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时代多走0.5米

作者: 梁永安

比时代多走0.5米0

大家好,我是梁永安。今天我想跟大家聊一聊活法的问题。

人到底应该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我做了归类,今天我要讲4种我们需要仔细体会的活法。

探索者:陌生是青春最好的朋友

在爱尔兰作家科尔姆·托宾写的长篇小说《布鲁克林》中,女孩艾丽丝从一个偏僻的爱尔兰小镇,经人介绍到了纽约,之后来到布鲁克林。从纽约曼哈顿出发,过了唐人街,再过了布鲁克林大桥,就到了布鲁克林。布鲁克林主要有两个族群,一个由爱尔兰人组成,一个由意大利人组成。

艾丽丝到布鲁克林之后,想知道那些年轻的爱尔兰姑娘都在忙什么。她们忙着参加晚上的舞会。她们参加舞会的目的是什么?就是为了遇到一个可以托付的男人。她们活在这种历史悠远的传统里。

但是,艾丽丝到了纽约之后,发现这个世界不是这么回事。纽约这个大都会打开了她的视野,她发现在这座城市里,在一个实现了现代化分工的社会里,人必须劳动,而且还必须通过学习掌握专业化的劳动技能,这就是一个细化分工的社会对人的要求。

所以,艾丽丝每天晚上都去上会计课,她坚持不懈,最后成为那些爱尔兰姑娘里面唯一一个拿到会计证书的。拿到证书这个结果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行动改变了她对生命的认识。学习给她带来了持续的欣喜,又带来了难度,但人都是在突破难度之后,内心深处才会有一种真正的松弛感。很多人追求松弛感,却没有一种积极登攀的行动,这种松弛感不过是一种消费而已。

所以艾丽丝在面临爱情的时候,就跟别的爱尔兰姑娘大不一样。她很欣赏那种热爱劳动的朴实青年。她很漂亮,有很多追求者,但她最后选择了一个意大利裔的蓝领管子工——托尼,因为只有经历过劳动的人才能体会劳动之美。艾丽丝自己也没想到她会做这样的选择,但是劳动给了她自尊,而不是让她去依附,她希望两个人今后通过劳动创造朴实而又幸福的生活。

今天,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该怎么生活,要寻求什么?这种探索打破了原来各种各样的限制,我想这就是探索的价值。面对未来,当没有一个现成答案时,就特别需要探索精神。

年轻的朋友在探索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陌生的事物。但是,我要告诉大家,陌生是青春最好的朋友。你打开窗户,每天看到的都是新的世界,这种不确定性会带来自由的成长,而不是被僵硬地划定。这也是艾丽丝为什么热爱这种生活的一个缘由。

迷惘者:我们什么都尊重,什么都想实现

还有一种是迷惘者的活法。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青年都很迷惘,他们不理解,为什么上一代把他们派到前线打仗?大家都是年轻人,本来可以坐下来喝杯咖啡,结果拼个你死我活。所以,海明威在巴黎的丁香园咖啡馆疯狂写作,用了几个星期便写出《太阳照常升起》,讲关于流浪的故事。

书里的年轻人叫杰克,他有个女朋友叫勃莱特。杰克上前线后中了炮弹,身体受损,和勃莱特不可能再有什么亲密关系,未来一下子就被毁灭了。怎么办呢?杰克开始狂放地到处流浪,参加狂欢节等活动,一切价值都不要了,原来的传统也不遵从了。

所以,《太阳照常升起》这本书的题词就是“你们都是迷惘的一代”。

但是,我们中国青年的情况不太一样。中国青年是父母含辛茹苦养大的,是农业社会的那种温情托举出来的,所以我们今天的年轻人,潜意识里有大量来自农业社会的东西,所学的知识里又有大量非常新颖的东西。当下和传统很奇特地糅合在了一起。

今天,我们为什么会感到迷惘呢?因为我们什么都尊重,什么都想实现,但在所有的尊重里,我们到底应该选择什么?我们能不能做到心之所向,身之所往?这是一种选择困境。

怎样在迷惘中认清自己,在迷惘中做出选择?就像一个人学摄影,一开始拿起相机觉得什么都想拍,到最后才知道,原来某些东西是自己最关切的,是因为从小内心受到压制,故而没实现的,然后发现在这个世界上它们跟我最有共鸣,那么,我就把一生投进去。因为人生很短,一生只能做一件事。

漫游者:我认识了世界

还有一种是漫游者的活法。漫游者是什么?中国古代社会其实是不太能容纳漫游者的。一方面,农业社会到处都差不多,漫游的价值表面上看起来没那么大。古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你看了《论语》,就知道天下的道理,所以不需要漫游。

