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味中国:大食会(选)

作者: 蔡澜(中国香港)

闽菜传承

第一次

因工作关系,这次有机会来到福建。这是我生平第一次踏足福建,觉得又荣幸又惭愧。

我这一生,受福建文化的影响甚深。

从小,邻居杨先生一家人很爱护我,教我讲他们的方言,引导我吃他们的食物,并讲了许多许多福建故事给我听。

这家人做的福建薄饼是我吃过的之中最好的。当然,我们小时候的这种“最好”印象,长大了并不一定认同。

在南洋,找不到福建人公认为包薄饼必不可少的浒苔。那是一种细小的海藻,炸干了变成墨绿色。在馅上撒大量的浒苔,这样做出的薄饼才是正宗的,所以南洋薄饼不是“最好”。

南洋薄饼以大量的蒜蓉、辣椒酱及甜豉油代替浒苔,有另一种独特的味道,和我认识的南洋福建文化一样,与内地的有差距。长大之后,到了中国台湾地区,我又接触到另一些不纯正的福建传统。台湾人对我很好,但对于福建的吃,我的认识更深。

香港的朋友之中有许多印度尼西亚华侨,他们都来自福建。后来,他们辗转回国,聚集在香港。他们视我为同乡,因为我和他们讲福建话。他们给我吃了很多另类的福建菜。

香港经济起飞,在港的福建人也赚了钱,他们回家乡去取来最地道的菜和食物,我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福建菜。

一直想去福建,经数十年,至今方有缘。福建,会是怎样的一个印象呢?

医肚

从香港直飞厦门,只要一个小时多一点时间。

不像其他城市,机场用不久就变得残旧,厦门机场给我的印象还是很新的,建筑和保养皆佳。

距离市中心太远的机场都是坏机场,像东京的成田机场,乘巴士要一个半小时,听了让人心中发毛。从厦门机场到市中心,只要二十分钟。

一路上看到的建筑有新有旧,统一的印象是干干净净。后来听朋友说才知道,厦门是全国最清洁的都市之一。

还没入住酒店之前,先“医肚”。

已向儿时友人潘国驹询问,厦门哪一家餐厅最好。

潘国驹是厦门专家,问他不会错。他笑说,厦门也只有两三家出名的,一找就能找到。

餐厅大堂摆着许多玻璃水箱,陈列着各种游水海鲜。这是内地最流行的卖法,好像餐厅不卖海鲜就不高级。其实,大家都知道,只有游水海鲜才能卖出高价,利润更高。

当地水产远不如进口的海鲜多,什么大小龙虾、活鲍鱼、巨大的虾蛄和各类石斑,都是由澳大利亚、泰国、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等国进口。我找了老半天,只有沙虫最地道。

沙虫是一种海底动物,有大有小,由墨色到鲜红,小的有如蚯蚓,大的叫海肠,属直肠科。取其内脏洗净入烹,是极鲜甜的食物。

“土笋冻”就是由沙虫制成的。如果没接触过“土笋冻”,对福建饮食文化绝对不会了解。

传说,其做法是把沙虫抓来,用脚踏,让它把体内的东西都吐出来。正统的做法是取个大陶瓮,以一块大石磨沙虫,处理干净之后煮之,凉后冰冻了就是“土笋冻”了。

土笋冻

因为沙虫听起来恐怖,福建人就叫它“土笋”。“土笋冻”是由一位地地道道的福建人林辉煌教我吃的。

林辉煌系武师出身,也当过导演,他是傅声的好友。傅声在“邵氏”片厂有个宿舍,就在我家对面。后来傅声将宿舍让给了林辉煌住,我们变成天天见面的老友。

闲聊时,他告诉我“土笋冻”是多么美味,我很好奇。有一次,他回厦门老家,买了一个阔口的保暖壶,放进“土笋冻”,加上冰块,带回来让我尝。“土笋冻”好吃的地方在它果冻状的黏液。林辉煌一路上都担心会融化,好在到了香港还是保持原状,我感激不已。味道的确鲜美。但即使难吃,我也会爱上的。

