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概要

作者: 刘汀

名著概要0

在2014年世界汉学大会上,有一个名字让中国的学者和文学爱好者激动不已,他们万分热爱的世界著名作家、汉学家艾龙永第一次来到这个东方古国。据说,作为在文学界和汉学界都数得着的顶级大腕,艾龙永还从来没有离开过自己生活的美国小城。

十年前,中国学术界还完全不知道艾龙永这么一个人,更不知道他在文学上的伟大成就。他核爆炸级的名声仅仅是这十年建立起来的,这的确有些匪夷所思。所以,我们得尽量追本溯源,好好回顾一下艾龙永先生的成名史。为了做好这一点,我会把你们带进一部著名小说的几个谜团和相关答案之中。

十年前,刚从国外回来的35岁的米斯郑先生,把一部名为《失魂国度》的小说译稿交到了中国一家大型出版社第二编辑室的青年编辑刘十三手中。米斯郑原名郑水恒,但喝了几年洋墨水之后,逢人便自称“米斯郑”。

米斯郑和刘十三在一家成都小吃店见面。米斯郑从黑色皮包里慎重地掏出一沓手稿,说:“小刘,我们即将见证历史、创造历史。”

米斯郑告诉刘十三,这是一部在国外被认为是最重要的作品,它的作者是个隐士。这部小说的前三章在杂志上一经发表,就在美国文学界引起了轩然大波,但不知为何,作者没有继续发表剩余的部分。

“这是美国当代文学史上最大的谜团,”米斯郑说,“有很多评论家甚至认为,这部作品是美国在世的最有名的十几个作家集体创作的,也就是这些作家都把自己最珍贵的灵感拿出来,然后碰撞、融合,最后形成了这样一部奇作。”

刘十三的脸上惊现出怀疑的表情:“这怎么可能?”

米斯郑说:“你怀疑得没错,这完全不可能,因为我找到了它的真正作者——一个默默无闻的天才作家。他隐居在一座小城里,独居,每天除了工作就是回到家里写作,有点像卡夫卡。他写了一部伟大的长篇小说。他曾经把作品的前三章寄给一位有名的作家看,那位作家回信给他,说这样的东西,还是不要再继续写下去了。这个无名作家心灰意冷。但是,那位著名作家的助手在办公室看到小说的前三章后,以为是著名作家写的,就拿去给文学杂志的编辑看。编辑们觉得,既然是大作家的稿子,不管写得怎么样,都一定要发表,于是就在杂志上发表了前三章。没有人预料到,这前三章引发了人们的热烈追捧。这位著名作家几次想说明情况,但又实在不想承认他曾认为毫无价值的作品,现在却成了经典之作,况且不是自己写的。他对此事唯一的表态就是,这部小说到此为止,他不会再继续写下去了。事实上,他曾试图沿着前三章的思路把小说写下去,却发现自己一个字也接不上,便很快在愤怒和懊恼中郁郁而终。而那个真正的作者,并不知道自己作品的前三章引起了多大的反响,他一直以为自己的小说就是一堆垃圾,从此放弃了写作。机缘巧合,我听说了这件事的内幕,然后开始不断寻找这位作者。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于让我找到了。可惜,Alan先生竟然是个半身瘫痪的人。他苦苦哀求我,说如果有机会,他希望这部书在遥远的中国出版,而不是在美国。他觉得美国文学界不配拥有这部作品。我答应了他,花了三年时间,用最大的心力翻译书稿。然后,我找到了你。”

刘十三说:“我姑且相信你说的话,有这样一个天才作家,有这样一部惊世骇俗的作品,可那又怎么样呢?”

“我们在创造历史。”米斯郑说。

“你为什么不告诉Alan先生真相,让他把剩下的文字也发表出来?”刘十三还是觉得这件事情不太靠谱。

米斯郑摇着头说:“不,这已经不可能了。时过境迁,他的作品再拿出来,在美国已经不可能有当年的影响了,而且他根本没有办法证明这是自己写的,现在美国人还认为是那个大作家写的呢。这部小说在中国出版,恰逢其时,它一定能在中国引起轰动。”

“我还是有点怀疑,这么好的作品,你为什么不去找那些大牌编辑,而找我这样一个刚过实习期的编辑干?”

