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头痛的皮肤病——丹毒
丹毒是一种急性非化脓性炎症性皮肤病,主要致病菌是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常发生于春、秋两季。丹毒发病迅速,患者的局部皮肤会出现红斑,看起来鲜红一片、色如涂丹,因此该病被称为“丹毒”。不同于部分仅限于皮肤表面的病症,严重的丹毒患者可能罹患急性肾炎、心内膜炎等并发症,甚至有生命危险。
典型症状
1.全身症状
丹毒的皮肤症状出现之前,患者会先有恶寒、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持续数小时后出现红斑,之后全身症状可持续存在。
2.皮肤症状
皮疹可能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从临床经验来看,患者的面部和四肢更为多发。皮疹初起时表现为红肿发硬的斑片,边界清晰,之后迅速向周围蔓延,形成大片猩红色斑状损害。皮损表面紧张、灼热、有光泽,临近的淋巴结肿大,也可能出现脓疱、水疱。皮损向外扩延时,中央红色的斑片会逐渐消退为棕黄色,伴随轻微脱屑,皮肤触痛感明显。
症状严重时患部可能迅速发生坏疽,即发展为坏疽性丹毒。游走性丹毒患者的皮损可向他处蔓延,复发性丹毒患者的皮损可在原发损害部位多次发生。丹毒反复发作可导致局部淋巴管阻塞,继发淋巴水肿,使患处皮肤肥厚,形成象皮肿。
高风险人群
1.皮肤破溃者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可经由皮肤或黏膜的破溃处侵入皮肤、黏膜网状淋巴管。颜面丹毒多由鼻、咽、耳等处的皮损而引起,鼻炎患者、经常用手挖鼻者的鼻黏膜发生损伤后可引起该病。下肢丹毒多由足癣或下肢外伤引起。湿疹、溃疡、褥疮、昆虫叮咬、手术伤口等皮肤损伤也会增加感染丹毒的风险。
2.机体免疫力低下者
机体免疫力低下者无法有效抵御致病菌对身体的侵害,因此,部分慢性病患者、免疫力低下者也是丹毒的高危人群。比如,营养不良、长期吸烟酗酒者;高血压、糖尿病、丙种球蛋白缺陷、肾性水肿、癌症等疾病患者;60岁以上的老年人和婴儿等。服用部分药物或接受放化疗也可能令免疫功能降低,提高丹毒的患病风险。
症状与丹毒相似的部分疾病
丹毒与接触性皮炎、蜂窝织炎、多形性日光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皮肤病的症状有一定相似性,出现类似丹毒的症状后,请勿擅自用药,需要经过医生的鉴别诊断才能明确病情。
1.接触性皮炎
患者接触过某些刺激性、过敏性物质,接触部位的局部皮肤出现红斑、皮疹、水疱等损害,皮损范围与接触范围大体一致,有瘙痒、烧灼或疼痛感。皮损部位可能糜烂、渗液、结痂。白细胞计数不增多。
2.蜂窝织炎
发病速度较慢,发病部位比丹毒深,主要发生于真皮深层和皮下脂肪层。患处呈弥漫性、浸润性红斑,有触痛并略微红肿,边界不明显。皮损中央炎症明显,有显著的指压性水肿,严重者可能形成深部化脓、组织坏死。检查可见白细胞总数增多。
3.多形性日光疹
主要由紫外线过敏所致,一般发生于面部和受到日光照射的部位。损害表现多样,包括红斑、毛细血管扩张、水肿性红斑、丘疹、丘疱疹、水疱、苔癣样疹等多形皮疹,伴有瘙痒。
4.血管神经性水肿
一种暂时性、局限性、无痛性的皮下或黏膜下水肿,一般由过敏反应导致,多发生在组织疏松而易肿胀的部位,如眼睑、口唇、耳垂、外生殖器、喉头等处。
5.类丹毒
类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导致的急性感染性疾病,患者的皮肤破损处接触过家畜、鱼类。皮肤损害多发生于手部,呈边界清晰的紫红色,不化脓,不易发生水疱,一般没有明显的全身症状。
预防措施
1.注意个人卫生
勤洗澡、定时更换衣物,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避免出现湿疹、皮癣等皮肤病。秋冬季节气候干燥,皮肤敏感、易皲裂的人群一定要注意在洗浴之后涂抹保湿霜。老年人、儿童、慢性病患者等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应尽量避免皮肤损伤,纠正经常挖鼻孔、掏耳朵等不良习惯,受伤后及时就诊处理,护理好创口。
2.避免接触丹毒患者皮损部位
虽然丹毒不会通过空气、人际接触传播,但如果皮肤破损部位接触丹毒患者创口的分泌物或者敷料,也可能引发感染。因此,丹毒患者的护理人员应注意佩戴手套,严格洗手消毒。
3.积极治疗皮肤病
足癣、溃疡、鼻窦炎等疾病患者应积极配合治疗,保持皮损部位清洁,避免用手抓挠加重感染。
丹毒的治疗手段
丹毒一般以药物治疗为主,部分病情严重且出现并发症的患者需要住院治疗。
1.抗菌治疗
丹毒治疗首选青霉素,可进行静脉滴注或者肌肉注射,疗程为10~14天。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复发性丹毒患者在淋巴管炎发作期间,可以使用大剂量抗菌药物。病情得到控制后需要继续间歇性使用小剂量药物,以取得更彻底的治疗效果。局部和全身症状消失后,要继续用药3~5天,防止复发。皮损表面可用溶液类药物和药膏,比如外用50%硫酸镁溶液热敷、呋喃西林溶液热敷、涂抹百多邦软膏等,起到辅助抗菌的效果。
2.对症处理
如果患者体温超过38.5℃,应及时给予降温处理。如果疼痛感强烈,可使用镇痛药。全身症状明显者应密切观察病情发展,防止出现脓毒症。
3.物理治疗
处于丹毒急性期的患者,采用紫外线照射、超短波、红外线等物理治疗方式能够明显缓解皮损部位的红、肿、热、痛症状,缩短病程,减轻痛苦。
4.辅助护理
丹毒患者应尽量避免劳累,充分休息。下肢丹毒患者应卧床休息,注意抬高患肢,促进血液流通。颜面部丹毒患者应采取半卧位,使患处朝上。患者饮食宜清淡,多补充含有抗氧化物的新鲜蔬果,如柑橘类水果、蓝莓、菠菜等,促进组织修复。烟草和酒精会降低机体免疫力,影响康复进程。辛辣刺激的食物会加重炎症,高糖高脂的食物容易助湿生痰、郁而化火,导致身体内“火势更旺”,加重病情。因此,患者需戒烟戒酒,避免进食刺激、油腻、高糖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