吃东西就是那么奇怪,加上感情后就完全不同,食文化也由此产生。

到了餐厅,第一个入眼的就是“土笋冻”,即刻要一碟。厦门的天气和香港相同,十月末还很热,又叫一瓶青岛生啤酒送之。青岛啤酒在当地生产,虽然名字一样,但味道浓郁不清。

鲍鱼、龙虾等在香港常食,到福建自然要吃当地的鱼。看见有道叫“牙片鱼头”的菜,即刻试,但平平无奇。

要了一条薄饼,也没有福建家庭做的好。

福建炒面在福建吃,总不会走样吧?天哪,还不如南洋人做得好。

蒸鲳鱼是福建名菜之一,和潮州做法不同。我要了一尾用酱油煮的,十分精彩。

所谓“酱油煮”是用豉油煮而已,颜色褐黑,还有福建菜脯增加味道,再加上葱段和大蒜,味道浓郁。

任何鱼用这种煮法烧出来都好吃,所以不必叫太贵的鱼种,否则浪费。当地产的小鱼,像我们点的慈鱼或沙尖,已经很不错,是不是游水已经不要紧,你到了福建绝对要试试。

定安市场

我们下榻的“海景千禧酒店”离鼓浪屿的码头很近,思明南路又在旅馆后头——那是我们常去散步的地方。

放下行李就向思明南路走过去。古厦门的街道,商店是建在里面的,外边有条避雨的走廊。这种建筑叫“五卡基”,是从马来语“kaki lima”翻译过来的。“lima”是五的意思,“kaki”则是脚,组合的意思是有五小步之宽。在信风影响下,雨季到来的时候,天天准时下雨。比如下午三点下雨的话,每天如是,准得不得了,但下一阵子就没了。

“五卡基”可发挥暂时避雨的作用。这类建筑应该是受南洋影响而来的。

思明南路上商店林立,转入定安路,就有很多吃东西的小店铺。刚吃完午饭,饱饱的,还是等到半夜或明天一早来吃吧。

定安路的“定安路市场”很干净,大堂中还挂了一块牌子,用电子数字打出当天的蔬菜和肉类统一价格,去哪家买都是一样的。

菜市一角还有一个所谓的“公道秤”,市民买了东西之后如果觉得斤两不足,也可以拿来上磅。

食物种类众多,可见当地生活水平颇高。店铺里商品不像上海和广州那样尽是名牌,人们不太注重这些。

走到街角,看见一家卖糕点的小店。虽然我对甜品并没有很大兴趣,但也走进去看看。

最有特色的是一种白色的糕点,像一般的白云糕,是用米粉和白糖做的。不同的是,在甜的米糕之中加了炸过的红葱头,吃起来又甜又咸,但香味十足,是我最能接受的甜品。买了几包,准备坐长途车时拿来解闷。

厦门馅饼是最传统的小吃之一,先把绿豆去壳,研得精细,饼皮和饼酥下大量猪油揉成,烘制得内熟外赤,皮香油润。

街边小贩卖的生煎小吊桶,体内充满膏,也是我爱吃的。

福州

从厦门出发,直奔福州,开快车的话只要三个小时。公路很直、很平坦,两旁有不少休息站。

为什么要到福州去呢?当然是为了名菜佛跳墙。

国营老店的佛跳墙是一盅盅上桌的,显然是炖好之后再分开装进去的。汤不够浓,里面虽然有点好材料,但也尝不出味道来。

当今的佛跳墙用鱼翅、干贝、鲍鱼等做成,地道的不必用这些贵东西,单用老鸡、鹿蹄筋、鱼肚、猪肚以及鸽子蛋等,放进一个大盅炖去。关键是火候要足够,汤一炖便是数日。

这时上桌,把盖打开,满堂香。汤挂碗壁,碰到黏手,这才是古人拍手称奇并大叫的“启盅荤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

“分开来上桌就不行了。”我说。

当地陪同解释:“用坛子上的话,上面漂的那层油很厚,不是大家吃得惯的。”

“油就油,怕什么?”我抱怨。

福州鱼圆也是远近闻名的,一咬之下浆喷出来,不小心弄得一身都是,这鱼圆做得不错。另一道名菜是炒腰花,用糖醋熘,加海蜇头和油条炒出来。这家老店做得水汪汪的,碟底酱汁甚多。不甘心,再找“有力人士”安排。

翌日再去,佛跳墙整坛上,味道的确不同。腰花的刀工也细,花纹极漂亮。我们吃得干干净净,碟底的汁一滴不留。

福建行(上)

一天,接到通知,说有一电视节目请我去做。我已很久不主持此类活动,有点懒,正想回绝。东南卫视的监制王圣志非常有说服力:“你什么都不必做,只要当老太爷,坐在那里,命令你三个徒弟去找食材,然后每一人找一样东西给你吃,就那么简单。”