米斯郑忧心忡忡地说:“一个时代的文学水平通常不是由这个时代的作家决定的,而是由这个时代的编辑决定的。他们的口味决定着文学的味道,他们的喜好决定了读者会读到什么样的作品。我希望找一个没有被那些传统思维束缚住的人,一个新编辑才能做好这部书。”

刘十三犹豫了一下,拿起稿子:“我回去看看,看完再给你回电话,行吧?”

米斯郑点了点头。

那份有些破旧的稿子上,没有作者的名字,只写了译者郑水恒。刘十三熬夜通读了一遍译稿,他不得不承认,这的确是一个震撼人心的故事。但他同时发现,这本书的翻译简直糟透了,语法混乱,逻辑不通,用词不当,这类问题比比皆是。刘十三大学时学的外语是俄语,对英语知之甚少,没有能力对照原稿来校正译文,何况米斯郑也没有给他原稿。

可这真是一个好故事,刘十三想,这一点米斯郑没有撒谎,这是一个堪称伟大的故事。他准备孤注一掷,并想到了解决译文问题的办法。

三个月后,这部名叫《失魂国度》的小说出版了。这部书一经推出,就开始了神奇的畅销之旅。

刘十三成功了。

米斯郑也成功了。

不出意外,美国文学界也注意到了这个事件。他们很惊奇,自己国家的伟大作品竟然会在中国开出第一朵绚丽的花,于是他们紧急去挖掘这部书的历史,寻找原作者。但奇怪的是,他们并没有找到郑水恒所说的前三章在美国发表的痕迹,也没有人找到这本书的作者Alan。可是,为了赶上这股热潮,美国出版方从号称掌握着《失魂国度》所有版权的米斯郑那里购买了英文版,又花重金聘请米斯郑亲自将其翻译成英文。因为据米斯郑说,在他完成译稿之后,一次小型火灾烧掉了英文原稿。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比他更熟悉这部书了。

然而,米斯郑在开始翻译后不久,就发现了问题。自从接下了把《失魂国度》还原为英文版的工作,米斯郑才开始认认真真地读这本书。他读完之后大为愤怒,因为这本书和他的翻译稿比起来,已经面目全非,或者说,整部书不但有词语的改动、句子的调整,甚至还有新的情节加进来,超过三分之一的内容是原来没有的。

米斯郑找到刘十三,并质问他。刘十三告诉米斯郑,他的翻译是完全失败的,如果用他的翻译稿,这本书根本就不可能出版,自己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对译稿做了合理的编辑加工。米斯郑自然否认,在他看来,这本书本来还应该获得更大的声誉,但编辑的越权改动破坏了这一点。两个人最终对簿公堂。

法官说:“郑先生,你能否提供译文原稿,以供我们对证?”

米斯郑说:“译文原稿我给了刘十三,我哪里还有?”

法官:“刘十三先生,你能否提供译文稿件?”

刘十三:“抱歉,译文稿件我邮寄给了郑先生。”

米斯郑:“你胡说,你撒谎,你根本没有寄。”

刘十三扬了扬手里的快递底单:“这张单子可以证明我寄了,要么是你收到了却说没收到,要么是快递公司寄丢了,这和我没关系。”

法官:“那英文原稿呢?”

米斯郑:“正是因为没有英文原稿,我才要把它再翻译成英文。”

刘十三:“哼,郑先生,你指责我改了你的译稿,但你自己心里清楚得很,你翻译时对原文的改动又有多少。”

法官:“证据不足,无法证明刘十三篡改你的稿件。”

米斯郑绝望地坐到椅子上。

这件案子引起的连锁效应还在发酵。好事的记者们开始挖掘刘十三的相关新闻,人们惊奇地发现,这个刘十三,大学时曾经是文学社的社长,发表过几篇小说。有一个记者打听到,刘十三曾经拿着自己写的小说向一家出版社投稿,出版社没有将其出版,但当时的编辑认真地写了审稿意见。

