脏病,以青壮年患者居多。造成慢性肾脏病的原因目前尚不明确,可能与肠道感染、尿道感染等感染性疾病相关,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也容易引发慢性肾脏病。根据肾小球滤过率,慢性肾脏病的病情发展一般分为五期,终末期会发展成尿毒症,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慢性肾脏病的高危人群主要包括:1.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患者;2.有肾脏病家族史者、65岁及以上的老年群体、肥胖群体;3.呼吸道、尿道、肠道等部位的慢性感染者;4.有长期久坐、经常憋尿、吸烟饮酒、暴饮暴食、过量运动、加班熬夜、滥用药物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群。
主要症状
早期慢性肾脏病患者具有乏力、水肿、尿色和尿量异常等症状,如果您有类似症状且原因不明,一定要引起重视,及时到医院就诊。
1.水肿
水肿是肾脏疾病的典型症状,慢性肾脏病会导致肾脏的排水功能受损,水分滞留在体内导致水肿。患者的水肿部位多呈现对称性,比如双腿水肿,用手指按压肿胀部位后会出现凹陷。患者通常在晨起、久站、久坐后,足部或眼睑部位出现浮肿,病情严重时可能发展为四肢甚至全身肿胀。
2.尿异常
慢性肾脏病患者的尿异常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排尿异常。出现尿频、尿急、尿痛、尿失禁和尿潴留(膀胱内充满尿液却不能排出)等情况。(2)尿量异常。成年人每日的正常尿量一般在1000~2000毫升左右,慢性肾脏病患者由于肾功能异常,会出现少尿(24小时尿量小于400毫升)、无尿(12小时无排出或24小时尿量小于100毫升)、 多尿(24小时尿量多于2500毫升)的情况。(3)尿液成分异常。主要指蛋白尿和血尿,蛋白尿主要指尿液中有过量的蛋白质,表现为尿液中出现大量泡沫,严重的类似啤酒花状。血尿是指尿液中有大量红细胞,导致尿液颜色呈“洗肉水”色,甚至为鲜血色。慢性肾炎早期患者的蛋白尿、血尿情况无法通过肉眼观察到,需要借助尿常规检查确定。
3.食欲不振
慢性肾脏病会使患者的消化系统功能紊乱,导致食欲不振,甚至引发慢性腹泻等症状。同时,慢性肾脏病患者肾功能受损,体内毒素积聚可刺激胃肠道,引起恶心、呕吐等反应。许多患者的体重会快速下降,精神萎靡,容易疲劳。
此外,慢性肾脏病也会导致红细胞生成减少、破坏增多,患者会出现贫血症状。随着肾功能的减退, 患者血压一般会升高,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预防、护理建议
1.定期体检
慢性肾脏病治疗的关键是“早”,要尽早发现、尽早治疗,才能最大程度上控制病情,预防并发症。因此,建议健康人群每年体检一次,高危群体可半年体检一次。体检时重点关注这几项:(1)尿常规。主要检查是否有血尿、蛋白尿等异常情况。(2)24小时尿蛋白定量。收集患者24小时内的所有尿液,主要观察尿蛋白总量是否大于0.15克,如果过量说明肾脏可能有损害。(3)肾功能检查。主要对血肌酐、血尿素、血尿酸等指标进行检查,并判断肾小球滤过率是否正常。(4)肾超声检查。对肾脏位置、大小、形态、结构等进行整体检查,诊断有无肾脏疾病。
2.合理膳食
坚持低盐、低脂、优质蛋白质的清淡饮食,禁食辛辣、油腻食物,戒烟限酒有助于预防慢性肾脏病。罹患慢性肾脏病的患者饮食应注意以下几点:
低盐限水。水分和钠摄入量过多会加重水肿症状。病情稳定、血压得到控制的慢性肾脏病患者,每日盐分摄入量应控制在3克以内;水肿严重、高血压患者可适当进行无盐饮食。Ⅲ期及以上且一日尿量少于1000毫升的患者,除控制盐分摄入外,还要控制饮水量。一般每日总饮水量应等于前一日总尿量加500毫升。透析患者的进水量(包括饮水、食物含水量、输液量)应等于前一日尿量加透析超滤量加500毫升。
针对性调整饮食结构。慢性肾脏病患者要根据自身的并发症灵活调整饮食结构。比如,并发高尿酸血症的患者,要严格禁酒,禁食肥肉及肉汤、海鲜、动物内脏等高嘌呤食物;并发高钾血症的患者,应进行低钾饮食,禁食瘦猪肉、海鱼、板栗、菠菜等钾含量较高的食物;高磷血症患者要限制高磷食物的摄入,例如坚果、动物内脏等。许多精加工食品含有无机磷成分,患者也要避免食用。
蛋白质不能一禁了之。高蛋白饮食可能加重患者的肾损伤,但如果蛋白质严重不足则会导致营养不良。因此,慢性肾脏病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根据疾病分期来计算蛋白质摄入量,进行低蛋白酮酸饮食(在低蛋白饮食的基础上补充酮酸制剂)。
3.适量运动
慢性肾脏病患者适当运动有助于改善机体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患者每周可进行2~5次中低强度有氧运动、抗阻运动或柔韧训练,比如健美操、瑜伽、太极拳、八段锦、弹力带训练、哑铃卧推等。每次运动30~60分钟为宜。运动期间一旦发觉有任何不适,患者应立即停止并及时就医。
病情急性发作期、服用利尿剂期间不宜运动;中、重度水肿患者应卧床休息,禁止运动;透析患者可以进行中低强度的运动,其间应避免内瘘侧手臂受力承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