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经营贷安全垫厚、风险可控
作者: 杨千个人经营贷款主要是银行向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主等发放的用于合法生产经营信贷需求的个人贷款,主要有信用和非信用之分,非信用主要包括抵质押、担保等。
规模四年翻倍至近24万亿元
截至2024年上半年末,全国个人经营贷款规模达23.8万亿元,较2019年年末的11.4万亿元实现翻倍。自2020年疫情以来,国家鼓励加大对普惠小微贷款的支持力度,其中包括对个人名义的经营性贷款的支持,2020年单年度净增规模2.3万亿元,较2019年单年度净增几乎翻倍,随后3年分别净增2.6万亿元、2.7万亿元、3.3万亿元,均在 2.5万亿元以上。截至2024年上半年末,人经营贷款规模较年初净增1.65万亿元,继续维持高增长。
在结构方面,短期经营贷、中长期经营贷总规模相近,近两年,中长期经营贷净增规模显著高于短期经营贷。长期(一年以上)、短期经营贷款(一年及以内)规模分别为12.8万亿元和11万亿元,2022年以来,中长期经营贷款净增额显著高于短期经营贷款, 2022年、2023年、2024年上半年,中长期经营贷款较短期经营贷款分别多净增0.5万亿元、0.66万亿元、0.35万亿元,由此可见,近两年个人经营贷款新增更多是期限大于1年的中长期经营贷款贡献。
图 个人购房贷款与住户经营性质贷款同比增速存在较大负相关性

上市银行个人经营贷总规模四年翻倍至近12万亿元,国有大行扩张最快但占比总贷款最低。截至2024年上半年末,上市银行个人经营贷总规模为11.8万亿元,国有大行占比过半,上市银行占全市场个人经营贷规模的50%。
A股上市银行披露个人经营贷规模的银行共有40家,总规模为11.8万亿元,其中,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规模分别为6.7万亿元、3.8万亿元、0.8万亿元、0.4万亿元,占比上市银行个人经营贷总规模分别为57%、32.5%、7%、3.5%。根据央行披露的数据,2024年上半年,境内住户经营贷款规模为23.8万亿元,测算上市银行占比为49.7%。
过去四年,国有大行个人经营贷扩张幅度最大,规模扩张超3倍,复合增速超30%。2019年,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个人经营贷规模均在1.9万亿元左右,而国有大行在2024 年上半年规模达6.7万亿元,较2019年扩张3.5倍,复合增速为31.1%;同期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分别扩张2倍、2.1倍和2.7倍,复合增速分别为16.5%、29.5%、28.1%。
从个人经营贷集中度(个人经营贷/总贷款)来看,农商行个人经营贷款集中度最高,达14.3%,国有大行最低,为5.1%。虽然国有大行扩张幅度最大,但截至2024年上半年末,国有大行个人经营贷款集中度最低,仅为5.1%,农商行最高,为14.3%,也体现了近年来农商行普遍做小做散的经营思路;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集中度分别为9.6%和6.4%。
整体来看,20家上市银行个人经营贷不良率为1.26%,较2019年有较大的改善,但自 2023年下半年以来有上升趋势。截至2024年上半年末,上市银行披露个人经营贷款不良数据的有20 家,以此为样本,经营贷不良率自2019年达到高点1.84%,此后自2021-2023年维持在1.1%-1.13%之间小幅波动。
截至2024年上半年末,20家上市银行个人经营贷不良率为1.26%,虽较2019年下降58BP,但较2023年上升16BP,维持上升趋势(2023 年全年相较2023年上半年上升7BP),自2023年下半年以来有抬头趋势。对比上市银行个人贷款不良率,截至2024年上半年末,上市银行个人经营贷款不良率较个人贷款不良率(1.04%)高出22BP。
分板块来看,股份制银行个人经营贷不良率最低,农商行最高。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不良率分别为1.3%、1.02%、1.96%、1.44%。从个股来看,在20家上市银行中,招商银行个人经营贷不良率最低,为0.63%;较2023年年末改善幅度较大的有渝农商行、青农商行、郑州银行、成都银行,环比改善幅度在5BP以上,其中,渝农商行、青农商行改善幅度在20BP以上。
经营贷风险传导路径
个人经营贷配合其他普惠小微贷款,为小微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降低了融资成本、加大了资金周转保障,但同时也存在用途违规的现象。
个人经营贷增速与个人购房贷款增速存在较大的负相关性,在实际操作中,个人经营贷款有用于购房、提前偿还房贷的情况。中泰证券比较了历史住户个人购房贷款与住户经营贷款的关系,可以发现它们存在较高的负相关性:
2015-2016年棚改去库存时期个人住房贷款高增,经营贷增速则不断下降;2017-2018年,随着房住不炒的提出以及按揭的收紧,个人购房贷款增速降低,而经营贷增速开始回升;2019年两者增速相对稳定;之后疫情开始,叠加地产下行,住房贷款增速持续走低,并在2023年6月开始负增长,而经营性贷款则开始增速提高,从2020年6月开始增速一直在15%以上。其中,2021年下半年房价达到近年来峰值,在此之前不乏经营贷用于购房,在此之后又存在用于提前偿还房贷的现象,在房价下跌的趋势下,资金用途违规也提升了个人经营贷的违约风险。
案例一,个人经营贷违规用于购房:自2021年3月1日开始,上海银保监局选取辖内16家银行开展了经营贷、消费贷违规流入房市专项稽核调查。本次监管稽核调查已发现123笔、3.39亿元经营贷和消费贷涉嫌被挪用于房地产市场。通过稽核调查,上海银保监局发现六类典型违规案例,包括:个人经营贷款违规用于支付购房首付款;企业经营贷违规用于支付购房款;消费贷违规用于本行住房贷款首付款;部分空壳公司集中作为受托支付交易对手,接收多笔个人经营贷款,部分贷款资金涉嫌回流至借款人并用于购房;房产企业违规向购房客户提供首付资金;小额贷款公司贷款用于购房认筹。