记者找到当时的编辑,可他已经退休了。经过和昔日编辑的仔细核对,记者确认,《失魂国度》里有刘十三那部小说的浓厚影子。记者写了一篇题为《世界名作作者之谜》的文章,发表在报纸上,直接把这个谜团推向了更复杂的境地。这篇文章向还不了解内情的读者介绍,到现在为止,《失魂国度》这部小说大概出现了四个可能的作者:那个美国著名作家、一个美国无名作家、译者米斯郑和编辑刘十三。

这篇文章自然引起了轩然大波,也给读者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困惑,他们无法确定,自己读的究竟是一部翻译作品,还是一部原创作品,又或者是一部翻译加原创的作品。

但这还没完。这篇文章发表一周后,报社接到了一封读者来信。为了方便讲述,我们不妨抄录一下这封信。

尊敬的编辑:

您好。我是一名文学爱好者,这段时间以来,我密切地关注着《失魂国度》这本书的种种新闻,或者说种种闹剧。贵报前几日刊登的文章《世界名作作者之谜》认为,编辑刘十三可能根据自己的作品篡改了原来的译稿,我并不认同,因为我找到了其他证据。退休后,我常年泡在国家图书馆里翻看老期刊,我可以确定,这本书的情节曾出现在1908年的一期刊物里,文章的具体名字我记不清了,但我记得那个故事,因为印象太深刻了。我读到时极为惊叹,在近一百年前,竟然会有中国作家写出如此精彩的故事,不亚于世界上的任何一部小说。作者当然也是个无名之辈。我是在国家图书馆看到的,似乎是缩微胶卷,不能复印,那天,我的笔也出了点问题,因此我没有抄录其中的段落。但我敢发誓,我确实看到了那样一篇小说,虽然只是中篇。我在通读了《失魂国度》几遍之后,更加确定我的判断:这部小说在构思上基本抄袭了我看到的那篇小说。

…………

编辑把这封信刊登出来,很多研究现代文学的专家被引诱着跑到国家图书馆去找这篇小说。那几天,国家图书馆的缩微文献阅览室总是人满为患,每个人都想成为第一个找到这篇小说的人。很可惜,没有人找到。

就在报社编辑、研究者、读者被这部小说弄得团团转的时候,米斯郑和刘十三又一次坐到了成都小吃店里。

米斯郑问刘十三:“你说实话,你是不是篡改了小说,根据什么篡改的?这到底是你的作品,还是所谓1908年的小说?”

刘十三则反问米斯郑:“你先告诉我,这部小说究竟是不是你翻译的,或者你翻译的时候改动了多少?”

米斯郑犹豫了一下,说:“它是我翻译的,我翻译时也确实做了改动,但这部小说确有其作者,而且他还很年轻,刚刚40岁。”

刘十三说:“这场闹剧该停止了。”

米斯郑:“你什么意思?”

刘十三:“我是说,作者该出场了。”

米斯郑愣了一下,忽然明白了,点了点头:“你说得对,作者是该出场了。”

第二天,米斯郑向媒体公布了《失魂国度》原作者Alan的身份和家庭住址。当世界各地的记者蜂拥到Alan的住所时,他被吓坏了,他不知道自己干了什么事。当知道自己的一部小说在遥远的中国被奉为经典时,他还以为自己在做梦。他对记者说,自己确实写了一部叫《失魂国度》的小说,但从来没给什么著名作家寄过前三章,也没有委托过中国人翻译。美国的出版商找上门,想购买这部小说的英文原版的版权,但Alan说,他已经没有这部小说了。那一年,他的小说存在电脑硬盘里,一个修电脑的人偷走了他的电脑,而他没有备份。

Alan本来对中国和中国文学毫无了解,他想知道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米斯郑把中文版的版税都给了他,他衣食无忧,于是开始学习汉语、研究中国文学。Alan的志向是,在十年之内精通汉语,然后到中国去看看这本书究竟是怎么回事。他给自己取了一个中文名字,叫艾龙永。Alan没想到,他在研究和学习的过程中,真的喜欢上了中国文化。在《失魂国度》出版十年后,艾龙永成了著名的汉学家。艾龙永觉得时机已经成熟,于是答应参加2014年的世界汉学大会。当然,他主要是想见见米斯郑和刘十三。

上一篇: 歼-10之路
下一篇: 我们没有变成……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