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味”家族中的七兄弟

说起“六味”家族,最广为人知的就是“补肾药物届的巨星”——六味地黄丸。其实,“六味家族”非常庞大,相关药物品种众多,除六味地黄丸外,还有知柏地黄丸、杞菊地黄丸、明目地黄丸、麦味地黄丸、桂附地黄丸、归芍地黄丸等。这些“六味”兄弟是在六味地黄丸配方的基础上加减化裁而成,组方、功效、主治病症不尽相同,各个“身怀绝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它们有何特殊之处。

六味地黄丸

“六味地黄丸”是这个家族的老大哥。作为滋补肾阴的代表性药物,六味地黄丸有“补阴方药始祖”之称。其方剂最早载于北宋医学名家钱乙弟子所著的《小儿药证直诀》一书,是钱乙根据儿童“纯阳之体”的生理特点,将张仲景《金匮要略》中的“肾气丸”组方减去桂枝、附子制成,最早用于治疗小儿先天不足、发育不良。后来,通过诸多医家实践,六味地黄丸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被公认为是滋阴补肾的良药。

六味地黄丸组方包括熟地黄、山茱萸、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其中,熟地、山茱萸、山药归为一组,主要的作用是强肾阴,称为“三补”;泽泻、牡丹皮、茯苓则能清虚热,列为“三泻”。六药配伍,酸、苦、甘、辛、咸、淡六味俱全,故得名“六味地黄丸”。该药肝、脾、肾三阴并补,补泻兼施,共奏滋补肝肾之效,是治疗肾阴不足证最基本的方剂,主要用于治疗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消渴等症状。

患者用药之前应先明确自己是肾阴虚还是肾阳虚,否则会越补越虚。肾阴虚主要以“燥、 热”性症状为主,如五心烦热(手心、脚心发热,自觉心胸灼热)、潮热、盗汗、口干口苦、尿黄便干等症状,适合服用六味地黄丸。肾阳虚则主要以“寒”性症状为主,通常表现为身体“火力”不足,包括全身乏力、精神不振、疲劳、畏寒怕冷、四肢发凉、小便次数增多等。这类患者盲目服用六味地黄丸可能适得其反。

知柏地黄丸

知柏地黄丸原名滋阴八味丸,源自明代张景岳所著的《景岳全书》,组方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添加了黄柏和知母这两味清热的药物,主要适用于阴虚火旺人群,可治疗阴虚火旺、潮热盗汗、口干咽痛、耳鸣遗精、小便短赤等症。所谓“阴虚”主要指滋养人体的津液、精血等阴液缺乏。阴虚则内热,人体会出现口干舌燥、五心烦热、失眠、 盗汗、流鼻血等内热症状。

知柏地黄丸中的知母和黄柏都属苦寒之药,具有清热泻火、生津润燥、清肺热的作用,对肾经虚热有良好的治疗效果。黄柏能够清热燥湿,尤其善于除下焦湿热。知母上能清肺,中能凉胃,下能泻肾火,有良好的清热泻火、滋阴润燥之功。两药相合可清热、降火、坚阴。

杞菊地黄丸

杞菊地黄丸是在六味地黄丸的组方基础上添加枸杞子、菊花而成,有滋肾养肝之效。其中,枸杞子甘润而平,善补肝肾、益精、明目。菊花甘苦微寒,善疏风清热、平肝明目。

“肝开窍于目,在液为泪。”在中医看来,眼部健康与肝脏息息相关,治疗眼部疾病应从肝肾入手。现代人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办公、学习会导致用眼过度,损伤肝阴,导致眼部病症。杞菊地黄丸在滋补肾阴的基础上,兼有养阴平肝、明目的作用,适用于治疗肝肾阴虚所致的眩晕耳鸣、羞明畏光、迎风流泪、视物昏花等症状。

明目地黄丸

明目地黄丸可以看做是杞菊地黄丸的升级版,它在杞菊地黄丸的基础上加入了当归、白芍、蒺藜、煅石决明。当归、白芍可补肝血,蒺藜能祛风明目,石决明能清肝明目。明目的队伍扩大了,故该药的疗效更好,可以起到滋肾、养肝、明目的作用,适用于治疗肝肾阴虚、目涩畏光、视物模糊、迎风流泪等症。

麦味地黄丸

麦味地黄丸又名“八仙长寿丸”,该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入麦冬、五味子两味药,具有滋肾敛肺的功效。麦冬能清养肺阴、解热除烦,五味子可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所以,麦味地黄丸在滋补肺肾方面独有其妙。

肺属金,金生水,肾属水,肺与肾是相互滋养的关系,补肺也是在补肾。相较于六味地黄丸,麦味地黄丸更擅长治疗肺、肾两脏的阴虚证,适用于肺肾阴虚所致的喘咳、咽干、潮热、盗汗、两颧发红等症。对于因久咳伤阴,或消耗性疾病如肺结核所致的咽干、口渴、咳喘、痰中带血等病症,该药具有很好的疗效。

桂附地黄丸

桂附地黄丸与六味地黄丸相比,方剂中增加了肉桂和附子两味热性药物。肉桂和附子能补火助阳、散寒止痛,在方剂中的用量分别是熟地的八分之一,有小火温煦之意。所以,桂附地黄丸比六味地黄丸多了补阳的功效,属于阴阳并补方。

正如张景岳所言:“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补阴必须补阳,在补肾阴的药物中加入补阳类药物,使肾气生而有源,则可生化无穷。桂附地黄丸以温补肾阳为主,以滋阴为辅,可以起到阴阳双补的功效,适用于舌淡苔白、畏寒怕冷、四肢不温等具有肾阳虚症状的患者。

归芍地黄丸

归芍地黄丸原名归芍地黄汤,出自《症因脉治》卷二。原方去六味地黄丸中的熟地为生地,加当归、白芍而成。现行《中国药典》中所载的归芍地黄丸方剂保留了六味地黄丸中的熟地黄,同时加入当归、白芍两味药。当归可补血调经、活血止痛,白芍能养血敛阴、柔肝止痛。所以,归芍地黄丸在补益肝肾的基础上增强了滋阴养血的功效。

中医认为精血互化,肾藏精、肝藏血,故肝肾运化不足也会导致精血亏虚。归芍地黄丸有补阴血、滋肝肾的功效,可治疗肝肾两亏、阴虚血少所致的头晕目眩、耳鸣咽干、午后潮热、腰腿酸痛、足跟疼痛等症。女子以血为本,当归、白芍可调理气血,故对于兼有月经不调、不孕症、围绝经期综合征等妇科病症的肾阴虚患者来说,归芍地黄丸能起到很好的疗效。

读到这里,相信您对“六味”家族中的七兄弟已经有了全面的了解。虽然“六味”家族的相关药物都是滋补性的中成药,药性相对平和,但是“是药三分毒”,您万万不能盲目久服、长期服用、大量服用。服用上述药物之前,一定要先就诊,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

“六味”家族中的七兄弟0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