案例二,个人经营贷违规用于提前偿还房贷:2023年3月9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开展不法贷款中介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下称“《通知》”),要求各银保监局、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深刻认识不法贷款中介乱象的严重危害,部署开展为期六个月(2023年3月15日-2023年9月15日)的不法贷款中介专项治理行动,鼓励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建立贷款中介黑名单制度,加强贷后资金流向监测和用途真实性管理,关注经营用途贷款发放前后借款人提前偿还住房按揭贷款的情形。该《通知》还通报了一起案件,案件当事人与其关联人存在通过注册空壳公司并转让等方式帮助他人套取经营贷、提供基于购置房屋和其他资金需求的多种中介服务的违法行为。通报指出,该案件涉及银行信贷业务超过20亿元,具体表现形式包括提供经营贷资质包装、提供受托支付通道、提供短期垫资服务、团伙成员申请贷款等形成资金池。
2024年2月2日,《个人贷款管理办法》的发布第一次明确如果个人经营贷被挪用于房地产领域等,借款人应承担违约法律责任。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有关负责人就《个人贷款管理办法》答记者问,明确要求:贷款人应在合同中与借款人约定,借款人出现未按约定用途使用贷款等情形时,如个人经营贷被挪用于房地产领域等,借款人应承担的违约责任,以及贷款人可采取的提前收回贷款、调整贷款支付方式、调整贷款利率、收取罚息、压降授信额度、停止或中止贷款发放等措施,并追究相应法律责任。
从经营贷风险传导路径来看,多重加杠杆客群面临更大的资金链断裂风险。如果借款人经营贷用于真实经营,抵押物价格下降幅度在银行接受范围内,且借款人信用较好,银行会判断要求追加担保增信,抽贷可能性较低,该部分或较为风险可控。
但是,多重加杠杆客群则面临更高的风险,比如低息经营贷违规置换房贷(经营贷违规流入房市)的情况,具体链条为:
1.假设借款人在高位购入某房产;2.在贷款中介的操作下,借款人获得申请经营贷的资质;3.换贷者向中介申请过桥资金结清原房贷,然后以结清房贷的房产为抵押物向银行申请经营贷;4.经营贷放款后(放款周期较短),换贷者用来归还过桥资金和过桥利息(作为短期资金利息一般较高);5.若银行经营贷为三年还本(或每年还本),换贷者继续借过桥资金来归还银行经营贷,还本后需再次向银行申请续贷(用来归还过桥资金);6.此时银行重新评估抵押物,若抵押物价值下降幅度过大,则银行需要下调贷款额度,严重甚至存在抽贷的可能;7.无论结果是下调贷款额度还是抽贷,换贷人都有可能无力支付高息的过桥资金,而过桥资金则不会为换贷人向银行垫资,换贷人资金链断裂,而房产由银行收为法拍房。
全国二手房价在2021年下半年达到高点,当前距离高点降幅在8%-15%左右。预计全国二手房价在2021年8月至9月达到高点,当前距离高点累计降幅预计在8%-15%。一线城市降幅或在10%以内,二、三线城市降幅或在15%以内。(注:由于房价统计口径不一,综合中指研究院和国家统计局数据考量测算,但由于不同城市不同区域降幅或有一定差距,该测算数据仅作参考。)
表 个人经营贷及抵押类经营贷规模测算(%)

根据中指院数据,全国百城二手房房价在2021年9月达到高点,现阶段二手房价格距高点预计下降8%。数据显示,全国百城二手房价在2021年9月左右达到高点后顺势降温,百城新建住宅平均价格为16175元/平方米,百城二手住宅平均价格为16032元/平方米。10月百城二手住宅均价由涨转跌,11月继续下跌,且跌幅扩大。2024年6月,百城新建住宅平均价格为16421元/平方米,百城二手住宅平均价格为14762元/平方米,二手房已连续26个月环比下跌。根据以上数据测算,2024年6月,百城二手房价格较2021年 9月高点累计下降约8%。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测算,全国百城二手房指数在2021年8月达到高点,截至2024年6月末,二手房价格指数距高点下降约13.2%。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中泰证券以2010 年12月房价作为基数(100),根据全国百城二手房指数环比增速进行后续月份房价指数测算,在2021年8月达到高点132.9%,随后基本维持环比下降,截至2024年6月末,房价较2021年8月高点降幅约为13.2%,其中,一线城市累计下降8.7%、二线城市累计下降12.3%、三线城市累计下降14.1%,降幅按照一、二、三线城市逐渐走阔。
抵押物不足值风险测算
根据上述二手房房价在2021年达到高点,则在2021年及以后房产(抵押物)价格下行压力更大。全国个人经营贷款2021-2024年上半年累计净增规模为10.18万亿元,抵押类预计为8.15万亿元。在2021年、2022年、2023年、2024年上半年较上年末净增规模分别为2.6万亿元、2.68万亿元、3.25万亿元、1.65万亿元,2021-2024年上半年累计新增10.18万亿元。假设抵押类占比为80%,则抵押类经营贷款新增规模为8.15万亿。
上市银行个人经营贷款2021-2024年上半年累计净增规模为6.34万亿元,抵押类预计为5.07万亿元。在2021年、2022年、2023年单年度净增规模分别为1.27万亿元、1.99万亿元、2.11万亿元,分别占比全国净增的49%、74%、65%。假设抵押类占比为80%,则上市银行2021-2023年抵押类经营贷款新增规模累计为4.3万亿元。2024年上半年较2023 年年末新增规模为0.97万亿元,抵押类预计为0.77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