“还有呢?”我问。

王圣志一轮机关枪:“节目名叫《味解之谜》,是由福建东南卫视、台湾东森电视、福建海峡卫视联合推出的大型户外美食真人秀。嘉宾们攀山涉水,寻访乡村美食。节目已播了两季,全国点击超过一亿五千万次,手机终端达三千五百万IP用户,得到各界好评。这一季的突出特色在于探寻各地极致的食材,完整复制传统料理方法,形成传世的食谱。”

哇,好伟大。

他接着说:“节目不仅要带观众到美食的新领域,更要突出食物与自然、劳作和人情,讲传承的关系。这种温和沉静的美食文化又需要与轻松娱乐结合,基于此,我第一个想到你。”

“我能做些什么?”我再追问。

“我们诚挚地邀请你成为《解谜学堂》的主考官,你将有三位明星学员完成美食任务,获得食材线索,最后接受你的考核。每期需要你参与的是:一、美食任务的发布,例如今天究竟要找寻的是当地的哪一种食材,提供有关背景或线索。二、食材的检验及料理的评判,徒弟得利用各自取获的食材做菜,成品归你点评。三、寻找味道的秘密,由你单独访问,通过与乡民聊天,寻找舌尖上的秘密。以上三个环节没有竞技,只是互相切磋。”

“在哪里拍?”

“福州的乡下。”

我这个都市人,一听到“乡下”就想起蚊子。在泰国拍外景时曾给蚊群追赶,一连八天八夜,已造成了“蚊子恐惧症”。

王圣志感到了我的犹豫,即刻下撒手锏:“要找的食材之中,有一种羊,住在山上,每天退潮的时间,就走下山到海边吃浸过海水的咸草。肉是非常特别的。”

他似乎是知道我是一个大“羊痴”,而且非常了解我的个性,只要有一种没有吃过的,即刻有兴趣,千山万水,也会去尝它一尝。就那么出发了。

从香港飞福州,两小时后抵达。电视台工作人员前来接机,再乘两小时车,抵达福州的罗源。

先到小镇去“医肚”。我大概有这种运气,每到一处摄影组中,总有一个“老饕”,由他带路,吃一顿特别的。第一餐在一家叫“一号私房菜”的餐厅吃。

福州人吃饭,先上小菜。小菜之中,少不了的是一碟猪血,卤得甚入味。用这猪血来下酒,不知比什么薯片、花生好多少倍。猪血在新加坡已被政府禁售,如果是新加坡人来到这里,看到后眼睛简直会放光。

另一种小菜是细小的蚝,用盐水灼一灼就上桌。这种细蚝只有手指首节那么大,当地有很多。想起福建好友林辉煌所说的,小时候根本没糖果,就和他姐姐到海边挖生蚝当零食。灼熟的小蚝鲜得不得了,当然又比薯片、花生好无数倍。

主菜是我这次旅行中吃了又吃却百吃不厌的炒土粉。把空心菜、胡萝卜丝、葱、小虾、肉片、生蚝和番薯粉做的粉丝一起炒,好吃到极点,而且每一家的炒法各异,没有一家会失手。各位有机会到闽中的话,一定要试一试。到闽中不吃炒土粉等于去四川不尝担担面,损失,损失。

接下来是煮猪手,皮上的毛拔得很干净,又很爽脆,骨头熬出来的汤当然特别甜。另有蛤蜊汤、炒海肠、炒竹笋、炖石麟(石麟是一种很肥大的食用蛙)、炒番薯叶等。

到了福建,不能少的是“土笋冻”,极鲜甜。罗源做的不像闽南那样一小块一小块的,个头很大,让喜欢吃“土笋冻”的人吃个过瘾。

吃饱,回房休息。我们入住的是罗源最好的“罗源湾世纪金源大饭店”。酒店里有一家餐厅,这几天下来都在里面吃。

到了晚上,制作方在酒店餐厅宴客。首先过来的是一位女子,她就是世界多项跳水比赛冠军吴敏霞了。迄今为止,她连续四届获奥运冠军,共五面奖牌,全是金牌,排名世界第一。她本人高高瘦瘦,完全看不出是一个打败过天下女子的人。最厉害的是,样子还那么美丽。

上一篇: 文坛名家与小小说
下一篇: 宝勒根道海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