而且我们还讲“春种秋收”。这个“收”特别重要,代表着你最后收获了什么。中国古代,人们对知识分子的要求是“立德、立功、立言”,即要有所立,有所实现。

而漫游是个过程。支撑它的核心价值是什么呢?是过程哲学。

从中国历史来看,我们特别缺漫游者。在未来,也许你的幸福感将来自“我漫游了世界”。

加拿大作家扬·马特尔写过一本名为《少年Pi的奇幻漂流》的小说,后来被李安导演拍成了同名电影。小说主人公Pi的名字特别有讲究,因为它指的是数学中的圆周率。在日常生活中,一般使用圆周率时用的是它的近似值3.14。大家都活在3.14里,差不多就行了。但人的自由性体现在哪里?体现在那些与众不同的地方。如果和《少年Pi的奇幻漂流》结合起来讲,自由就体现在3.14之后,比如说3.141592,或者小数点后面那些更多的数字上了。

这些小数点之后的数字代表了无穷的可能性。你有没有能力在这个世界中冒险?无穷无尽的世界,让万事皆有可能。未来世界最缺的是什么?是差异性,一个人的价值就是你跟别人的不同之处,你能讲出不同的故事。属于你自己的东西,便是你的自我。

自我不是预先设定的,而是在经历许多事后逐渐形成的。因此,漫游本身就有一种很大的内在空间,可以让一个人的生命徐徐展开。

单纯者:什么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还有一种活法就是单纯者的活法。单纯,太不容易了。美国作家辛格写了一篇叫《傻瓜吉姆佩尔》的短篇小说。

吉姆佩尔是个被收养的孤儿,智力不太正常。大家都觉得他得有个维持生计的手艺,就让他去学烤面包。因为人们估计他会单身一辈子,而烤面包需要夜里上班,如果有妻子和孩子,就不太适合值夜班。

没想到吉姆佩尔十八九岁时,突然有人来找他,说有个姑娘特别爱他,要跟他结婚。是谁呢?是艾尔卡,镇上有名的漂亮姑娘。艾尔卡怎么会想跟他结婚呢?他无论如何也想不通,但是特别高兴。

结婚3个月以后,艾尔卡就要生孩子了。吉姆佩尔尽管智力不太正常,但也觉得这太快了。他就问艾尔卡,但艾尔卡骂他:“上帝看了圣母玛利亚一眼,玛利亚就生孩子了,我这还算慢的。”吉姆佩尔一听,觉得也有道理,然后跟她一起过了20年,生了6个孩子。

最后艾尔卡生重病要去世了,去世之前,她说:“吉姆佩尔,真对不起,这6个孩子没一个是你的。”吉姆佩尔很善良、单纯,就说:“不要紧,我以后会好好地待他们的,你安心走吧。”艾尔卡去世后,吉姆佩尔就继续烤面包,抚养着6个孩子。

突然有一天晚上,吉姆佩尔正烤着面包,他的脑子一下子恢复正常了。他忽然觉得很屈辱,所有人都在骗他,他决定报复大家。怎么报复呢?他把烤好的面包撤掉,然后重新和面,只是在和面用的水里掺了他的小便。他要惩罚这个世界,他要让大家每天吃掺了小便的面包。

吉姆佩尔正干得起劲,结果艾尔卡的幽灵突然出现了。艾尔卡跟他说:“吉姆佩尔,你不能这样做,这是会让你下地狱的事情。我到了那边才知道,人什么都能欺骗,就是不能欺骗自己。”艾尔卡的话把吉姆佩尔震住了,他一下子又回到了傻瓜状态,就是一种单纯的状态。他赶快把掺了小便的面包扔掉,重新烤了面包——这是他烤面包以来烤得最香的一炉。

什么叫善呢?善是我们面向未来最大的力量,单纯也是人生最大的幸福感。善,就是为别人多考虑一点。在今天这个讲究利益的时代,坚守善特别不容易。

坚守善,可能要吃不少亏。但是之后你会发现,这是大智慧。内心充满温度是人存在的最为宝贵的部分,但也是最容易流失的部分。

一个正常的人,他有经济理性,要考虑自己的身份、得失,因此很容易算来算去。我们今天不是讲算法吗?但到底都算了些什么?算得太多,有时候反而被算法拖进旋涡里了。

所以我们应如何面对未来?我们当然有多种活法,但活法绝对不是消费主义的,而是富有创造性的。活法就是我们对自身灵魂的一种托举,是我们生命追求的一种尊严。

在未来,我们要有这样一种意识,即要比时代多走0.5米。这0.5米是方向性的,很不好走,但是,我们要有新活法。我们要一起面向未来,一起去创造一个充满活力、有丰富多彩活法的新社会。

(楚 客摘自微信公众号“一席”,本刊节选,Cyan Lin图)

上一篇: 埋头实践
下一篇: 职业化还是职业病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